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消失的200家经销商去哪了【实地调研】

《投资者网》蔡俊

汤臣倍健(300146.SZ,下称“公司”)的“硬着陆”展现在市场眼前。

近期,公司发布今年一季报。业绩下滑之际,公司赖以崛起的线下渠道销售额面临更大冲击。随后,市场出现各种声音,主要围绕渠道变革、路径依赖等。

对此,《投资者网》经过实地线下调研,发现现实情况与市场猜测大相径庭。从内部到外部,公司曾做出种种努力,但在竞品的攻势下,既有打法似乎失去往日的魔力。

离开高光

1995年,国内保健品市场的草莽年代,刚从太阳神江苏、上海分公司离任的梁允超决意创业。之后,历经多次产品和渠道定位,其创办的汤臣倍健逐渐打响名号。

彼时的市场,以安利为代表的直销模式大行其道,其销售代表通过向熟人推销,快速打开网络。但该模式的弊端也很显而易见,即市场的口碑逐步侵蚀品牌形象。公司看到机遇,将膳食营养补充剂放到药店渠道,以“专柜+营养顾问”销售模式打入消费者心智。

具体而言,公司先与众多经销商合作,由后者把产品铺设到全国各地的药店、商超等零售终端。这种渠道的创新很快结出“果子”,公司逐步成为保健品龙头并登陆深交所。

2021年,公司市值达到603.27亿元,一举超过康宝莱,成为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值最高的企业。同期,公司营业收入74.31亿元,同比增长21.93%,其中境内线下渠道42.45亿元,经销商1070家。

最高光的时刻,往往伴随新的暗流涌动。2020年以来,健合集团带着斯维诗冲击市场格局,其渠道打法聚焦电商,在直播红利中迅速吃到红利,抢占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高地。保健品行业的急风骤雨,从渠道端拉开大幕。

2024年,汤臣倍健、健合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38亿元、130.5亿元。其中,以斯维诗为业务整体的健合集团ANC销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8.8%。

很明显,公司的收入较2021年有所下降。此消彼长下,公司或向经销商“动刀”。

2024年,公司经销商数量为738家,较2023年的938家减少200家。同期,公司境内线下和线上的销售额分别为34.18亿元、33.63亿元,各自同比下降29.79%、25.35%。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92亿元、4.55亿元,各自同比下降32.29%、37.44%。其中,线下和线上渠道的收入分别为9.88亿元、7.66亿元,各自同比下降42.62%、15.78%。

一场“硬着陆”展现在市场面前,公司与经销商从互为生长到如今步入新关系,背后逻辑又为何?

药房渠道自有天地

当汤臣倍健走出高光之际,市场出现各种声音。围绕渠道变革、路径依赖等猜测,公司昔日崛起的药房渠道,反被认为是如今下滑的重要因素。

这种猜测的佐证,来源于市场数据。2010年到2024年,国内线上电商零售额占比由3.1%提升至58%,超越传统药房、直销,成为最主要的渠道。

近期,《投资者网》研究员通过实地调研上海的两家药房,亲身体验保健品的线下渠道铺设,现实情况与市场猜测大相径庭。

第一家是中等规模连锁的海王星辰。该药房内,货架最醒目位置的产品是自家开发的“海王牌”维生素、辅酶Q10 等保健品。往下寻找,汤臣倍健产品几乎位于最后几排货架。

值得注意的是,竞品斯维诗也在同一货架,但位置高于公司产品。从种类看,斯维诗更加丰富,除了基础的蛋白粉、维生素、矿物质类等,还有今年3月刚推出的高纯鱼油、超光瓶(医美级面部抗衰营养品)等新品。

第二家是大型国大药房。该药房内,货架最醒目位置包括了公司、斯维诗的各类产品。甚至,公司产品的货架层数更多、更靠上,品类也更加丰富。

对比两家不同规模的药房后,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公司或将更多资源倾斜在大型药房的渠道铺设。其次,市场普遍认为斯维诗的崛起是依赖电商渠道,但眼下其也正规模化铺设线下药房,“蹚水”进入公司的护城河。

以此类推,公司经销商数量的急剧下降,可能背后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减少合作的经销商主要终端面向中小型药房。但另一个问题是,这种减少是公司主动为之,还是经销商的主动退场。需要指出,2023年,公司曾重新划分经销商体系,对部分经销商户头进行合并。

早前,公司就通过2万个线下终端构建“毛细血管式”渠道网络,即追求渠道密度。2017年起,公司也开始建立起线上渠道。但线上线下齐发力之际,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始终难以解决。

以公司复合维生素咀嚼片(适用11-17岁)为例,实地调研的国大药房中,60片规格的价格区间128-158元,京东平台上同类产品原价109元,618大促后92元。

这种剪刀差在激烈的渠道环境变革下,或对线下经销商造成一定的利润冲击。2021-2024年,公司境内线下毛利分别为28.34亿元、27.3亿元、31.09亿元、20.73亿元,对应经销商1070家、936家、938家、738家;以此计算,单家经销商的毛利各自为264.86万元、291.67万元、331.45万元、280.89万元.

