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交出史上最强财报,但产能成最大瓶颈

8月19日,小米集团交出一份几乎“无可挑剔”的二季度财报。

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 1160 亿元,同比大增30.5%,连续五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增 75.4%。亮点主要集中在汽车业务上,单季交付 8.1 万辆、实现约 206 亿元收入,已经占到集团总盘子的近两成。

随着高配车型占比提升,单车均价环比上探至 25.4 万元,季度毛利率在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仍上行至 26.4%。

这份财报一方面证明了小米汽车在产品与品牌上的初期胜利,另一方面也把产能与交付的现实瓶颈清晰地摆在台面上。未交付订单超过 40 万,部分车型预计 2026 年秋才能提车。销量的奇迹,能否转化为长期的稳定性增长,依然是未解的问题。

财报“含金量”还在上升

小米汽车的成功并不是单纯的依赖“以量取胜”。

财报显示,当季汽车营收 206 亿元,对应 8.1 万辆交付,测算单车收入约 25.43 万元,与公司披露的不含税 25.4 万元基本一致。

这意味着销量扩张并未以牺牲价格为代价,反而通过凭借SU7 Ultra等高配机型拉动均价环比上涨约1.6万元。若以当季交付规模粗略估算,单季仅“结构改善”带来的收入增量就接近 13 亿元。在新能源汽车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小米能通过结构优化实现“量价齐升”,稀缺而难得。

除了平均单价,毛利同样坚挺。以 26.4% 的汽车毛利率测算,单季汽车业务产生的毛利约 54.4 亿元,对应到单车约 6.7 万元的毛利空间。

对比同行,蔚来Q2毛利率仅20.6%,小鹏汽车甚至只有12.3%,小米在同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波动、促销让利的周期中,能将毛利率继续向上推,背后是高配拉动、BOM 控制、规模化采购与制造良率的综合结果。小米的高毛利不仅验证了产品溢价能力,也体现了供应链整合与制造效率。

然而超过40万辆的未交付订单,其中YU7系列等待周期普遍在50周以上,这是爆款效应的体现,但在产品更新极快、竞品上新密集的新能源市场里,过长的交付周期可能导致订单流失风险加剧。

销量上台阶容易,但是能否稳定维持“高平均售价 + 高毛利”的结构稳定性才是更大挑战。高配占比的稳定性、选装与软件收入的渗透、渠道效率与售后体验的一致性,都会反馈到毛利的持续性上。就当前结构看,小米的“量”已经成型,下一步要观察的,是这个结构在未来 6至12 个月的“抗扰动能力”。

产能瓶颈成“硬约束”

从财报来看,小米的增长几乎没有天花板,但现实是产能已被卡住。

小米设定的全年交付目标是 35 万辆,上半年已完成 15.7 万辆,意味着下半年要完成 19.3 万辆,相当于月均交付超过 3.3 万辆。而 7 月,小米才首次突破单月 3 万辆,这个数据已逼近北京一期工厂的产能极限。

按照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测算,目前的“超负荷输出”状态几乎没有冗余,任何环节的小波动都可能影响整体节奏。

而北京二期工厂的进度,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对于北京二期工厂投产时间保持沉默,引发投资人和分析师的追问。小米股吧和富途评论区持续有人刷屏问“二期什么时候开”。如果二期不能在三季度落地投产,下半年 19.3 万辆的交付任务将面临很大挑战。

从车型分布看,现阶段一期工厂被分配部分产能生产 YU7,而二期工厂则计划全部用于 YU7。但 7 月份 YU7 实际交付量只有 6042 辆,并未出现明显增长。

这说明小米目前仍在“极限榨取”一期工厂的产能,产能分配已经形成掣肘。对于一款仍处上升期的新车,产能爬坡慢将直接影响市场窗口期的抓取。产能即营收,换句话说,即使有再多的订单,也需要产能转化才能兑现。

同处新能源车赛道,比亚迪年销已超 300 万辆,理想月交付在 4–5 万辆区间,小鹏、问界等竞品也在加速扩张。小米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产能爬坡问题,将在规模竞争中被逐步稀释优势。财报数据所展示的“销量奇迹”,若无法转化为持续的月度交付能力,很可能成为昙花一现。

小米的二季报虽然“漂亮”,但它的成长曲线正在被工厂产能束缚。未来几个季度,产能释放速度将比销量和毛利率更关键。

高速扩张下的隐忧

除了产能,小米还要面对体系高速扩张带来的效率压力及边际成本。

截至 6 月底,小米已在国内开设 335 家汽车销售门店。按照半年交付 15.7 万辆测算,单店半年平均交付不足 470 辆,即月均交付约 80 辆,远低于理想、蔚来等头部车企的单店效率。销售一线反馈“20 多个销售守着空店”,这意味着门店的扩张速度,已明显快于客流增长。

