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光伏已从“替补能源”跃升为“主力电源”,但光伏产业在高速增长中面临一道“甜蜜的烦恼”:装机量激增与电网消纳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已经从单一技术比拼进阶为系统价值博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当前光伏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已接近30%,未来将会更高,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看来,必须优先解决“保供、安全与低成本消纳”的矛盾。除了技术创新,也需要政策、行业和企业多方协同推动长期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系统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平衡。
如何提升系统的整体价值?以阳光电源在2025年SNEC展会上发布的新品1+X 2.0模块化逆变器为例,它在1.0产品的基础上结合了传统组串式和集中式两者的优势,其最大特色是上下分离式的模块化结构——将重量不大的关键器件放在上舱,可进行插拔式灵活运维,同时“颗粒度”更细,以最大程度减少单机故障对整体发电量的影响。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量激增近90%,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储能产业正经历新一轮转型。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产品经营中心总经理蔡壮博士指出,全球储能需求因区域和场景差异呈现多元化趋势,单一标准化产品已难以满足多区域全场景市场需求。
“大容量电芯是行业共识,但到底要做成多大,目前业内是没有共识的。”汪心旋对北方经济网提到,阳光电源从储能场景应用定义了储能系统产品,从储能系统定义了储能电芯,最终选择684Ah是从安全、尺寸、重量、工艺、系统成本等多维度综合寻优的结果。
在光储融合加速演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简单的规模扩张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和长周期挑战。唯有深刻回归价值本质——即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持续提升光储系统的度电成本效益、电网支撑能力和全生命周期收益,企业才能构筑坚实的竞争壁垒。
在汪心旋看来,新能源全链路的核心离不开“融合”二字,“过去单说发电,之后说构网,现在说融合,就是因为发电和负荷的不平衡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到当前阶段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源网荷储一体化。不论是生态、还是全链路,都是通过技术迭代、市场调节等方式,去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中发电和负荷的平衡,以及新能源投资与收益的平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