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因正文不足30页受到质疑。据扬子晚报报道,有人指出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大学几位老师和一位研究生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利存在多处雷同。DeepSeek检测显示,尽管专利申请与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不同,但核心创新点、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超过合理借鉴范围。
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名为《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完成于2023年5月,从摘要到全文小结共33页。与这篇博士论文存在雷同嫌疑的发明专利提交于2022年5月19日,名称是《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发明人为马博渊、赵基淮、班晓娟、王笑琨。这四位发明人中,赵基淮为北科大学生,其余为北科大计算机领域教师。DeepSeek检测结果显示,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和赵基淮等人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在核心方法与技术细节、实验设计与数据描述、文字表述与结构等方面高度重叠,部分内容甚至达到逐字重复的程度。具体而言,两者文字直接重复约20%-25%,结构与逻辑重复约10%-15%,实验数据与结果重复约10%-15%,创新点与结论重复约5%-10%。董袭莹在博士论文的独创性说明中表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然而,在这篇博士论文中,正文和参考文献中并未提及这个发明专利及其四位发明人。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文称,赵基淮同学作为硕士研究生来到班老师门下,他身患罕见疾病导致的双耳听力障碍,从小便有一个算法梦,希望未来能够在计算机算法方向继续深造、实践,并投身医疗领域。班老师推荐他进入实验室医疗相关项目的课题组,让他获得与优秀医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并引导他从医学和计算机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董袭莹的博士论文是否涉嫌抄袭马博渊、赵基淮、班晓娟、王笑琨等人的发明专利,有待协和医学院进行调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