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药政改革破冰后,中国创新药研发迎来黄金时代。一批中国创新药企勇立潮头,如浪尖上的弄潮儿,凭借创新活力与产品实力脱颖而出。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产业“寒冬”持续的当下,这些企业不仅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更在行业内积极争夺话语权,致力于塑造全新的产业秩序。它们跨越“寒冬”的历程,恰似一面镜子,生动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产业这十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北方经济网推出《寻药中国·弄潮》栏目,记录这些时代浪潮中的生动切片。
受此消息影响,多家国内外相关企业相继出现股价波动。
药康生物全称“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022年登陆科创板。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线上商城),同时开展相关临床前药效技术服务,产品包括基因剔除鼠、人源化小鼠模型、野化鼠、无菌鼠等多种实验动物模型,可以真实模拟人类生物学特性,提高疾病机制研究、药物靶标发现及药效评价的可靠性和转化效率。
《2024中国实验小鼠行业蓝皮书》指出,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实验小鼠在新药开发、疾病机制解析及个性化医疗等领域显着增强了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时,实验小鼠的应用加速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小鼠具有繁殖快、疾病模型品系多、伦理争议小等特点,是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使用最广泛的动物动物。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科学家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是做药最原始的种子,是一款药能够成为成品的关键第一步;动物实验则是第二棒,它既要承接第一棒,将细胞实验的成功在动物实验中复现,亦要不断地推演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临床转化,对于药物进入临床I/II/Ⅲ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前置动作。”冯睿解释道。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药效不佳不是坏事”
冯睿:先说结论。一款药从开始到真正地拿到患者手中就像是4X100米接力赛,需要不断地闯关才可能达成,动物药效实验则是接力赛的第二棒。
我们药效平台最大一块业务是帮助企业做临床前的药效测试,其次是一些企业希望做创新的药物,有了idea,会向我们寻求合适的研发模型,在此基础上继续做药效测试。一般合作途径包括为药企提供或定制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叠加药效研究并提供和讨论完善药效研究的设计方案;或者大型的企业直接买走实验动物的繁育权,企业自己做繁育以及相应的药效研究。
冯睿:细化来看,动物实验中亦有其关键驱动力,决定后续临床进展成与否、快与慢。
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封闭群近交系,可以理解为在一场动物实验中,每一只动物都是通过粘贴复制而产生的,而后在药物测试中,也会有较好的均一性,进而判断和解读药效。但实际上,患者是不一样的,患者与患者之间基于环境、基因等原因差异巨大。因此在动物实验中,我们需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也需要关注并尊重遗传的多样性。
冯睿:目前,我们通过专业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捕捉野外小鼠,野外小鼠生存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需要适应各种环境压力,因此野外小鼠具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比如单核苷酸多态性、序列的缺失和重复。野外小鼠或许能成为更好的人类“仿真替身”,用于临床前药物测评,更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不良反应。
北方经济网:动物模型实验会决定后续临床的成与败吗?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动物实验阶段发现药物药效不佳未必是坏事,既可以在这个阶段就开始调整药物的靶向结构,进一步优化,比在临床阶段发现更省时省钱。此外,我们希望在这一阶段就能够反映出人的样本性,这样也能从某个层面降低Ⅲ期临床失败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北方经济网:小鼠在动物实验中为什么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价格如何?还会有哪些选择?
