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今天央行宣布双降:
1、从2025年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50%调整为1.40%。
2、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有趣的是,长债利率非但没有下行,反而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行。如下图所示,十年国债活跃券250004上行近2bp至1.64%。
事实上,这不是孤例。2025年4月24日晚间,央行宣布开展6000亿mlf,由于4月mlf到期量只有1000亿,所以,净投放量为5000亿,相当于降准25bp。
诡异的是,讯息落地之后,长债利率保持平稳。
那么,这两个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国内经济的核心特征值发生了变化。
投资曲线的利率弹性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运用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可贷资金模型来讨论问题(ps:无论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还是萨缪尔森的,亦或是巴罗的,都会跟你讲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模型),大家可以自行参考教科书。
根据可贷资金模型,纵坐标轴的rrr为长债利率,横坐标轴为国内的投资情况,降准降息等政策移动的是储蓄曲线S,一般来说,降准降息会导致储蓄曲线扩张。
上图的投资曲线十分陡峭,当储蓄曲线从S1扩张到S2,投资的增加量很少,取而代之的是长债利率rrr大幅下行,从rrr1下行至rrr2,这意味着投资曲线缺乏利率弹性。
对称的,上图的投资曲线十分平坦,当储蓄曲线从S1扩张到S2,投资的数量大幅增加,但是长债利率rrr下行幅度较小,从rrr1下行至rrr2,这意味着投资曲线富有利率弹性。
在中国具备较大投资空间的时候,投资曲线具备较大的弹性,因此,抑制消费扩张储蓄曲线,会导致投资大幅增加(ps:长久以来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政府对这个路径十分熟悉)。
但是,当中国的投资空间逐渐减少之后,国内投资曲线会缺乏弹性,因此,在某些特殊场景下(ps:类似于凯恩斯讲的流动性陷阱),抑制消费扩张储蓄曲线,并不会导致投资增加,只会大幅度地增加出口。
事实上,当2021年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之后,投资曲线变得更加缺乏弹性,降低利率对投资的刺激微乎其微,但是,降低政策利率r会强烈地刺激资本外流,抑制本国消费,最后的结果就是出口疯狂增加。
内需函数的形态
然而,对于本国居民而言,真正关乎其体感的是内需DD(r)(ps:domestic demand),在不考虑政府的情况下,内需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消费C,一部分是投资I,有意思的是,二者对政策利率r的反应是相反的:
1、对于消费,由于r降低会导致资本外流,因此,r降低抑制消费;
2、对于投资,由于r降低会降低投资成本,因此,r降低促进投资;
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r降低的两个相反的影响,是抑制消费的力量大于刺激投资,亦或是相反。
如上图所示,在理想情况下(ps: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直觉场景),内需曲线是U型,即只要政策利率r足够低,总能把投资刺激出来。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理想】是什么意思了——国内资本开支空间够大,投资曲线足够有弹性。(ps:之所以我们政府不喜欢高利率,是因为政府不希望消费挤出投资,尤其是在国内有广袤投资空间的情况下,因此,我们消耗产出的优先级为 投资>出口>消费)
相反,如果投资曲线始终缺乏弹性,降低政策利率r是不能刺激内需的。如上图所示,随着政策利率r的降低,资本外流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越过r*,内需进一步下行。
因此,投资曲线是否具备弹性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特征值,它决定了内需函数的形态:
1、如果投资曲线具备弹性,那么,内需函数是符合直觉的U型;
2、如果投资曲线不具备弹性,那么,内需函数是一个反直觉的单调函数;
投资曲线的修复
事实上,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投资曲线弹性的修复。
如上图所示,如果投资曲线弹性增加,那么对于同样幅度的短债利率下行(ps:储蓄曲线从S1到S2),长债下行幅度是不一样的。修复之前,长债利率从rrr1到rrr2,跟随幅度大;修复之后,长债利率从rrr1到rrr3,跟随幅度小。
于是,我们就有了两个观察投资曲线弹性的指标,一个是看债券的期限利差,即十年国债和一年存单利差:
另一个是看固定投资增速情况: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实体经济数据,均说明投资曲线出现了一定的修复。
上文已经讨论过了,投资曲线的弹性情况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弹性,降准降息会抑制内需,导致股市下跌;反之,如果富有弹性,降准降息会刺激内需,导致股市上涨。
在《消费板块的行情即将开始》一文中,我们有提到加息刺激消费,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国内的投资曲线过于缺乏弹性,要尽快地扩大内需只能提高政策利率r。
投资导向型政府
显而易见,我们的政府更有耐心,一方面,它在出一系列政策修复投资曲线;另一方面,它一直在等待投资曲线修复。
事实上,我们的政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偏好投资。
我们可以用“投资导向型政府”一词把最近几年的事情串起来。
首先,我们经历的事情是美联储加息,他们把联邦基金利率R提高到极高的水平。这会推动国内的投资曲线收缩,一方面,长债利率rrr从rrr1下行到rrr2;另一方面,国内固定投资大幅收缩。
表面上看,是地产拖累了国内投资,实际上,极高的联邦基金利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个冲击,有许多种对冲方案,然而,我们政府选了最投资导向的那种。
如上图所示,我们政府通过降准降息扩张储蓄曲线,从S1扩张到S3,储蓄曲线的扩张对冲了投资曲线的收缩,代价则是长债利率进一步从rrr2下行至rrr3,所以,我们才看到从来没见过的十债利率。
由于我们的GDP是用生产法统计的,所以,只要产业链不出问题,产出的变动性很小。真正发生显著变化的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分配情况。
事实上,保投资的代价是消费,降准降息会大幅抑制消费,刺激出口,最终,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投资下降,消费大幅下降,净出口大幅增加。
然而,国内居民所感受到的是内需,是投资+消费,所以,去年我们的体感极差。
这就形成了一个潜在冲突,居民关注的是短期利益——投资+消费,政府关注的是长期利益——投资。
如果投资曲线的弹性没修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很大(ps:去年是最拧巴的一年);反之,如果投资曲线的弹性修复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会保持一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就搞明白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了,是投资,是投资曲线的弹性。
如果投资曲线继续缺乏弹性,那么,过去几年的经验依旧有效:
1、降准降息对股市和楼市有负向效果;
2、降准降息只会导致长债走牛;
但是,今年很多情况都变了,
1、美国对国内投资曲线的挤压在降低;
2、国内基建投资开始发力;
3、国内房地产投资也有初步企稳的迹象;
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想当然地去套2024年的经验,讲什么每调买基,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翻翻教科书。
很多东西,教科书里都有,差别在于有没有认真念过,以及是否掌握了使用方法。
对于投资者,我还是那个建议,与其参加那么多策略会,路演,电话会,还不如好好念书。如果理论上不过关,你掌握再多信息,也没啥意义,甚至会起反作用。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0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