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蜜糖,美团的砒霜

阿里的蜜糖,美团的砒霜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这是看到8月29日晚阿里财报后,笔者的第一感受:在外卖大战“持久战化”之际,一场持久战对阿里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蜜糖”,对美团而言则是难以下咽的“危机砒霜”。

而这背后的本质逻辑是,在这场互联网圈历史级大会战里,京东、美团、阿里的竞争要素,已经从表层的“运营效率”、“商家数量”,深刻为了三个更关键的要素:整体资源体量、内部协同及抗压力、高层战术决心和定力。

8月29日傍晚,阿里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财报:收入同比增长2%至2476.5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4亿元(经营利润349.8亿元,同比下降3%)。阿里对财报数据中经调整EBITA下降的解读是直率的:主要归因于淘宝闪购。

阿里的蜜糖,美团的砒霜
数据来源:阿里财报

同样受外卖和即时零售大战影响的,还有阿里的现金流,财报显示阿里自由现金流从去年“净流入”173.7亿元变为本季度“净流出”188.1亿元,阿里对此的解释是: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以及对淘宝闪购的投入。经过这些变化,截至季度末阿里的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为5856.6亿元。

在解读阿里这份财报之前,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战场上另外两家,最新季度财报中收入、利润、现金储备方面的关键信息:

美团: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调整 EBITA为28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81.5%;1711亿元。

京东: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 22.4%;经调整 EBITA为30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77.8%;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总额为2234亿元。

不难看出,受到冲击最为明显的是美团,而其账上的“现金”储备以及收入规模,比阿里和京东有明显的身位劣势。

如果再考虑到市场份额的变化,则这种“蜜糖与砒霜的分别感”会更强。如虎嗅此前报道中提及,在年初美团在“外卖+即时零售”的市场份额超过70%,而最新的订单量上“淘宝闪购和京东的“外卖+即时零售”日单量总占比至少已经超过40%”,而在8月初美团某几日的日单量已经被淘宝闪购实现反超。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时间错位。京东、美团以及阿里本次财报,主要反映的是2025年4月到6月的情况。而此时阿里尚未全力杀入“外卖+即时零售”市场。而市场份额发生质变,实际上是7~8月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下一次季度财报时,我们大概率会看到阿里账面因外卖大战而出现的更明显变化。

但藏在这三份财报里面的趋势和脉络是不变的:其一,作为曾经的优势方,面对京东和阿里的冲击,美团目前守住市场份额优势是较为困难的;其二,当这场外卖大战成为持久战后,美团在现金储备和造血能力上,相比于京东和阿里都处于下风。

这也是笔者基于这三份财报,对整体行业趋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外卖大战“持久战化”,从市场份额争夺角度看,对阿里是有利的。简言之,外卖大战持续越久,阿里越有可能抢占更多的“外卖+即时零售”份额。

而另一个深层问题是,这场外卖大战,对阿里自己是有利的吗?

这也是8月29日财报会议上,多位分析师对阿里高层提问所指:这种投入会维持多久?协同效应是怎样的?

阿里到底是如何理解外卖这件事的?

在8月初,有阿里业务相关核心人士向虎嗅表示,疫情后这几年阿里用于营销(包括了外部采买流量、域内用户增长与复购)的费用平均每年超过千亿。对阿里而言,外卖+即时零售,可以视为把原本用于外部投流的费用,投入到生态内“高消费频次、存在新用户增量”的业务场景之中。

这和财报会议上,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蒋凡的描述有相似之处: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而是考虑电商的综合收益,闪购对平台整体产生了正向的经济收益。

那么这个逻辑,到底在阿里生态内是否成立呢?这里面的两个核心问题是:1.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否给阿里带来了新的用户 2.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否给阿里带来了既有用户的新的消费(或频次提高或尝试新品类或推高客单价)

从8月29日的这份财报看,这个趋势有,但还不能说“严丝合缝”一般证明了这个逻辑,因为真正的“验收数据”会出现在下个季度的那份财报里。

但我们可以从这次财报,看看趋势。

阿里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财报显示“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

不过在电话会议上,蒋凡透露了四个重要信息:

1.从用户视角,淘宝闪购显着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淘宝闪购拉动了淘宝8月DAU20%的增长,带动了手淘大盘用户活跃天数的提升。

2.新流量的上涨带来了广告和CMR的提升

3.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拉新,减少了本身的流量费用投入,这个持续后续还可以继续放大,对电商侧整体而言是明显收益。

4.新用户留存很好,订单结构也因此而优化,用户的高价值正餐订单、零售订单占比都在提升

那么,财报所涵盖的季度,围绕外卖+即时零售的开销,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财报内相关信息进行一个简要的估算,季度内销售和市场费用为53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26亿元,同比增长62.8%,其中的增额大约为205亿元。这里面肯定不全是淘宝闪购的相关投入,因为季度内还有618等几个传统促销节,但大体上我们可以推测出在4~6月阿里在外面和即时零售上的增量投入应该是超过100亿的,这和京东季度内的针对外卖和即时零售的投入规模大体相当。

阿里的蜜糖,美团的砒霜

虎嗅在2023年,曾与阿里核心人士交流时获悉,在疫情后的前两年,阿里曾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渠道大规模采买流量,当时传言在某单一渠道内一个季度的投流开销超过百亿。如果这个消息为真,我们其实可以窥探出4~6月阿里内部的一个心态:以投流的心态,去把原本外部的投流资源转移到内部渠道,从电商的大帐去看,这确实不是一个“纯亏”的事情。