随着订单集中释放,交付环节也暴露出人手紧张、流程冗长的问题。部分准车主反映顾问频繁更换,交付周期延长,服务能力滞后。财报披露,小米集团销售与行政开支在二季度达到 54 亿元,同比增幅超过 20%,其中汽车业务的渠道、人员投入是主要推手。这类投入在短期内推高了运营成本,但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效果并不显著。

虽然集团层面二季度净利润 108 亿元,但创新业务板块(含汽车及 AI)仍亏损约 3 亿元。与一季度的 12 亿元亏损相比,降幅显著,但尚未完全扭亏。

若仅拆分汽车业务来看,扣除集团层面的手机、IoT“造血”贡献,汽车尚处于“以量养研”的阶段。换言之,亮眼的净利润更多源于手机与 IoT,而非汽车本身。

研发费用在二季度达到 50 亿元,同比增长约 23%,其中大部分投入到智能电动汽车和 AI 相关业务。若以 108 亿元净利润对比 50 亿元研发支出,研发费用率约为 4.3%,看似可控,但考虑到汽车业务仍需持续投入产线建设、渠道扩张与软件开发,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短期盈利能力的改善,并不能掩盖未来费用端持续扩张的压力。

更长期的挑战,在于一旦销量红利退潮,小米需要在质量稳定性、供应链把控、售后体验等维度与传统车企正面竞争。制造业的本质是稳定与精细化,财报所展示的高毛利与高速增长,只是造车早期阶段的优势体现。未来 12–24 个月,能否在不牺牲毛利的情况下消化掉渠道、研发和管理的摩擦成本,将决定小米汽车能否真正从“爆款”走向“常青”。

小米的二季报,漂亮得几乎挑不出毛病:销量奇迹、量价齐升、毛利坚挺。但财报之下,是产能的束缚、渠道效率的承压和盈利的迟滞。

对一家造车新势力而言,从流量红利走向制造业本质,是必须穿过的阶段。小米的第一阶段已经胜出,第二阶段的考题才刚刚开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69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3:11

相关推荐

  • “分裂”的脱口秀

    作者|夏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从6月底开始,《喜剧之王单口季2》(简称《喜单2》)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简称《脱友2》)两档脱口秀综艺先后开播,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少引发网友热议的新话题。 例如《喜单2》里,50岁大龄带两娃离异的房主任诠释“中年女性的觉醒”,讲述农村妇女的命运,让都市年轻人们听懂了母…

    财经 2025年8月5日
    3900
  • 10年销量激增30倍!格力高靠什么把一颗扁桃仁,“喝”成日本市场第一?

    文:Lyra Liu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发现没有,消费者从“吃”坚果开始转向“喝”坚果了! 最近,坚果乳这一新的营养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承德露露、六个核桃等老牌企业正重焕新生,另一方面,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沃隆、格力高等零食品牌也开始跨界布局坚果乳市场。 图片来源:洽洽、山姆、三只松鼠 作为植物奶新…

    财经 2025年6月24日
    8600
  • 再这么下去,苹果要吃不起了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34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气候变化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历史级大旱,这场干旱的范围广、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为国内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今年是三十年来难遇的一次大旱,”陕西果品合作社负责人张东汉对虎嗅ESG组说道:“树上挂的果子、叶片看起来都还正常,但土壤里已经是干得不行…

    2025年5月26日
    17800
  • 国产创新药突围:谁能先把CAR-T成本砍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和观医疗,作者:和光观察,原文标题:《创新药洞察(一):CAR-T 企业的支付突围与价值解析》《创新药洞察(二):9 家 CAR-T 企业技术路线 PK,谁能率先把成本砍半?》,题图来自:AI生成 当医药研发进入“第四代革命”,细胞治疗(尤其是 CAR-T 疗法)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癌症治疗格局——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让复发…

    2025年8月4日
    4300
  • 啤酒疯起来,比奶茶还甜

    斑马消费 杨伟 今年夏天,啤酒卷入了奶茶赛道。 黑狮玫瑰红、罐装荔枝西打、冷萃咖啡世涛……走进山姆、盒马或是大型连锁便利店的啤酒区,无一例外,都能看到像小煤气罐一样的精酿啤酒。 精酿啤酒“风味革命”,与瑞幸们将咖啡奶茶化的逻辑如出一辙:即以咖啡为基底,叠加风味糖浆、乳制品、茶、酒精等元素,创造适口性更好的高复购爆款。没想到,这条路径被复制到啤酒赛道后依然奏效…

    财经 2025年7月17日
    4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