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骑士保障升级:阿里的战局与格局

  即时的核心是服务,服务的基座是骑士。

  文 | 华商韬略 姚西西

  早上九点,写字楼门口的咖啡准时送达;午夜时分,紧急订购的退烧药半小时内拿在手上;阳光洒进会议室,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了缓解压力的小确幸。

  支撑这些日常小事的,是一群穿梭于大街小巷、维系生活秩序的劳动者。过去,他们被称为“骑手”,而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有了崭新的称谓。

  8月17日,饿了么举行首个“骑士日”,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宣布,将旗下全体骑手升级为“城市骑士”,并同步推出制服换装、养老与医疗保障、专业提升等举措。

  备受瞩目的外卖大战,更进一步将竞争的重心转向了人,一个肩负城市运行重任的群体,终于获得了完整的职业化框架。

  【01 从骑手到骑士:职业身份重塑】

  称谓是最直观的信号。

  “手”更像执行,是流水线的一环;“士”则带着专业与职业的定位与内涵。从“骑手”到“骑士”,是明确,也是升级。

  它明确和升级的是一个庞大就业群体的职业归属、专业价值与劳动尊严。

  这一转变,在制服上得以具象化。

  很快,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就将为数百万骑士配发赛车手风格的秋季新制服。统一的橙黑配色,醒目的品牌标识,夜间可见的反光条,能防风防泼的面料,以及增加携物空间的腰包。这些细节让工作装备脱离了“工装”的范畴,成为具有职业符号的“制服”。

  制服的象征意义,不容小觑。

  心理学家Adam和Galinsky在2012年发表的实验中证实,当被试者认为自己穿上的是医生的白大褂时,专注度显著提升;同样的衣服如果被告知是画家的工作服,这种效果就消失了。换句话说,服装既是外部标识,也会改变穿戴者的心理认知。

  更关键的是制度的托底,以系统化体制建设对职业的长期保障。

  范禹在全员信中提到,将为全国骑士提供更多养老和医疗方案,由平台全额缴纳新职伤保障。随后,阿里和蚂蚁旗下23个品牌共同发起“城市骑士·橙意计划”,覆盖所有平台骑士,提供专项奖励、学历资助和家庭医疗帮扶。

  这让外卖群体在跨平台层面获得了统一保障。

  最近,广东高州的骑士吕炜权,在这份职业中把人性的光辉体现得淋漓尽致。7月18日,他在送单途中发现有人落水,几乎没有犹豫便从十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游过近五十米,把人救上岸后,他顾不上停留,湿漉漉地转身去完成订单。

  视频在市民间迅速流传,但当时没人知道他是谁。直到民警通过工服联系上饿了么高州站点,才确认了身份。8月20日,他成为橙意计划的首位获奖者,收到了专属荣誉制服和十万元现金奖励。

  吕炜权的义举让外界看见了“骑士精神”。

  但更多时候,骑士们的价值体现在药品、奶茶、礼物与日用品的准时传递。这份职业带给每个人的,是每天重复无数次的“您的商品已送达”,也是成为生活基本保障的专业服务。

  制度升级,回应的也是这种日常与基础。

  养老、医疗和职伤保障解决了风险,学历资助和成长通道为未来留出空间。当配送不再只是临时谋生的选项,工作才会成为真正的职业,骑士才会走出稳定又专业的队伍。

  这种专业与稳定,对各平台的业务可持续是至关重要的。

  历经十年高速扩张后,即时配送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服务品质与效率的持续进化与稳定输出。补贴和算法能带来订单,但订单履约的关键是送订单的人。

  骑士群体的稳定,决定着平台服务履约,也影响着这个新消费场景能否真正走向成熟。让灵活就业化为专业职业,并配套由表及里的喜用保障,才是为行业打造持续的根基。

  【02 即时配送,运力即战力】

  即时配送的竞争,已然进入下半场。

  价格和补贴的短期刺激,无法决定长期胜负。更能决定成败的,是谁先能构建起最稳定、最高效的运力网络。

  想象几个瞬间:清晨,幼儿园临时通知要带水彩笔,家长下单后才能安心送孩子入园;夜晚,球迷们聚在客厅看比赛,啤酒和炸鸡一波送到;节日当天,有人收到及时送来的鲜花,心花怒放。

