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艰难之际,方见企业经营真章。
光伏行业全球需求虽然保持强劲,但突出的供需失衡矛盾席卷整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叠加国际贸易壁垒加剧,行业内企业不得不面对更为显着的经营压力。
但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失衡导致光伏主要产品价格显着下降,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跌幅分别达39%、50%、40%和29%,各环节均陷入持续亏损状态,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即便业绩整体受行情影响未能独善其身,但通威股份在财报中透露的稳健信号依然值得投资者关注。
通威股份最令投资者关注的一点是“抗跌性”。
体现在产品方面,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主要产品在过去一年中销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饲料及产业链业务全年稳中有进,整体市场地位在行业的惊涛骇浪中持续稳固。
太阳能电池方面,通威股份加速存量PERC产能升级、完善研发平台系统构建、加强精益化生产管理,全年实现太阳能电池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通威股份已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电池出货量榜首,2024年电池全球市占率约14%,全球电池领域龙头地位持续夯实。
通威东营“渔光一体”生态园
尽管光伏行业受到供需错配冲击,面临着阶段性的经营与亏损压力,但通威股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行业和公司的充足信心。
现金流方面,通威股份保持正向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025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的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约400亿元,不仅体现了其产业链议价能力与运营效率,也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撑。
光伏行业是以光生伏特效应为基础,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绿色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新能源产业。
这意味着,光伏行业的发展根基从诞生之初便决定了“技术为本”的基因。
在技术创新方面,通威股份走在行业前列。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的投入运营,为通威的技术迭代和增效按下了“加速键”。围绕TNC技术,通威从多个维度深入推进提效降本。通过优化生产节拍、升级网版图形、循环利用化学品、导入国产化浆料等措施,在单线产能、A级率、转换效率、非硅成本等方面树立行业标杆。强大的技术实力加持之下,TNC、THC组件功率多次打破纪录。通威还规划了一系列电池、组件一体化提效方案,有望在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进一步凸显产品功率端的差异化优势。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组件研发车间
通威股份的1GW-HJT中试线成果显着,HJT 210-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对应组件效率25.46%),明确了铜互连2.0技术路线,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无银化HJT方案。
据了解,通威TBC产品顺利取得TUV莱茵认证和出货资质;中试线210R-66版型批次功率达成660W,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已储备贱金属应用方案,为后续降本方案开辟清晰路径。在前沿技术领域,通威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已达34.17%,并完成兆瓦级试验线设备选型论证及布局规划。
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据悉,通威持续优化工艺与创新管理机制,成功导入60对棒还原炉、高沸裂解、废硅粉回收等关键设备和技术,多项降耗攻关成效显着,其中综合电耗、硅耗分别降至46度、1.04Kg以内,其指标正随着工艺升级和销量提升而持续优化,目前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吨以内(不含税)。通威动态优化生产组态,叠加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成本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有效强化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行至2025年,光伏行业拐点信号逐渐显现。今年全国两会凝聚共识,强调破除内卷并非简单遏制竞争,而是应通过技术革新,推动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工信部印发的光伏制造新规也在强化引导,准入门槛提高,新建项目电耗、水耗标准再提高、资本金比例最低30%,预计行业集中度将向头部企业倾斜。
业绩的承压,是光伏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企业重构竞争力的契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中,光伏产业曾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但在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压力测试中,不难看出,通威股份凭借技术护城河、现金流韧性及战略定力,展现了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前瞻性。随着行业在困境中谋局的过程推进,供需再平衡与技术迭代共振,通威股份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修复,重新定义光伏产业的价值锚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