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件专利引爆跨国博弈:晶科、隆基多地互诉,光伏“商战”硝烟弥漫

光伏技术路线的交锋进一步升级。以晶科能源(688223.SH)为代表的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阵营正与以隆基绿能(601012.SH)为代表的BC(背接触)阵营在法庭上对峙。

2月,晶科能源在澳大利亚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后,又在欧洲对隆基绿能发起诉讼。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晶科能源在全球多地连续四告隆基绿能,这样的速度在光伏行业内相对罕见。

TOPCon是当下大多数光伏企业选择的技术,效率高于上一代主流技术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但却没有拉开足以形成壁垒的差距,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存量博弈。而BC同样是领先于PERC的技术,效率虽然优秀但却受困于成本、技术门槛、工艺流程等一系列问题,距离成为主流技术仍需时日。

伴随着光伏产业格局重构,光伏行业的技术代际争夺越加白热化,大批量的企业用真金白银押注两大技术路线,无论是BC还是TOPCon都需要用更强的话语权来夺得主流技术的“宝座”。

两种技术,不同命运

原因很简单,这条路径已被验证过可行性。老牌光伏企业隆基绿能曾通过单晶技术确立壁垒级别的技术优势,从而维持多年的龙头地位,商业收益更是巨大。

最早举起TOPCon阵营大旗的晶科能源,无疑吃到了技术红利。2019年,晶科能源开始建设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线,是行业内最早布局N型TOPCon电池片及组件产品的企业。

晶科能源董事长兼CEO李仙德在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度业绩情况说明公告中表示,预计到2025年底单晶硅片、高效电池和组件的产能达到120GW、95GW和130GW。

有业内人士向北方经济网表示,TOPCon的专利较为分散,这意味着技术壁垒几乎没有。对于企业来说,只能不断扩张规模来保持领先优势。同质化会严重影响技术的生命周期,而TOPCon作为PERC的延续,效率虽然有所提升但短期已出现过剩的苗头。

目前,晶科能源已正式宣告谨慎对待2025年产能投资,除TOPCon技术升级外,无其他新增产能。

北方经济网注意到,真正将BC落实商业化的大型光伏企业,目前仅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600732.SH)两家。而TCL中环(002129.SZ)有望成为第三家落地BC技术量产的光伏企业。在今年2月的日本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TCL中环推出了其BC组件新品,有媒体报道称,这块BC组件新品或将在今年年中实现量产。

中原证券研报指出,产业化问题叠加光伏进入调整周期,产品盈利承压,BC电池商业化进程较慢。从主要光伏企业在BC领域的进展来看,隆基和爱旭在BC产品研发进度、产能和出货情况领先,而其他厂商多为中试线阶段。

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曾公开表示,TOPCon电池环节单GW改造约3000万元到4000万元,BC电池单GW的投资成本是2.5亿元到3亿元。前述机构亦指出,从过往光伏技术迭代进程来看,新技术初期龙头企业具备资金实力、规模和成本优势,能够承担前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产业化初期的亏损,后续二三线企业做跟进。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中国光伏产业招投标数据库统计,2024年光伏组件招标量约297GW,其中,明确招标HJT(异质结)/BC类组件项目容量共计15.7GW(其中HJT/BC招标量分别约12.6GW/1.15GW,另外1.5GW HJT/BC均可),较2023年实现大幅增长。

爱旭股份向北方经济网表示,虽然现阶段TOPCon的渗透率最高,但随着BC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客户所认可,BC产能(主要为爱旭和隆基两家)在2025年末将超过70GW,占全球预计装机量的10%~15%,相比2024年个位数的渗透率已有显着提升。

不过,晶科能源在调研公告中亦指出,预计未来3~5年TOPCon技术仍将是主流,公司未来隐形栅线技术导入后,TOPCon与BC的转化效率差别将降低,同时TOPCon的生产成本具备优势,因此TOPCon将持续保持综合领先优势。

当前巨头之间的诉讼,主要聚焦在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据北方经济网了解,有媒体报道称,晶科能源购买的LG专利分别为美国294件、韩国168件、德国166件、中国114件、澳大利亚2件和欧洲专利局1件。而晶科能源在购买专利后,在2024年3月至4月间向天合光能转让其中的192件专利,在2024年5月至6月间向晶澳科技转让131件专利。

