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回过神了

海底捞回过神了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李佳琪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3月25日,海底捞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尽管连续两年增长,但增速较2023年(营收同比增5.2%,净利润增8.1%)有所放缓。这或与餐饮市场整体复苏趋缓及消费分层加剧有关。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8.7%至62.3亿元,反映出海底捞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成本结构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结合过去三年财报数据不难看出,通过门店优化、副牌孵化及管理创新,海底捞在竞争加剧的餐饮市场中算是稳住了基本盘,并逐步探索出新的增长曲线。

总体来看,海底捞2024年财报展现了其战略调整的阶段性成果,但未来其能否通过“主品牌+副牌+加盟”的三轮驱动,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增量,仍需等待市场验证。

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1368家,其中包含自营餐厅1355家(中国大陆地区1332家,港澳台地区共23家),加盟门店13家。这也是自2024年3月4日海底捞宣布开放加盟以来,首次对外公开披露加盟门店数量。年报显示,超过70%的加盟商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来自县级城市。这与过去依赖一二线直营的策略形成对比,或为下沉市场渗透提供新路径。但加盟业务能否复制直营的服务标准,仍需长期观察。

门店总数上,相较上一年度的1374家减少6家。其中新开餐厅62家(自营59家,加盟3家),重启2家前期关停的餐厅,全年关闭或搬迁餐厅70家。这显示出其更注重单店质量而非数量,也延续了2021年“啄木鸟计划”以来的收缩调整策略。2021年因激进扩张导致亏损后,海底捞开始关闭低效门店,2022年门店数首次负增长(净减少约40家)。

餐厅经营仍为公司带来了大部分收入。2024年,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为403.98亿元,同比增长3%。外卖服务收入为12.53亿元,同比增长20.4 %。外卖业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一人食精品快餐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海底捞2024年全年共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2024年平均翻台率达4.1次/天,相较上一年度同期3.8次/天的翻台率有显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底,海底捞将“整体翻台率4.0次/天”定为自己的及格线,时隔三年后终于达线。这一改善得益于多场景创新(如露营火锅、夜宵主题店)和精准营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海底捞会员人数已超过1.8亿人,活跃会员数超过5200万人,较去年提升8.8%。但对比2019年巅峰时期的4.8次/天,仍有差距,说明消费力恢复尚未完全到位。

2024年,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为97.5元,较上年同期的99.1元下降1.6元,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下行趋势(2020年110.1元,2022年101.1元)。财报称主因为菜品结构变化,推测为增加平价菜品比例以吸引价格敏感客群。但客单价下降并未影响整体收入增长,反映出以价换量策略的有效性。此外,海底捞2024年全年共推出超20款全国新品和超200款区域特色菜品,还陆续推出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以及与大型企业合作的企业店等不同形式特色场景店。

对于受到广泛关注的副牌战线“红石榴计划”,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海底捞通过内部创业创立了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等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在2024年中海底捞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海底捞上半年在营创业项目仅有5个,半年内拓展至11个,明显加快了多品牌布局,以覆盖快餐、宴请等细分市场。

这也让海底捞在收入贡献中的“其他餐厅收入”同比增长39.6%至4.83亿元。这一策略与九毛九(太二酸菜鱼、怂火锅)等竞争对手的多元化路径相似,但海底捞的规模化复制能力仍需验证。同时,随着规模的增长,未来还需与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如巴奴火锅、塔斯汀汉堡等)直接竞争,能否突围尚存不确定性。

对副牌更多的重视还体现在:海底捞将与双管店、多管店模式结合,在内部鼓励更多骨干投身红石榴计划当中,鼓励优秀店经理和员工多劳多得。财报还显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海底捞对大区经理和店经理的考核机制进行了优化,并赋予大区经理产品决策权。

据接近海底捞的人士向虎嗅透露,内部已有店长同时管理一家海底捞门店、一家子品牌门店及一家针对宴请需求的包间店,近期计划再申请一家子品牌门店。未来,海底捞将会大力培养更多这样的“超级店长”。

关于未来布局,海底捞表示将持续提升就餐体验,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实施红石榴计划,并持续对加盟业务的探索。此外,海底捞强调将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64510.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102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1:24

相关推荐

  • 青岛提振企业投资信心 7.97亿元技改奖补资金将直接拨付

    信网6月11日讯6月10日下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海天做客民生在线,围绕“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姜海天介绍,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落实“5个1”和三张清单工作机制,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产业升级为路径,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至4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财经 2025年6月11日
    3100
  • 美团的AI故事,已经开启了

    文|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单从财务结果来看,美团2024年的表现无疑是令人满意的。去年美团总收入同比增长22%,达到了3376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度交易用户数超过7.7亿,年度活跃商家增加至1450万,而且用户的平均购买频率也达到了新高。 在财报会议上,美团管理层重点强调了美团的两点变化: 其一是美团的“生态协同”,即美团基于用户洞察的组织调整,去推动内部各…

    财经 2025年3月27日
    4800
  • 曹操出行IPO:如何用“车企基因”破解网约车盈利魔咒?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2007年,京东集团开始自建物流,很多人认为京东“自找苦吃”。2017年,京东物流集团成立,宣布要通过自建仓储体系和智能化供应链,在实现次日达服务覆盖率提升的同时,将履约成本再降低。 如今,京东物流成为京东集团提升服务体验、展开即时零售、打响外卖战役的重要依仗。由此可见,重…

    财经 2025年5月14日
    5400
  • 霸王茶姬缘何会一骑绝尘?

    霸王茶姬,上市了。 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赛道上,霸王茶姬并不是最早者,但却是奔跑速度最快的那一个。 从2017年在云南诞生,到2025年成功登陆美股,霸王茶姬用八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的新茶饮品牌需要用更长时间要走的道路。 开年以来,新茶饮赛道上的玩家们开启了上市的加速模式,以蜜雪冰城、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引发了外界的诸多关注和讨论。 此番…

    财经 2025年4月21日
    9600
  • 2190亿,今年消费行业最大IPO来了

    来自佛山。 6月19日,海天味业(03288.HK,以下简称为“海天”)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此次H股发行以招股价范围的上限36.3港元/股定价,预计融资将达到101亿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微涨3.31%达37.5港元/股,总市值为2190亿港元。 作为2025年迄今消费行业规模最大的港股IPO项目,同时也是同期整个市场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第二大港股IPO项…

    财经 2025年6月20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