此外还可能用大型动物,诸如猴子、犬、猪做一些动物实验,但受制于伦理审查等因素,相对用得较少。不过诸如在神经系统中,猴子与人的相似度极高,通常在安评实验中会使用,企业若使用大型动物做实验需在申报中提出。
冯睿:目前,以集萃药康为例,我们有三大类逻辑性不一样的动物型。其一,是KOAP斑点鼠库,把疾病、发育等相关机制信号通路上的每一个有可能相关的分子都做了敲除或者条件性敲除,目的是期望为学界快速提供小鼠模型工具,基于此去研究某一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它在这个疾病中或者整个生物发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截至目前我们斑点鼠库已构建22000种动物品系,其数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一,并且在持续扩充中。
其三,是我们正在建立的大型野化鼠库。我们希望通过引入野化鼠所具备的基因多样性,来提升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保留了近交系小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引入了野鼠的遗传多样性,使得其更接近于人类的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型,研究者可以更精准的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开发者可以更准确的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冯睿:在野化鼠库方面,我们目前有200多个品系正在进行初步筛选,旨在通过选取特定表型,克服传统鼠类模型的局限性。我们在筛选过程中目前已经发现的两个具有显着特点的品系:其一,传统的小鼠品系在构建自发性高血压模型方面存在困难。然而,我们在野化鼠库中成功筛选出一个自发性高血压的模型小鼠品系。这一品系无需额外的基因操作,即可自然表现出高血压的病理特征,为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和可靠的模型;
目前,野化鼠模型仍处于表型筛选测试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药物药效测试及诸如叠加人源化靶点的动物实验中。尽管这一研究模式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期的坚持,但我们坚信,野化鼠模型代表着动物模型和药物研发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让动物反映人类
冯睿:小鼠模型的策略设计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过程。以神经系统为例,神经系统疾病本身就是发病机制未完全知悉的、极度复杂的。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至今并未完全了解其发病机理、原因,而在患者人群中,遗传因素所导致的疾病发生在整个临床患者发病占比中也并不高。
北方经济网:既然疾病机理如此复杂,药物还如此稀缺,动物实验又如何帮助推进药物研发?
药物药效测试更为重要的是选对适合药物靶向性的模型,这样有可能提高动物实验,即临床前的效率以及为临床测试提供精准度。根据最新颁布的阿尔茨海默用药指南要求,患者需在血液检测、脑脊液检测以及基因分型检测后才能进行用药。这也意味着对动物模型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与如我们这样的合作方相互协作,基于我们要对动物模型足够的了解,可以协助药物开发者在临床前药效测试中够针对疾病变化选择合适的模型,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合适的模式动物,为药物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冯睿:管理分为两部分,一是研发管理,即通过研发打通,筛选和判断合适的模式动物。具体来看,先通过线索做出模式动物,再筛选出那些可以更好模拟患者的模型用于研究,确认完成后,从研发进而转向生产,最终通过种子中心进一步扩繁,这是一套非常有规模性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小鼠资源。
在运输链方面,我们在南京、佛山、北京、成都等地有分公司及生产基地。在海内外均有一套自己的运输链,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对口运输、销售实验动物。
北方经济网:近日美国FDA官网更新了一则有关动物实验的政策调整,其计划逐步取消在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其他药物研发中对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这一动物实验政策对整个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这个阶段,首当其冲对大动物的冲击影响会更大,而我们所做的野化鼠、人源化鼠,都在努力构建对标临床患者的疾病模型,充分了解并提供解析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KOAP斑点鼠库。现在抗体药物成药的分子形式越来越多样,很多抗体分子不结合猴子,临床前毒理研究用猴子不能做,这两年就有不少企业转向用人源化小鼠来做安全评价,美国FDA也支持。
北方经济网:早在2022年,美国FDA就通过了《FDA现代化法案2.0》,提倡寻找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现在所提出的新政策更指向智能计算模型、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跨物种数据整合的三大替代方向。目前AI在动物实验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此外,AI系统也为精准管控小鼠提供支持,即在小鼠生产、繁育、配繁策略中提供清晰的数据。比如,当我们只有几百个品系小鼠时,仍可以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但目前我们有上万种品系的小鼠,需要AI提供实时高效的监测。
北方经济网:您提到动物实验仍然必不可少,那么作为新药研发的重要一步,还有哪些挑战?
目前,我们能够提供符合临床表型多样性的模式动物,并与包括多家跨国企业在内的众多药企和AI药物开发者展开药效测试合作。我们深知对模型动物的深入了解能够更有效地助力药物研发的开展、筛选和评估。我们认为,药物企业购买小鼠模型只是合作的开始,而非终点。
我们通过提供专业的模型选择建议和定制化服务,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药物的真实效果。我们并非追求临床前药效测试中的完美结果,而是重视从药效“不如预期”到逐渐修改修正直至“符合预期”的过程,这可以真正提高药物研发在临床阶段的指向性。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药企更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也能有效提高药物从临床前到临床成功的转化过程。我们相信,通过这种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协助加速新药的上市进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