但7~9月最终的业绩是否真如蒋凡所描述的那样,还是需要下一季财报,我们才能看到真章。

不过,一个隐性的挑战,已经伴随阿里在外卖和即时零售市场扩张而出现:新的用户和更多的订单,意味着阿里需要重新优化运营效率,并花费时间和资源培育新用户的心智和习惯。

被外卖掩盖的双线作战

这份财报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明示了一点:在投入外卖大战之际,阿里在AI和云上的火力未减。

这意味着,阿里实际上在双线作战。

从业绩上看,截至6月底,双线作战的阿里,整体态势是平稳的。

季度内云智能集团收入为333.9亿元,同比增长26%,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同比三位数增幅。在经调整EBITA上,云智能集团同比增速也为26%至29.5亿元。

阿里的蜜糖,美团的砒霜
数据来源:阿里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AI和云上,阿里正在做和即将做的事情有很多:一方面他们在继续发力通用模型,另一方面在AItoC、AI硬件等方面频频开火。比如就在几个月后,阿里将发布新的AI眼镜。

这意味着投入的加大。

“我们会坚持原来的3年投入3800亿的计划。”阿里CEO吴泳铭在电话会议上说。他还透露了一个关键判断,“AI的出现,会让客户偏向选择具备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的厂商,市场集中度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但这里面的挑战其实不小,目前阿里所发力的几个AI相关项目,都属于“激烈竞争的斗兽场”。在AItoC产品上,字节、腾讯自2025年开年以来就在大举投入;而在AI眼镜上,圈内已经进入千镜大战的前夜。

虎嗅了解到,阿里内部比较希望年内可以在C端打磨出至少一款出圈的产品,甚至其形态不被拘束,可以是APP也可以是硬件。其实某种意义上,这和阿里在外卖上的逻辑有类似之处:通过找到更高频次、更大触达面的产品(场景),引流到核心基本盘(大电商则是淘系),AI则是通义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似乎意识到它正在进行的双线作战实际上是和不同对手、在不同生态内,进行的不同类型竞争。

阿里采用了“区隔化”。

虎嗅获悉,2025年以来,AI相关的部门和团队,其相应的管理方式、晋升方式、招聘体系,都更具独自特色,和电商所在的板块可以说“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文化”。

但这种区隔化之间,又在2025年通过大量新的机制和策略,加强协同。比如大电商板块的多个核心业务线,都得到了千问团队相关的协助以共创新的AI工具;以及,吴泳铭在集团内部多次强调聚焦,并通过组织体系变化、绩效模式调整、强调创业精神等方式去推动内部协同。

眼下,摆在阿里面前的其实是两场持久战: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面对倔强且极具韧性的美团,这场大战可能会持续到明年甚至更远;在AI端,无论是模型还是C端产品,阿里也都遭遇到了诸如字节这样“底气十足”的强硬对手。

不过,上半年在外卖上赢得市场份额这件事,在阿里内部被视为士气变化的节点性事件。有内部人士告诉虎嗅,在阿里内部外卖日订单超过友商那天,业务线整体的士气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一幕,大家普遍觉得团队打了一场胜仗。“对于疫情后的阿里而言,这一幕珍贵而重要。”该人士说。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51154.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643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31日 下午6:46
下一篇 2025年8月31日 下午6:49

相关推荐

  • 10年销量激增30倍!格力高靠什么把一颗扁桃仁,“喝”成日本市场第一?

    文:Lyra Liu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发现没有,消费者从“吃”坚果开始转向“喝”坚果了! 最近,坚果乳这一新的营养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承德露露、六个核桃等老牌企业正重焕新生,另一方面,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沃隆、格力高等零食品牌也开始跨界布局坚果乳市场。 图片来源:洽洽、山姆、三只松鼠 作为植物奶新…

    财经 2025年6月24日
    9900
  • 重构消费价值:“体验经济”的7种打开方式

    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体验经济时代,当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商品或服务本身的功能属性,而是更重视体验和个性化。 当年轻人的需求从“拥有什么”转向“感受如何”,一场以感官共鸣与情感链接为核心的体验经济正在重塑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 。 组团挖野菜:化身当代“王宝钏” 今年春天,年轻人最时髦…

    财经 2025年4月27日
    12200
  • 中医的耳穴埋豆,征服东京银座的高级美容院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阿珂可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个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埋耳豆,是个古早的词汇。 还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家长们都急着矫正自家小孩的视力,把一批批孩子送到中医院“贴标”。 在班里,至少有一半耳朵都贴着这种肉色的小胶布。不仅有时会…

    2025年6月15日
    10600
  • 智谱再融10亿元,资本为何持续押注清华系大模型?

    文 / 道哥 7月2日,大模型创业公司智谱在上海举办「智谱开放平台产业生态大会」,并宣布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据公开融资信息,这是智谱完成的第16轮融资。在此次上海国资入场前,今年3-4月智谱已相继引入杭州、珠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国资战略融资,频繁的大额融资使智谱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中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图源,智…

    财经 2025年7月6日
    8500
  • 智元机器人的“野心”,能否撑得起150亿?

    文 / 三生 来源 / 节点财经 8月21日,智元机器人在上海举办了其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公司董事长兼CEO邓泰华在会上表示,2025年将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商用发展的关键拐点,机器人将成为继手机和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 就在几天前的8月18日,智元机器人六大产品线登陆了智元商城与京东商城,覆盖了从工业到服务的多元场景。 智元机器人俨然已是具身智能赛道…

    财经 2025年8月23日
    2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