“晶科在购买了一堆专利后,分别与晶澳、天合、隆基进行沟通。”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晶科希望隆基可以共同分担购买专利的成本,但晶科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不仅要求隆基付款,还需要开放BC专利授权。”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则向北方经济网表示,专利战本质是行业“内卷”深化的产物,短期内或可巩固其市场地位,但长期可能削弱中国光伏的全球技术领导力。若行业陷入“专利军备竞赛”,而非聚焦原创技术突破,将导致创新动力枯竭、技术路径僵化和国际竞争被动。

北方经济网分别与涉及专利诉讼的多家企业联系,但多数企业都对自身所涉的专利诉讼保持沉默。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经济网在与多家企业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专利战”的概念正在被弱化,而“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则是专利诉讼的新表达。

“专利诉讼对企业的影响,要结合所涉及技术的重要性,如是否重大、是否核心,以及法院的判决结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接受北方经济网采访时说,“正常而言,民事诉讼经过一审、二审就结束了,但是知识产权案件可能面临对方对权利基础的质疑,进而产生专利是否有效的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结合双方的诉讼策略,来分析案件所持续的具体时间。”

而在从业者看来,专利诉讼的核心在于争夺市场话语权,这影响着企业的商业获利。

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告诉北方经济网,“专利战主要集中在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与制造等核心技术。一般专利侵权案件从起诉到终裁(含二审)大约需要12~18个月,复杂案件可能耗时2~3年甚至更久,因此专利战对行业、应用端影响不大。”

不过,一位从业者告诉北方经济网,白热化的专利战对实际业务有影响,尤其是涉及到海外市场业务时。“有些大公司投资电站、国际性投资、资金方等都在意专利保护,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会更在乎专利保护,这让新订单多少受到些影响。但如果是组件端的话则涉及不到专利的问题。只是专利纠纷的潜在影响力是比较大的。”

745件专利引爆跨国博弈:晶科、隆基多地互诉,光伏“商战”硝烟弥漫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光伏行业一线梯队的四家厂商“晶晶天隆”,无一例外均陷入亏损局面。思考如何走出下行周期,才是光伏企业的唯一选择。

有从业者指出,TOPCon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因此在供需错配的阶段下,面临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挑战。相关TOPCon厂家意在通过专利武器争夺销售份额,巩固市场地位。而BC由于技术差异化程度较高,且相关企业已具备深厚的专利护城河,目前销量和渗透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

“但不同技术路线各有优劣,且发展阶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上述从业者补充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56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下午4:06
下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下午4:06

相关推荐

  • 溜溜梅冲刺港交所IPO:2024年营收16亿

    4月16日,知名果类零食品牌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国元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溜溜果园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74亿元、人民币13.22亿元及人民币16.16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则为分别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溜溜果园已建立覆盖全国34…

    经济 2025年4月17日
    2200
  • 离岸人民币盘中破7.4!分析师:二季度有望降准降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自特朗普宣布激进“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持续升温,全球股市引发巨震,新一轮贸易战的可能性以及各国的关税应对政策都持续影响着汇率走势,增加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盘中一度突破7.42关口,截至北京时间4月9日10:40,离岸人民币报7.383。 巴克莱外汇、利率策略师张蒙表示,人民币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市场开始大量建立…

    经济 2025年4月9日
    2500
  • 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业务净利润5.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一倍

    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营业收入为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5.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一倍,2024年末,中信证券国际总资产规模超50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46%,净资产规模达31亿美元,较年初增长84%。据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介绍,2024年中信证券境外业务,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距国际一流投资银行仍有差距,这也是未来中信证券进一步做好国际化…

    经济 2025年3月27日
    8500
  • 我,95后女生,在殡仪馆当“生死摆渡人”:希望让更多的人坦然面对生老病死

    4月4日,清明节。 但她习以为常。“每到清明节前后,会有很多人来祭祖扫墓,再加上平时礼厅的业务工作仍正常运行,所以会稍微忙一些。” 近年来,殡葬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605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9.1万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638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114亿元。 95后的茶泉…

    2025年4月4日
    2300
  • 记者手记|自己订机酒的CEO谢陵:创业最艰难时也不后悔当初莽撞的开始

    御风未来创始人、CEO谢陵是坐地铁来到约好的地点接受专访的。 在此之前,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告诉我,谢陵在公司里并没有秘书,他频繁变更的出差安排里,常常是他自己订酒店,安排高铁或者飞机的出行时间。 谢陵告诉我,自己订出差行程更方便,告诉另一个人代为订票反而更麻烦,在后续的采访里,他说公司文化就是如此,不花没必要的钱,中山福昆航空的办公室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前台和…

    经济 2025年4月14日
    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