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东北三胞胎妈妈,是怎么在快手链接起万千老铁的?
然姐原本只是想记录三个孩子的日常,没想到”真实、有趣、接地气”却成了最好的流量密码。从2万粉丝到324万,用了一年半;从几千点赞到单条视频轻松破500万播放,她证明了一件事:在快手,只要用心经营,新面孔仍然有大把机会。
如果说,短视频让然姐这样的创作者被更多人知晓,在直播场的尝试和坚持,则推动这种”熟人感”转化成了更为日常的互动,以及,变现的新机会。一个让很多人没想到的结果是,在尝试电商带货不到半年,然姐就做到了单场千万GMV。
从短视频到直播,从涨粉到变现,整个闭环走得顺理成章。这背后,是快手正在验证的一套内容方法论。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明确提出了内容战略的核心——”短视频和直播一体化”。以短视频为流量场,以直播为心智场,通过持续的流量扶持让好内容和好作者加速成长。
回溯整个大会,快手给出的关键词不只有“激励”“补贴”这样的扶持信号。“短视频直播一体化”被反复强调,公私域联动机制日益优化,优势人群和内容方向变得更加清晰。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快手获得收入的创作者达到2600万,日均有2000万创作者在社区里坚持表达。繁荣的社区生态也带动快手的日活及粘性屡屡突破历史新高。
正如程一笑在大会上所说:”快手的每一位创作者都有独特的禀赋,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对快手来说也是一样,快手有自己独特的社区氛围、用户特质,拥抱这些特色,做到极致,我们就一定会拿到好的结果。”
快手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
短直一体,路径可走
站在2025年光合创作者大会的舞台上,快手创作者安万用淳厚的乡音,缓缓道出自己的故事。他更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 —— 一位来自西北的秦腔演员,一个“天生的花脸”。
2016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安万开启了自己在快手的直播之旅,这一坚持就是十年。最长的时候,甚至一天直播了18个小时。“我这人做直播不懂那些弯弯绕,就认一个老理儿:戏一天不练只有自己知道,但直播一天不播观众就真的会走,直播就是得天天见。”
不过,多年的直播戏台演出经验也让安万留意到一个问题,很多新加入直播间的用户,对安万在戏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熟悉,粉丝数在达到30万之后也遇到了明显的增长瓶颈,于是,安万琢磨着“也得试试短视频”,让戏外的真实生活被更多人看见。
历经反反复复的尝试之后,安万无意间拍摄的一条在家教闺女练戏的短视频,一下子爆了。“评论区有老铁们在问东问西,全是对我和剧团演员生活的好奇。”这之后,短视频一个接一个的火,安万的粉丝数也开始往上涨。从直播间到短视频,安万甚至有了粉丝的应援口号:“三天不吃饭,也要看安万”。
安万演出现场
与安万不同,“东北三胞胎一家”然姐的走红,是从一个个“接地气”的短视频开始的。三胞胎兄妹间的日常趣事、东北的田间地头,琐碎生活的日常成了然姐镜头下的素材。直到粉丝突破百万时,然姐才第一次开启直播。
为了做好直播,然姐甚至把线下的餐饮店兑了出去。但坚持也很快带来了成效,在坚持做好短视频和直播的日子里,然姐不仅粉丝增长速度是之前的一倍,平台收益也通过电商节节升高,月收入很快便超过了之前的线下火锅店。
从安万到东北三胞胎一家,我们看到了不同账号的成长逻辑。但究其背后,都离不开“长期经营”这样的关键词,短视频和直播一体化的基本运营思路,也让创作者们探寻到一条可持续增长的破局路径。
正如CEO程一笑在光合大会现场透露的:”短视频和直播双好的作者,在平台流量获取效率上,比单一体裁的作者高出4到10倍。”而流量效率的提升也并没有空转。快手高级副总裁、快手电商事业部负责人兼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王剑伟提到,短直一体的创作者GMV转化效率,几乎是纯短视频创作者的5倍。
平台流量向深度互动行为倾斜
在内容策略上,相较于业内常见的“生态”“心智”这样宏大的叙事,快手的答案更直接:“短视频+直播”不是两个业务线,而是一条内容闭环。光合大会上,这个内容策略被反复强调,也被反复验证。
西北刀客是受益与短视频与直播一体化运营的另一个典型。作为一名持证上岗的野猪猎人,他们的短视频内容通常是记录抓捕野猪的精彩瞬间和猎犬日常生活,直播内容则大多是无人机视角的野猪抓捕第一现场,数据显示,快节奏的短视频内容也带动了他们直播间的看播总时长增长了3.3倍。
“短直一体”背后,公私域循环联动这套快手长期坚持的流量逻辑也正在变得更加精细化。短视频是公共场域,完成“遇见”;直播是私域空间,完成“关系沉淀”。
程一笑透露,今年快手将继续加大公私域循环力度:给私域粘性高的作者更多公域曝光机会,同时优化关注页排序机制,帮助创作者在涨粉后更好地承接私域转化。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Q2,私域高价值创作者在公域的曝光量环比提升10.2%,新增关注数环比增长7.2%。
快手技术副总裁李晗进一步介绍了平台的流量倾斜机制:平台在流量分配上,会更倾向于能制造深度互动和专注垂类的内容。因此,创作者被鼓励保持更新、开直播、互动评论,制造搜索、收藏、分享等行为。这也就意味着,能在垂直领域长期耕耘,形成特色和专业度的作者,会更容易成为“兴趣追打”的标的,获得更多流量倾斜 。
从短视频到直播,从公域到私域,快手反复强调这些机制,本质上都是在为创作者提供一种确定性:与其押注爆款运气,不如走一条虽然需要耐心但结果可预期的路,它不是建立在偶然的爆款逻辑上,而是一套可复制、可优化的系统方法。快手要做的,就是通过机制让愿意在平台长期耕耘的好作者被更多人看见。
“人”感社区,短直联动带来更强的“生命力”
在快手,内容的“语法”在不断进化,但铁味却始终没有消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直一体化的思路,与快手这个充满人情味的社区是高度契合的。
与其他平台相比,快手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高频。在快手,每天有2.9亿用户发起问题或围观学习,私域用户日均互动次数超过40亿次。这也让平台上的每一个创作者都可能成为用户生活半径中的”熟人”。
正如快手内容运营副总裁黄咪咪在演讲中提到的泛知识领域的案例。用户在直播间可以获得作者的针对性问题解决,而如果将直播中遇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沉淀成短视频,便能够让一个问题的流转和解决变得更加高效。
这种”直播+短视频”的互动模式,让用户和创作者之间建立的不仅仅是单向的观看关系,而是双向的、持续的情感连接,社区中的信任也是在这样的交流中逐渐建立的。
快手内容运营副总裁黄咪咪在分享中
这样一个内容社区,没有急于扮演流行文化的先锋,更多是对朴实生活的致敬:柴米油盐中的情绪交换、地方戏曲里的群体认同、农村猎人和城市用户之间的非对称共鸣。这种为各个群体留出的表达空间,在其他平台或许是“长尾”,但在快手,是生态本身。
短直一体也好,公私域联动也罢,本质上都是一套把内容形式、流量走向与创作者节奏统一起来的方法。而当这种方法被明确提炼、反复验证、反哺生态,它就不只是平台的策略,更是一种多方共识形成的导向:让真正的好内容活下去,也活得长一点。
从“让创作者自由地表达”到“让创作者稳定地成长”,快手没有丢掉它的内容底色,只是学会了在不动声色里,把创作者的“起势”变成一整套生态的“自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57394.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