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核心观点

从“中性利率”决定长期利率合意点位出发,长期利率将决定于两个因素:长期经济增长率和长期通胀预期值。如果将目标通胀率调配至0.6%-1.0%,同时长期经济增速水平维持在5.0%,那么名义中性利率水平则为1.60%-2.0%;若长期通胀率没有改善,主要政策利率再度调降10-20bps的空间,或驱动长期利率继续向中性政策利率水平收敛,10年期利率或因“降息”打开下行空间,中枢或逐级下沉至1.30%-1.40%。

从“中性利率”看,为适配长期通胀预期偏低的状态,“降息”仍有空间。若以“中性利率”为锚,那么当前实际中性利率1.40%恰与5月“降息”后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持平,但是考虑到当前长期通胀预期依然偏低,2025年2月至5月CPI同比增速均值仅为-0.25%,因此若中性政策利率考虑实际通胀率偏低的状态,意味着主要政策利率应继续调降,如果过去3个月CPI平均增速-0.25%的状态继续在今年下半年延续,那么主要政策利率或仍有10-20bps的调降空间,进一步“降息”将打开短端利率下行空间,并指引长期利率继续向中性政策利率水平收敛。

从“中性利率”看,宏观意义上,长期利率应渐进收敛于中性利率。作为短期利率预期值,长期收益率也应收敛于中性利率,期间传导机制即是“主要政策利率→短期利率及预期→长期利率”,顺延期限结构由短及长传导政策信号。由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胀下行压力增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GDP平减指数已是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利率市场对“降息”持续抱有较高的期待,由此推动长期利率向政策利率快速收敛,曲线形态持续走平,在主要政策利率降至通胀率预期显著回升之前,长期利率或持续向政策利率靠拢,由此“7天期逆回购利率→DR001”形成的短端利率或成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底部。如果以GDP增速目标5.0%作为长期潜在增速水平,那么实际中性利率则在1.0%左右,此时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将取决于长期通胀率预期,若实际通胀率持续处于低位,长期利率走低的过程或将不会结束。

长期利率“走廊”初露雏形:在2024年12月“降负债成本”逻辑推动10年期利率跌破DR007“年线”之后,经过近6个月的发酵,经验上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渐渐形成以DR001“年线”为底、以DR007“年线”为顶的“利率走廊”

从收益率曲线传导看,目前长期利率进一步下移需要政策利率引导短端利率打开下行空间。2025年5月“降准降息”落地后,DR007的250日均线水平已压降至1.78%,或意味着利率顶部也在被逐级下压; DR001的250日均线已压降至1.64%,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相差0.71bp,DR001或与DR007继续牵引长债利率波动。

风险提示:(1)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摇摆,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确,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尚有不确定性;(2)“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效应迟滞,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低于市场预期;(3)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供给和需求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正文如下

2018年至2023年债券市场习惯以1年期MLF操作利率作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锚”,随着政策利率框架调整,尤其是2024年6月“利率走廊”变局以后,MLF逐步淡去政策利率色彩,如何为利率找一个新的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曾经在5月初的专题报告《货币政策变局:如何理解“降准降息”的逻辑》中提出过货币政策在2024年7月变局与转型之后的三个有待时间澄清的问题,在2025年5月“降准降息”落地之后,市场利率的新型“利率走廊”或已初露雏形,隔夜和7天期回购利率“年线”正在形成经验意义上的走廊上下限,而作为“利率走廊”传导机制的起点,收益率破局下移或还需要进一步“降息”指引。