“在医保和购买力双重影响之下,零售药店正发生重大的变化。汤臣倍健要做的是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重新确立药店VDS(膳食纤维补充剂)行业新价值链和新模式”,这是梁允超在2024年报中致股东信的内容。承认变化之际,如何重塑各种竞争力,有待观察。

内部变革是否顺应趋势?

斯维诗追赶汤臣倍健的速度,已愈发加快。

今年一季度,健合集团的境内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的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8.9%,带动因素包括受消费者对美容、复合维生素及护肝排毒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斯维诗旗下Swisse Plus+及Little Swisse等新品类的热销。渠道方面,斯维诗的线上渠道仍保持国内龙头。

眼下的国内保健品市场,正在头部玩家的领跑中迈入新时代。后台较量的,是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铺设打磨,而消费者更容易感知的是品牌的产品组合。产品就像是挖矿,当某一品类规模到达天花板时,寻找下个爆品就要提上日程。

今年一季度,公司主品牌“汤臣倍健”、“健力多”、“lifespace”(国内)的销售额分别为9.83亿元、2.01亿元、0.77亿元,各自同比下降36.37%、46.15%、36.19%。其实,2024年三大国内销售的品牌收入就已呈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调整销售和运营架构,之后按品牌设立事业部,包括Life-Space中国、健力多、汤臣倍健、大单品等,部门职能涵盖品牌策略、产品开发、经营规划、资源分配等全渠道业务。

以品牌为导向重塑架构是一种尝试,而今年为健合集团带来增量业绩的Swisse Plus+、Little Swisse,前者品牌包括PQQ大脑焕活瓶、NAD+细胞焕活瓶(女性)、NAD+细胞能量瓶(男性)等产品,后者有“小小斯维诗脑眼双A瓶”。相比之下,公司产品创新仍围绕在既有品牌之下,如星钻蛋白粉、健力多旗下的氨糖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肽片。

换言之,当下的国内保健品市场可能展现出一个新趋势:传统产品的创新或不能深刻触动消费者,增量来自新品牌及新品类。若是如此,公司既有品牌事业部的设立能否顺应形势?

营销策略方面,斯维诗分为中国区代言人和品牌大使,并于一定时间内选择性更替。目前,迪丽热巴、刘雨昕、郑钦文是中国区代言人,秦岚为品牌大使。公司早前代言人以谷爱凌为代表的明星运动员为主,2024年王一博成为益生菌品牌的代言。

2024年,健合集团的境内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以斯维诗为主)的销售成本为25.97亿元,同比增长11.1%。同期,公司销售费用30.31亿元,同比下降21.45%;其中,市场推广费、广告费、平台费分别为6.36亿元、7.59亿元、9.67亿元。(思维财经出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8315.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 白袜崇拜,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个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就像《亮剑》里楚云飞换身军装,都能从美式小翻领品出民主芬芳的道理一样。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尚不是浮皮潦草的风格宣告,而是意识形态的延伸。 高定是阶级的幽灵,T恤是民主的降临,军装是国家的剪影,…

    2025年6月6日
    9800
  • 留给法兰西航空工业之花的时间,并不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作者:何伊然,编辑:刘宇翔,题图来自:AI生成 如果没有5月7日印巴空战的惨败,阵风仍然可以自称“最优四代半战斗机”。 只是,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上空被击落,坠入印度巴廷达空军基地20公里外地面,燃起大火,飞机残骸散落一地,阵风曾经的声誉,也一同坠毁、烧毁。巴基斯坦总理称,巴方空军以“零战损”的表现击落了5架印度战斗机及…

    2025年5月21日
    8300
  • 刘强东与李斌跨界同框,共进京东外卖引发热议

    4月9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跨界午餐”刷屏社交网络。两人共食京东外卖、试驾蔚来ET9的互动视频引爆热议,而刘强东对京东外卖“品质化”的坚定表态,以及上线40天日订单破百万的亮眼数据,更让这场饭局成为互联网巨头跨界破圈的标志性事件。 事件回顾:一场午餐背后的商业信号 视频中,李斌与刘强东在轻松氛围中品尝京东外卖,前者笑问“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吗…

    财经 2025年4月10日
    10300
  •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们,能让“谷子经济”走多远?

    年轻无国界,潮玩有新解。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胡笃之 近日,泡泡玛特市值再创新高,突破2100亿港元,自2024年以来股价整整上涨了10倍。 这背后离不开“谷子经济”的崛起。 作为二次元爱好者们的一大精神食粮,“谷子”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小说、潮玩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商品,如卡片、徽章,海…

    财经 2025年4月7日
    7100
  • 卫龙的辣条基本盘松动

    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4年,卫龙美味交出一份出彩的业绩,但业务结构的变化,还是让外界高度关注。 以辣条产品为主的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下降,蔬菜制品业务晋级为第一大业务,“辣条大王”变身“魔芋大王”。 公司董事长刘卫平说,去年是收获成长的一年。不过,今年复杂的消费市场,于公司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披露年度业绩的同时,卫龙换下快消老兵孙亦农,由刘卫平之弟…

    财经 2025年3月31日
    1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