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第一股,“换装”自救?

新茶饮第一股,“换装”自救?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李佳琪

编辑|苗正卿

题图|奈雪官方微博

奈雪的茶又“换装”了。

2025年5月,奈雪的茶借“十周年国际化战略升级”之机,更换了品牌LOGO,名称也从“奈雪的茶”简化为“奈雪”,英文标识从拼音“NAIXUE”改为混合风格的“Naìsnow”。这一新名称被官方解读为:“Naì”强化了中国基因与记忆点的同时,融合了“N自然、A艺术、I想象”三大品牌核心价值。“Snow”则呼应图形logo中的雪花,以纯净、轻盈的视觉联想,传递奈雪传达的自然健康理念。

但以上“国际化转型”的象征,却并不被消费者买单。在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吐槽奈雪的新LOGO“中不中洋不洋、像绿色病毒”。资本市场也反应冷淡:股价下跌、市值缩水至不足巅峰时期的1%。

新茶饮第一股,“换装”自救?
图片来源:九虏品牌咨询

这场“换标秀”更是被质疑为借改名掩盖业绩颓势。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奈雪营收49.2亿元,同比下滑4.7%,经调整净亏损9.19亿元,单店日均销售额跌破万元。依此来看,这场看似无伤大雅的“品牌升级”,暴露的不仅是品牌重塑的无力感,更折射出新茶饮行业从资本狂欢转向残酷淘汰的深层阵痛。

自上市以来,奈雪的“闹心”似乎从未停止:业绩方面,上市至今,其仅在2023年短暂恢复盈利1300万元。用人方面,天图合伙人魏国兴加入奈雪董事会仅一年便辞任。2025年以来,核心管理层也动荡不断:2月,先是公司元老级员工、首席运营官(COO)邓彬因个人事物辞去执行董事及COO职务(其是除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以外的唯一一位执行董事),再是4月,代表奈雪主要投资方之一的太盟投资集团加入董事会的马焱,因其他工作安排,提呈辞任非执行董事,任期不足一年。

在头部品牌接连IPO的茶饮圈,新茶饮第一股的日子正变得越发难过起来。

桎梏&崩塌

奈雪长期坚持直营模式,试图复制星巴克“第三空间”的体验,但这一策略在成本控制上遭遇了致命挑战。财报显示,其员工成本占比达29.2%,原材料成本36.8%。截至2024年底,奈雪直营店占比仍高达81%,而同期蜜雪冰城、茶百道加盟店占比均超90%。重资产模式下,奈雪单店日均订单量从2018年的363单锐减至2024年的270单,客单价从32.4元降至26.7元,单店日销售额一线城市从1.27万元腰斩至8900元,新一线城市从9500元降至6800元。直营模式的成本黑洞正在吞噬利润。

更大的打击是:曾以“茶饮界爱马仕”自居的奈雪,主打20-35岁女性客群,但这一战略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面临“崩塌”。2024年,茶颜悦色、沪上阿姨等品牌通过价格下探抢占市场,10元以下产品占比纷纷提升,侧面加剧了奈雪30元以上的主力价格带与下沉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艾媒数据显示,2024年新茶饮市场30元以上产品份额仅占12%,而10-20元区间占比达58%。奈雪试图通过“瘦瘦小绿瓶”等健康概念产品突围,但其成本结构难以支撑性价比竞争。

新茶饮行业已进入万店时代,加盟模式早已成为效率革命的胜负手。2024年,蜜雪冰城以2.3万家门店、44.5亿元净利润领跑,古茗、茶百道通过“0加盟费”政策加速下沉,而奈雪加盟店仅345家,且单店投资门槛58万元(初始投资为98万元,自2023年7月起降至58万元),市场竞争力远落后于竞品。更致命的是,奈雪在下沉市场遭遇两头不讨好:一线城市接连闭店,低线城市又难敌蜜雪的性价比攻势。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其总门店1798家,其中直营1453家,加盟345家,直营店减少121家,加盟店净增264家,但增速远低于行业头部品牌。

产品同质化与创新力的不足也让奈雪过得难受。截至2025年5月12日,奈雪的茶市值仅剩19.44亿港元,较上市时的340亿港元蒸发近94%,其核心问题直指行业同质化与自身战略失焦。相较于众多“优秀案例”,如凭借“原叶鲜奶茶”细分品类异军突起的霸王茶姬,奈雪的表现力的确不足。在产品高度趋同的新茶饮行业,奈雪虽推出“奈雪Green”健康系列,但喜茶、乐乐茶等同期推出类似健康概念产品,且价格更低,差异化优势被稀释。