1. 长期利率“走廊”初露雏形

2024年7月份新版“利率走廊”问世之后,临时性逆回购和临时性正回购成为“走廊”上下限,操作利率分别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减点20bps和加点50bps,DR001在新版“利率走廊”中的政策基准作用抬升,并且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用醒目的图表更加肯定了DR001的基准性。由于过去10多年培育的“利率走廊”是以DR007作为准政策基准利率,收窄后的“利率走廊”操作期限尽管缩短为隔夜回购利率,可DR007在利率体系当中的作用并未淡化。在2024年12月“降负债成本”逻辑推动10年期利率跌破DR007“年线”之后,经过近6个月的发酵,经验上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渐渐形成以DR001“年线”为底、以DR007“年线”为顶的“利率走廊”。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1) 从“走廊”顶部来看,7天期回购利率的“年线”或渐成“利率顶”。从历史上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跌破过DR007的250均线,即资金利率“年线”,在2019年至2024年的5年历史中,仅有2020年3月底至4月初,以及2024年9月底这两个时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阶段性低于资金利率“年线”,可随后这种情形均快速修复,前者是随着新冠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阶段性扰动结束,经济复苏推动债券收益率回到资金利率“年线”之上,而后者则是强烈的“降息”预期在2024年9月末至10月份兑现后,“股债跷跷板”推动10年期利率重返“年线”之上。然而在2024年“降息”和“降负债成本”等政策的作用下,10年期利率正式跌破资金利率的“年线”,并且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未曾结束这种“倒挂”,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顶部”压制在2025年一季度的利率上行调整时得到过第一次验证,彼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接近1.90%,可也没有再回到“年线”之上,截至2025年6月12日,DR007的250日均线水平已压降至1.78%,资金利率“年线”逐步下移或意味着利率顶部也在被逐级下压。

(2) 从“走廊”底部来看,在2024年7月新版“利率走廊”问世以后,DR001在走廊机制传导中的“基准性”增强,在DR007年线逐渐成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顶部”的同时,DR001年线也渐渐成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经验性“底部”,从5月初“降息”以来,两者之差平均值为2.57bps,截至2025年6月12日,DR001“年线”位于1.64%,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相差0.71bp,DR001或与DR007同时牵引长债利率波动。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负债比价”或继续是利率波动主线。2023年“降负债成本”推动存款利率不断走低,“负债比价”逐渐取代“资产比价”推动利率下行,2024年12月初由于治理同业活期存款,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0%的同时,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正式破位。从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视角来看,同业存单和存款均是重要负债来源,如果将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视为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的成本,那么流动性供给充裕局面下,主动负债应与被动负债(存款)保持大致相同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收益特征,2024年6月份至2025年3月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一系列改革,导致MLF中标利率理论上应向商业银行主动负债成本收敛,就此存款利率和MLF中标利率应是同业存单利率的“走廊”:一方面,商业银行主动负债成本向被动负债成本收敛;另一方面央行投放的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向市场融资利率收敛。然而就最近一次存款利率调降来看,主动负债成本却未明显下行:在5月20日大行主导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之后,工商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挂牌价已调降至0.95%,可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仍徘徊于1.69%,相比5月20日前1.79%左右的发行利率相比仅下行10bps,并且与2024年底相比反而上行13bps左右。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负债比价”效应持续显现,同业存单与政策利率的利差或已处相对合意区间。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在5月20日主要大行调降存款利率之后,货币政策继续加大流动性投放,针对6月份到期的1.2万亿买断式逆回购,6月6日招标1万亿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且将在6月16日再进行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招投标,如此一来,买断式逆回购当月净投放2000亿元,表明“降负债成本”的流动性投放仍在加力。

从同业存单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利差来看,2024年二季度严禁“手工补息”和2024年11月底治理同业活期存款,两次利率自律机制行为均带动同业存单利差压缩,从行动之前的40bps压缩至25bps左右,期间2024年12月由于利率市场对“适度宽松”有较强的预期,一度导致同业存单利差压缩至不足10bps,就今年来看,一季度同业存单利率与政策利率之差也曾达到40bps,而在5月“降息”落地后,截至6月12日,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之差压降至26.5bps左右,与2024年两次“降负债成本”前后相比,当前同业存单利差或已处于相对合意的状态,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或继续维持在1.65%-1.70%浮动。

