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发文“炮轰”多家券商的4天后,5月21日晚,A股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688363.SH)又在官微推送了第二篇原创文章——《眼前之巅与群山之险——答媒体及各界朋友》,回应了当前市场较为关心的问题。
5月17日深夜,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明确对市场上流行的“玻尿酸过时”的观点予以点名驳斥,而且把矛头指向了“胶原蛋白”。
就此次发文事件,业内看法不一。不止一位与胶原蛋白或医美护肤产业相关的业内人士告诉北方经济网,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各有优势。
孰优孰劣,如何下定论?
华熙生物在5月20日接受北方经济网专访时透露,公司在上周就已向证监会反映研报事情,并明确提到包括华福证券、德邦证券、西部证券等已删除其在WIND上发布的“被点名”研报。
“华熙生物与券商机构保持着交流。但是,关于相关研究报告的具体修订态度,需要直接询问券商机构本身,华熙生物无法代为回应。目前,我们还需要等待专业部门和监管机构来判断,这些券商研报是基于自身独立分析,还是全面引用了研报涉及的相关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内容。如果该招股说明书存在重大的信息披露问题,则应由相关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出面解决。”华熙生物方面告诉北方经济网。
不过,研报文末均写明了“免责申明”,如有研报提示“其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明确提到“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
北方经济网梳理发现,“被点名”的研报提到,胶原蛋白在皮肤修护、抗衰、塑形支撑上均优于玻尿酸。其中,华泰证券研报还提到了玻尿酸的潜在风险,表示“相较于玻尿酸有潜在交联剂残留‘馒化脸’的风险,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玻尿酸和胶原蛋白是否有优劣之分,在当下或许难下定论。无论是玻尿酸优还是胶原蛋白优,显然都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而这些证据的出具并不应该只有华熙生物一方。如何对比,需要提供怎样的证据,才更科学,是这一场论战的核心。
作为此次事件的另一方,胶原蛋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与日俱增。
这两家公司的上市,无疑推动了胶原蛋白行业迈入新发展阶段。在业内的论调里,胶原蛋白,尤其是重组胶原蛋白被誉为医美护肤行业的新势力分子。
2025年,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身家约315亿元,在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827位,同比上升361名。锦波生物创始人杨霞以约115亿元身家排名第2295位,同比上升455名,2024年其才首次登榜,并坐上山西女首富的宝座。
市值方面,华熙生物的股价曾一度突破300元/股,市值超过1500亿元,而今其市值已经跌至250亿元左右;爱美客亦从超千亿市值掉落,如今为500亿元级别。而重组胶原蛋白的两家企业,巨子生物在港交所跑出超800亿港元市值,锦波生物在北交所亦有450亿元左右市值。
财报数据显示,2022-2024年,益而康分别录得净利润436.83万元、1117.60万元、-564.00万元。
除了对外并购,年报显示,目前华熙生物亦布局了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研究以及其他重组胶原蛋白产品。
争议之下,胶原蛋白还能火多久的问题再次被摆到台面上来。北方经济网关注到,继2024年取得高速增长后,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均出现了增速放缓。
为了获取更大的盈利,各家在主业之外探索其他领域的应用。比如巨子生物的营收支柱是功能性护肤品,现也在探索三类医疗器械注射产品。锦波生物则与其相反,在持续从首个重组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注射产品“薇旖美”赚取丰厚利润后,其同时也在加大原料和功能性护肤品的投入。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北方经济网,在海外,重组胶原蛋白并不是一个被热捧的成分。一方面,海外更关注天然的动物源胶原蛋白;另一方面,海外有其他再生材料满足消费者对医美护肤的需求,比如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乙烯醇(PVA)、羟基磷灰石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