  算法能分配单子,但谁去应对电梯故障,谁去穿过车流和雨夜?都是骑士。用户记住的往往不是下单界面,而是门口出现的那个人。

  在阿里的“大消费平台”战略中,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结合,本质是远场电商和近场配送的联动——让线下商户的销售流量赋能平台,同时平台电商集聚流量赋能线下商户。

  商家上新商品后,如果配送不能快速落地,流量再大也会损耗殆尽。反之,若能形成稳定的履约网络,流量就会被牢牢锁住。

  运力和履约保障是基础,也会是护城河。

  中国市场的复杂度,放大了这一选择的重要性。零售高度碎片化,城市之间、商圈之间差异巨大。系统能算路径,却算不出巷子里的施工和突发的拥堵。唯有骑士能实时调整,把标准化的规则落实到具体街道里。运力能否稳定沉淀,决定了平台的服务边界,也决定了即时配送能否真正走向成熟。

  要让这张网络真正稳固,职业化是关键。只有当骑士把配送视作一份可以长期依靠的工作,运力才会从临时拼凑转化为可持续的团队。制服、保障与成长通道,都是让他们安心留下的基础。

  职业化带来的意义,不止在于稳定的队伍规模,也体现在服务水平的提升。骑士越熟练,平台履约就越可靠;用户的确定感,正是由这份熟练和可信赖感塑造的。

  对阿里而言,这是一条长期价值的锚线。

  大消费战略要打通线上与线下,最终需要一张高素质的运力网络作为支撑。骑士职业化,让这个网络从“人力成本”转化为“核心资产”。

  当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都能感到安心,当商家把新品交给平台时心里有底,稳定的运力就成为行业竞争中最难被复制的部分。大消费场景的胜负,归根结底取决于谁能把这支队伍沉淀下来。

  而从社会层面看,骑士职业化不仅关系到企业竞争,更与消费信心和服务业升级,与经济民生紧密相连。

  【03 蓝领中产,迈向新型服务业转型】

  中国经济,正逐步把创造增长的重任交到服务业手里。

  但在我国,服务业发展依然存在一系列挑战。其中,尤其显著的表现包括,社会对服务业的重视和尊重程度,服务业的自我专业化进程,而导致这些的一个关键则是:

  服务业基层从业人员的职业保障和社会地位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落后。

  这导致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很难吸引人才长期从事新型服务业,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服务业本身的发展。

  而服务业又是容纳就业,保障大家收入的重要基础,这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服务从业者的消费力也因此受限,最终也对整个经济循环带来制约。

  外卖骑士就是典型代表:人数众多,收入已进入中间区间,但很多人存钱多、消费少,家庭支出谨慎。因为,通常被称为灵活就业的它们,更多感受到的是灵活,是不稳定,是有今天没明天的缺乏安全感,心不安,收入难以转化为消费力。

  这种“不安”,压制了社会潜力。月入稳定,却不敢贷款买房;工作强度大,却不敢为健康和教育投入更多。顾虑不仅存在于个人,也会传导到整体消费市场。社会结构要真正形成橄榄型,中间层必须稳固,而即时配送群体正处在关键节点。

  而近年来,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层面更是不断发力。

  比如,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国务院在2024年发布的意见,也要求推动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政策提供了指导原则,但能否真正进入街头巷尾,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具有聚合能力的平台企业创新是关键。

  阿里的“骑士”之所以成功推出,源于它以商业创新承载社会责任,多年来在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方面的持续探索和积累:蚂蚁森林让环保成为日常行动,支付宝推动公共服务接入,阿里云的城市大脑改善交通治理,高德地图开发无障碍导航。其共同的逻辑是把技术转化为公共价值。城市骑士的职业化,正是这一逻辑在劳动群体上的延伸。

  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习惯。一个有保障的家庭,更愿意将收入投入教育、健康和服务消费。蓝领中产的壮大,不能是纸上谈兵,而要真正落实在每一次敢于花钱的日常选择里。

  当大平台率先行动,行业的基调随之改变。制服和保障体系公开推出,同行与地方政府都会关注。更多企业加入后,门槛与标准不断抬高,竞争就会从补贴消耗转向长期建设。即时配送逐步迈入有标准、有保障、有认同感的现代服务业。