然而在“降息”和流动性充裕的宽松效应下,存款或继续从居民和企业一般存款转化为非银存款,推动理财等资管产品对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同业存单利差或仍有小幅压缩空间,如果利率市场对银行存款流失的担忧情绪缓解,同业存单利率中枢或小幅下移至1.55%-1.60%。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收益率曲线持续平坦化,长期利率下行仍有待进一步“降息”指引。2023年开启“降负债成本”之旅后,中债收益率曲线持续平坦化,代表性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主要政策利率、与短端利率之差持续压缩:(1)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之差看,2024年以来长期利差已系统性下移,截至2025年6月1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政策利率之差为25bps左右,而2016年至2024年6月原始“利率走廊”时期这一利差的静态平均值为80bps;(2)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短端利率之差看,以1年期IRS Repo作为短端利率的代表,截至2025年6月12日,长短端利差为11bps左右,除却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利率市场过度定价“适度宽松”的时期之外,长短端利差也处于历史低位。从收益率曲线传导看,目前长期利率进一步下移需要政策利率引导短端利率打开下行空间。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2. 从中性利率看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

利率市场熟知中国的利率政策设定采用“黄金法则”,使得中长期宏观意义上的利率水平与自然利率基本匹配,自然利率也即中性利率,在实际操作上是一个较难掌握的概念。理论上符合中性利率的政策是利率政策既不会推动、也不会限制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保持均衡状态、不向任何方向偏离时的均衡利率水平即是中性利率,至少在没有出现类似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等意外事件时的状态。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金融时报》发表4篇调研报告,其中《从资金洼地现象看我国利率水平和中外融资成本差异》一文指出,根据中性利率理论,长期利率收敛于中性利率,即充分就业时的利率。统计表明新兴市场国家中性利率约低于GDP增长率4个百分点,站在2019年2月份的时点上,彼时的名义中性利率约为4.90%,已经是高于当时的国债收益率水平和贷款基础利率。时间虽然已经过了将近6年,但是“长期利率收敛于中性利率”的原则或并未过时,从当时的经验来推测,如果从宏观意义上为长期利率寻找一个“锚点”,那么中性利率水平或能提供一种判定的方向。

如果从“中性利率”决定长期利率合意点位出发,长期利率将决定于两个因素:长期经济增长率和长期通胀预期值。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40%,那么实际中性利率水平即是1.40%,假设我们以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2.0%作为目标通胀率,那么名义中性利率水平应为3.40%;假设以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5.0%左右GDP增速作为符合潜在增速水平的长期经济增长状态,同时以2.0%作为长期目标通胀率,那么与之匹配的中性利率水平则为3.0%。反过来看,由于长期利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率预期,与GDP同比增速测算的实际中性利率1.40%相匹配,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于1.65%左右,这一长期利率水平所“隐含”的通胀率预期值仅为0.25%。

但是从今年通胀形势来看,达成2.0%目标通胀率的难度较高,如果将目标通胀率调配至0.6%-1.0%,同时长期经济增速水平维持在5.0%,那么名义中性利率水平则为1.60%-2.0%。从中性利率角度出发,或可得到以下两个假设性结论:

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

其一、为适配长期通胀预期偏低的状态,“降息”仍有空间。若以“中性利率”为锚,那么当前实际中性利率1.40%恰与5月“降息”后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持平,但是考虑到当前长期通胀预期依然偏低,2025年2月至5月CPI同比增速均值仅为-0.25%,因此若中性政策利率考虑实际通胀率偏低的状态,意味着主要政策利率应继续调降,如果过去3个月CPI平均增速-0.25%的状态继续在今年下半年延续,那么主要政策利率或仍有10-20bps的调降空间,进一步“降息”将打开短端利率下行空间,并指引长期利率继续向中性政策利率水平收敛。

