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席卷全国,修复类护肤品卖断货,但巨子生物还没从成分风波的影响中缓过来。
7月8日,谈到可复美的市场表现,袁远向北方经济网透露:“往年早就爆单了,电商平台大促期间,药妆店、集合店都会多进货搞促销活动。今年夏天没什么水花。”不只是袁远,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经营可复美品牌的批发商、零售商都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如今可复美市场情绪的波动,或源于品牌在今年5月卷入的一场成分争议。
6月23日,巨子生物在一则声明中称,“随着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增长,我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需要不断地优化迭代。”
然而,作为纷争中心的巨子生物难免受到波及,近年风头正劲的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也被卷入质疑声浪中。可复美品牌的口碑和销售正经历阶段性挑战。巨子生物市值一度蒸发近300亿港元,现在股价表现有所修复。
6·18大战失意,可复美粉丝开始摇摆
95后健身教练林杏,是可复美的长期回购用户,她曾使用过该品牌的面膜、修复敷料、爽肤水等多个产品,而此次可复美成分风波中的主角“胶原棒”,也是她高频购买的产品。
不仅是林杏,终端消费市场对于可复美产品的观望情绪明显加重。社交平台上,“可复美还能不能买”“巨子生物的产品还可以相信吗?”“有没有可复美次抛代替品”成为品牌相关词条里高频讨论的问题。据北方经济网观察,“买与不买”的讨论拉锯战不在少数。
天猫6·18大促活动首日(5月13日),在天猫官方发布“天猫美妆抢先购预售4小时排行榜”中,可复美高居榜单第3名;天猫美妆6·18全周期排行榜单(5月16日~6月20日)中,可复美仅排在榜单第16位。去年,可复美在该榜单排第12名。
美银证券研报指出,成分风波是导致可复美排名跳水的关键诱因。
北方经济网梳理灰豚数据发现,舆论发酵前一个月(4月24日~5月24日),可复美在抖音平台带货渠道销量中,达人分销的占比达到了67.02%;5月24日~7月10日期间,可复美抖音渠道销量中,通过达人分销的品牌产品销量占比下滑至27.24%。
据媒体报道,在6月24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巨子生物管理层曾表示,舆情冲击了线上及达人直播渠道,6·18期间公司业务遭到短期挫折。但其也强调,巨子生物全年业绩指引保持不变,并有信心在下半年弥补6·18期间的生意损失。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线上生意。
7月8日,北方经济网走访天河区、越秀区多个屈臣氏门店发现,可复美仍在正常销售,但有导购称,会有消费者到店询问可复美事件始末,而后选择买别的品牌,“有人觉得换个没争议的牌子更放心。”
袁远批发经营的品牌涵盖彩妆护肤、日化家清等多品类,客户主要来自低线市场的美妆集合店、药妆店等线下渠道。在其经营的90个品牌中,他只选了3个功效护肤品类的品牌做代理,分别是可复美、敷尔佳与薇诺娜。可复美则是当中销量最高的品牌。
卷入成分风波,成了可复美产品销售表现的分水岭。
据袁远观察,有批发商已经将规格为30支/盒的胶原棒2.0产品卖到140元,而同样规格产品在6月初的市场均价为175元。
争议给巨子生物带来的影响,从C端销售延伸到了资本市场。
巨子生物在上市后保持业绩增长趋势。据财报,2022年~2024年,巨子生物分别实现营收23.64亿元、35.24亿元、55.39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分别为10.02亿元、14.52亿元、20.62亿元,增幅明显。
图源:巨子生物财报
或为提振二级市场信心,6月9日,巨子生物发布自愿性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在未来三至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2亿港元,并于6月25日与26日详细披露该计划细节。据公告,巨子生物的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Ltd”分别对公司进行了两次增持,交易金额合计约5350万港元。
多名行业人士在接受北方经济网采访时均认为,成分风波对于巨子生物的影响不会太久,更有人预测,市场负面舆论已大幅减少,“可复美整体销售额预计Q3末就能缓过来。”
行业人士对于巨子生物走出低谷的信心,来源于对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长期前景的看好。
“从技术层面来说,相比于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在技术端的工艺突破,使其更纯净安全、易吸收,且生物兼容性高、免疫原性低,无动物病毒风险,适用人群更广。”他进一步解释。
2024年,依靠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初创企业君合盟(2024年5月、9月)、湘雅生物(2024年4月、5月)均完成了两轮融资。同年,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参投的创建医疗(873474.NQ)挂牌新三板。欧莱雅旗下修丽可品牌推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铂研”胶原针。上美股份、丸美生物都在不断加码该原料的研发,其中,丸美生物亦计划在2026年推出包括医美重组胶原蛋白水光针在内的三类医疗器械。
今年6月,与巨子生物并称为“赛道双子星”的锦波生物(832982.BJ),借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旗下企业——养生堂有限公司和杭州久视管理咨询公司34亿元资本加码严肃医疗研发,钟睒睒通过间接持股也一跃成为锦波生物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0.58%。
他指出,重组胶原蛋白的价值,在于它解决了传统生物材料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痛点,“这在消费和医疗领域都是稀缺的。这不是短期风口,是起码能跑十年以上的长坡厚雪。”
图源:图虫创意
从更纵深的行业角度来看,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正迎爆发期。陈凯强认为,未来 3~5 年,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将快速增长并迎来变革,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升级将加剧竞争,可能形成由大企业为主导的“头部效应”,“但中小玩家仍有机会,关键在于长远规划与品牌建设,通过创新和高质量产品建立消费者信任。”
(应受访者要求,袁远、林杏、米朵皆为化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