  这对就业稳定同样重要。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预计2025年人数将突破1亿,其中骑士占据重要比例。让这群人有清晰预期,等于稳住城市服务供给,也稳住大量家庭的消费信心。

  更长远看,这关乎服务业的成熟。培训和考核进入常态,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化,装备和技术成为标配。确定性提升,用户信任被积累,商家更愿意把新品和高价值商品交给即时配送履约。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不仅推动行业升级,也让消费信心真正恢复。

  从个体的骑士,到整个行业,再到社会结构,这一系列变化汇聚成同一个方向——服务业升级与中产壮大。外卖配送已不只是城市便利的象征,更是社会走向更稳健、更包容的体现,是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循环与双循环顺畅运转、良性互动的基础支撑之一。

  202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占比分别为6.8%,36.5%,56.7%。第三产业,基本都属服务业。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论及对GDP的贡献,无论是整体规模占比,还是增长贡献,服务业都是远超制造业的。

  服务业拉动经济成长,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一路走来的经验。打开他们的经济账本,服务业都至少撑起了60%以上的GDP。以2020年为例,美国是约77%,英国是约73%,法国是约71%,日本约70%,即便被认为制造立国的德国也在64%左右。

  服务业的关键是人,既要人去服务,也要有人可以服务。庞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服务业巨大的增长空间,也为服务业提出要求:

  必须创新发展好服务业,去稳就业,促民生,发展经济。

  从“骑手”到“骑士”,这是中国服务业庞大群体创新身份认同的一步,也是服务业走向高质量的一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68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 未来十年,小微企业标配AI CFO?

    题图|AI生成 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正式开业,至今已经十年,如今网商银行已经成为小微金融服务中的生力军。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产业金融结构调整并逐步深化,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了小微金融服务能力。 在这十年里,银行放卫星,获取农田数据,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在这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数据在线上生成,成为小微产业金融服务的助推燃料; 在这十年里,大数据风…

    2025年6月27日
    7200
  • 华为如何驯服AI算力「巨兽」?

    在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路上,如何像其他领域一样实现弯道超车,是业界绕不开的话题。 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各项单点技术飞速演进,但随着单点技术演进的边际效应递减和系统复杂度的提升,系统性能的天花板逐步从单点技术的上限演变成系统工程上限:单点优势越来越像是精致的零件,提升空间有限;但采用系统工程创新,各个部分完美配合、高效协同,实现整个系统的效能最优,才…

    2025年6月10日
    7100
  • AI+潮玩,何时跑出“赛博泡泡玛特”?

    AI玩具站上“风口”。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AI力场 “它不仅仅是个冷冰冰的AI玩具,更像一个有温度、会笨拙地回应你的小生命。” 在厦大读博的菲菲(化名),最近拥有了自己的“情绪搭子”——一只搭载大语言模型的毛绒玩具。菲菲发现,它比自己想象中更加聪明,能记得住自己爱吃榴莲、爱喝手冲咖啡,还能学会教它的化学公式。 图源:小红书截图 像菲菲这样…

    财经 2025年7月17日
    5900
  • 港湾周评|一年半后,董明珠终于放下了孟羽童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一年半前还持续炮轰原接班人、被称为“第二个董明珠”的董明珠,最近冰释前嫌,选择重温旧爱孟羽童。 董明珠与孟羽童即将合体的消息在日前不断流传。格力电器对外确认,5月23日晚,董明珠将和孟羽童再次合体直播。 孟羽童也对外称,“时隔两年,收到了来自前老板的微信,像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心中是莫名的酸楚和感谢。” “这两年舆论总是有各种…

    财经 2025年5月26日
    9900
  • AI,擂响了产业互联网的战鼓

    当消费互联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产业互联网的身上。 无论是新零售概念的兴盛,亦或是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无一不是人们探索产业互联网的佐证。 然而,虽然玩家们进行了很多次的探索,但是,它们似乎始终都跳不出消费互联网的条条框框。 究其原因,仅仅只是在消费互联网的天空之下飞行,却并未真正找到与产业互联网相契合的新技术、新模式,才是导致这一…

    财经 2025年5月8日
    8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