其二、宏观意义上,长期利率应渐进收敛于中性利率。作为短期利率预期值,长期收益率也应收敛于中性利率,期间传导机制即是“主要政策利率→短期利率及预期→长期利率”,顺延期限结构由短及长传导政策信号。从“中性利率”来看:(1)由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胀下行压力增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GDP平减指数已是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利率市场对“降息”持续抱有较高的期待,由此推动长期利率向政策利率快速收敛,曲线形态持续走平,在主要政策利率降至通胀率预期显著回升之前,长期利率或持续向政策利率靠拢,由此“7天期逆回购利率→DR001”形成的短端利率或继续成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底部;(2)如果以GDP增速目标5.0%作为长期潜在增速水平,那么实际中性利率则在1.0%左右,此时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将取决于长期通胀率预期,若实际通胀率持续处于低位,长期利率走低的过程或将不会结束。若长期通胀率没有持续改善,过去3个月CPI平均增速-0.25%的状态延续,主要政策利率再度调降10-20bps的空间,长期利率“走廊”下移,或驱动长期利率继续向中性政策利率水平收敛,10年期利率或因“降息”打开下行空间,中枢或下沉至1.30%-1.40%。

3. 风险提示

(1)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摇摆,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确,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尚有不确定性;

(2)“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效应迟滞,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低于市场预期;

(3)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供给和需求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注:内容节选自东吴证券2025年6月16日发布的《长期利率的合意点位是多少?》,分析师:芦哲 S0600524110003、王洋S060052412001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006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16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5年6月16日 下午6:00

相关推荐

  • 中信证券:茅台复盘看行业周期,关注消费转暖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白酒行业正在快速筑底,龙头企业或把握当前时间段快速调整渠道结构,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如若消费逐步转暖,本轮对渠道做了积极调整升级的龙头酒企有望享受更多发展机会。啤酒下半年基数较低,但考虑到限酒令影响,预计销量保持稳中有进态势。综合考虑行业吨价,预计行业收入增速在2%-5%区间,利润率整体同比维持。 ▍估值回落至长期低位,股东回报提升增厚投资安全边际…

    商业 2025年8月5日
    1500
  • 中信证券:关税认定以制造地为准,半导体两条投资逻辑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明确关税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认定原产地,因此对于美国晶圆厂制造的芯片需加征反制关税,在此背景下国内模拟芯片企业直接受益。不过我们认为关税只是直接影响因素,更深层次还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自主可控重要性提升。建议关注低国产化率环节,以及本土晶圆制造环节。▍事件: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于4月11日发布通知称,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以流片地认…

    商业 2025年4月14日
    8500
  • 国泰海通证券:5月外需修复,内需分化

    · 投资要点 ·5月,消费边际改善,生产维持高增,投资有待提振。贸易局势缓和,中美暂停实施部分关税,短期带动外需;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和网售促销、假期效应共振。具体来看,生产增速受前半月关税冲击影响,增速有回落但仍较高,出口型行业和政策利好型行业分化;消费受政策和促销推动回升,以旧换新品类表现亮眼;各项投资边际走低,制造业投资有待企业信心修复,基建和地产投资仍需…

    2025年6月17日
    9300
  • 中信证券:不对称调降预定利率,鼓励分红险发展

    监管机构引导储蓄存款搬家,鼓励分红险发展,畅通保险公司资金、资本、资产端循环。头部保险公司有望借此实现健康扩表,在扩表中降低负债成本、调整负债结构、提升盈利稳定性,开启新的发展周期。 ▍事件: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就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保险业专家还就…

    商业 2025年7月28日
    4600
  • 中信证券: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025年2月17日,在时隔六年多后,中央再次召开由总书记参与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从2018年到2025年,两次座谈会都是在民企信心阶段走弱的背景下召开,也都意在重振民企信心、激发民企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平竞争和法治建设或仍将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发力点,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平等使用要素,另一方面则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7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