生死突围

奈雪正尝试多线调整:一是收缩直营规模,2024年关闭121家低效门店,将资源聚焦高势能商圈;二是推出“奈雪Green”轻食店型,以40平米小店+简餐组合降低坪效压力;三是降低加盟门槛,投资额从98万元降至58万元。但这些举措成效存疑:轻食赛道已有Wagas、Baker&Spice等成熟品牌,而加盟商对奈雪品牌势能衰退的担忧仍未消除。

此次品牌换新不难看出,奈雪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与健康战略。其在东南亚已开设多家门店,曼谷旗舰店单日销售额破百万泰铢,但当地市场容量有限(银河证券预测东南亚茶饮市场规模仅为中国的1/5)。欧美市场则面临文化差异与供应链难题。健康化路线虽符合消费趋势,但高成本与低复购的矛盾依然无解。第三方调研显示,奈雪健康系列产品复购率仅为常规产品的65%。

奈雪的困境映射出新茶饮行业的根本性转折:资本驱动的规模神话终结,效率与差异化成为生存法则。蜜雪冰城凭借供应链整合实现15%净利率,霸王茶姬通过品类创新抢占心智,而奈雪在两者间摇摆不定。未来赛道将呈现“金字塔结构”:顶层由少数具备文化溢价能力的品牌占据,中部是标准化加盟巨头,底部则是区域化性价比玩家。未能找到生态位的品牌,终将被挤出市场。

当资本退潮、竞争升维,新茶饮行业已从“讲故事”阶段进入“算账本”时代。奈雪若想打破困局,需要的不是Logo的雪花元素,而是彻底重构从成本结构到价值定位的商业逻辑。毕竟,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里,情怀从来不是免死金牌。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40019.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146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上午10:15

相关推荐

  • 轮值制度,吉利能否复刻华为?

    如果说轮值制度是对组织权力结构的周期性扰动机制,那“人单合一”则是对价值创造链条的持续性重构逻辑。 5月7日刚刚宣布收购极氪,吉利集团的管理架构就火速迎来新的调整。5月15日,安聪慧将在吉利并购极氪完成后,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控股集团首位轮值总裁戴庆,将直接向安聪慧汇报。 查询吉利控股集团官网发现,戴庆“自2025年3月起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

    财经 2025年5月19日
    5600
  • AI落地10000家医疗机构,腾讯如何实现?

    从未有创新技术能如大语言模型一般,能在短短数月内击穿医疗体系,引得医院、企业、政府机构成规模地部署基础模型,主动寻求AI赋能下的提质增效。 但要完成部署模型、模型训练、落地应用,再到最终生产价值,单一医疗机构很难在兼顾经济、成效的前提下跑完这一链条。即便是在大模型时代,医疗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依然需要高效分工。 为了助力大模型在医疗领域中的深度应用与价值转化…

    财经 2025年5月30日
    4200
  • 始祖鸟,机场的“救命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作者:林美汕,头图来自:AI生成 这个五一假期,当你拖着行李穿梭在机场出发层时,有没有留意到,越来越多的高端运动品牌,正在把门店开进机场。 在上海虹桥T2航站楼,始祖鸟的登山包与冲锋衣陈列在通道转角,迪桑特的中岛店紧挨着70号登机口,不远处的40号登机口旁边,可隆品牌围挡已经布置了小半年,预计今年开业。 在此之前,机场曾是免…

    2025年5月9日
    4900
  • 人形机器人,爆单了?

    文丨泰罗 在最近举办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 50 人论坛上,王兴兴透露,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和国家政策关注,目前包括宇树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都处于良好状态,“很多企业订单都爆掉了。” 但不可否认,现在的机器人赛道,已经越来越挤了。 华为很早之前就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机器人爆火春晚,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的目光也已经锁定。 从波士顿动力到本田,再到Op…

    财经 2025年5月12日
    7200
  • 618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618没有意义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前两天与朋友聊天,告诉他今年618又抢跑了,可以开始行动了。 他表示无感,不如抢个外卖神券。 不知曾几何时,一年一度的“断手节”,如今声量越来越不如以前。 形成对比的是,节日越来越长了。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在5月13日就开始了“618”活动,如今已经开始十多天了。 现在称其为518也很合理。 此次结束时间持续到6月20日,一共38…

    财经 2025年5月30日
    2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