从上市银行资负定价来看,2025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负债配置在稳总量、调结构、存贷增长积极的同时,同业资产负债扩张收敛。息差方面,虽然行业净息差延续下降,但负债成本节约助力息差降幅边际收窄。
展望而言,负债成本的压降仍是后续季度银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
▍资负管理:存贷增长积极,同业资产负债扩张收敛。
1)资产端:信贷和投资高景气增长,同业资产增长明显收敛。2025Q1,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季度环比+3.9%,与2024Q1水平相当。结构来看,2025Q1贷款和投资资产规模均保持高景气增长,而同业资产呈现压降态势。
2)负债端:存款增长积极,同业负债扩张收敛。2025Q1,42家上市银行总负债季度环比+4.2%,增速小幅高于资产扩张速度。结构来看,2025Q1存款增长积极,同业负债扩张收敛。
3)从上市银行2024年存贷结构拆分来看:
①贷款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零售贷款占比下降。截至2024年末,对公贷款中,政务类贷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提升比例较多,2024年末合计占比28.8%,较上年末上升0.6pct;零售贷款中,按揭贷款占比明显下降,2024年末按揭贷款占比为18.8%,较上年末下降1.67pcts,而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45/0.44pct。
②存款端,零售存款占比提升,定期化趋势延续。截至2024年末,零售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最多,2024年末占比达34.7%,较上年末上升3.56pcts,体现零售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对公活期存款占比下降最多,2024年末占比达21.4%,较上年末下降1.94pcts,宏观经济弱修复仍对企业资金活化有所影响。
▍息差定价:负债成本节约助息差降幅边际收窄。
1)行业净息差延续下降。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口径数据来看,2024Q4商业银行净息差1.52%,较2024Q3小幅下降1bp。按照公司披露口径,2025Q1,25家披露净息差的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全年下降7bps。
2)因素分析:资产收益率延续下行,负债成本率明显节约。资产端,2024Q4和2025Q1单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18%/3.04%,环比分别下行9/14bps,继续受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市场定价下行影响;负债端,2024Q4和2025Q1计息负债成本率为1.83%/1.72%,环比分别下行7/12bps,主要受益于行业持续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效果逐渐体现。
3)各家对比: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下滑,但2025Q1降幅呈现边际收窄趋势。2025Q1,25家披露净息差的银行净息差同比平均下降13bps,优于2024Q1净息差降幅(22bps),亦优于2024年全年净息差降幅(18bps)。
▍负债成本的压降仍是后续季度银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
2024年以来,挂牌利率调降、手工补息规范推进、同业活期存款定价规范等因素对银行业负债成本下降起到显著效果,同时大部分银行企业借此机会主动强化负债定价管理。展望而言,负债成本的压降仍是后续季度银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伴随年初集中重定价行为的到位,我们预计息差环比将进一步企稳。当然,外部利率政策而言,后续季度政策利率以及LPR利率调整的节奏与幅度至关重要,存贷同步、对称降息的方式对稳定银行息差更为友好。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基本面预期稳定。
从上市银行资负定价来看,2025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负债配置稳总量、调结构、存贷增长积极的同时,同业资产负债扩张收敛。息差方面,虽然行业净息差延续下降,但负债成本节约助力息差降幅边际收窄。展望而言,负债成本的压降仍是后续季度银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
板块投资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降低了宏观实体和银行资产质量的下行风险,行业绝对收益逻辑仍来自于银行系统性风险再评估带来的估值修复驱动,以及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的稳定权益回报特征驱动。
个股方面,可把握两条主线:1)高性价比品种,选择2025年业绩增速高于可比同业、分红回报和估值空间占优的银行;2)中长期配置型品种,选择商业模型具备特色、ROE高且波动率低、市场预期差大的银行。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5月13日发布的《银行业基本面分析专题—如何把握银行资负策略和息差的变化? 》;肖斐斐 林楠 彭博 李鑫 胡家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