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祝你一切顺利的,原文标题:《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批量流失“铁饭碗”》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教育部网站

这一数据背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从人工智能到低空技术与工程,新兴专业快速崛起;而土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小语种等传统专业则批量退出舞台。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千万学子的未来选择,更将高校教师推向了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当专业消失,课堂空置,教师的“铁饭碗”是否还能稳固?

专业调整:一场无法回避的浪潮

近年来,高校专业的“大进大出”已成常态。2023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仅2024年,全国便有1670个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同时新增1673个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调整力度可谓空前。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半月谈官方微博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紧随政策,纷纷加入这场“瘦身运动”——山东大学砍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书法学、包装工程等10个专业;四川大学更是一口气撤销音乐学、保险学、工业设计等31个专业;西北大学也将汉语言、金融工程等传统学科移出招生名单。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四川大学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山东大学

这些调整绝非偶然,背后是多重力量的交织与碰撞。首先,产业升级倒逼人才需求转型。目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强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收缩,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崛起。例如,土木工程曾是高校的“王牌专业”,但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基建增速放缓,市场对土木人才的需求锐减。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撤销数目激增,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也纷纷对土木类专业进行了暂停招生或者专业调整的处理。反观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因契合工业自动化趋势,成为高校争相布局的焦点。

其次,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催生专业淘汰。部分专业因培养方向模糊、就业率低迷被贴上“红牌”标签。公共事业管理便是典型——全国百余个专业点被撤销,其核心困境在于“学而无用”。该专业旨在培养公共机构管理人才,但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市场化岗位需求稀缺,毕业生往往陷入“考编难、转行苦”的窘境。类似的专业还包括教育技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前者受限于传统教育模式转型缓慢,后者因本科就业门槛高、薪资低而遇冷。

此外,高校资源错配加剧专业“空心化”。一些高校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却因师资、设备、资金不足导致“名不副实”。例如,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对实验室和科研投入要求极高,但部分地方院校难以支撑,最终只能选择撤销。此外,“连续五年未招生即撤销”的硬性规定,也让生源匮乏的专业加速退场。

更深层的驱动力来自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增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例如,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分子工程、碳中和等新兴专业的快速获批,正是响应无人机、飞行汽车等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而小语种、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大规模撤销,则与人才需求精细化、传统制造业转型等宏观趋势息息相关。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出路探索:在变革中寻找生机

专业的更新调整,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专业撤销带来的冲击远超想象。“天塌了!入职一个月,专业要被砍。”“十八年大学老师,专业被砍,何去何从?”社交平台上,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专业被裁撤的高校教师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焦虑与无奈。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小红书

专业撤销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岗位的锐减。专业点被撤销,相关教师可能面临无课可上的窘境。即便是名校光环加持的“冷门专业”,一旦招生停滞,教师也可能因课时不足导致绩效工资缩水,甚至面临转岗或解聘压力。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小红书

针对本校专业的调整,大部分高校都出台了《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其中也涉及到了如何为被撤销专业教师提供保障。整体而言,共有分流至相近专业、转教公共基础课、转至行政或教辅岗位、进修学习等多种安置措施。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湖南某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首先,将停招或撤销的专业教师转至相近相关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最常见的安置方式。但这种“跨界”需要教师快速更新知识结构,这对年龄偏大或研究方向固化的教师而言难度不小。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小红书

转教公共基础课,也是分流的主要方向之一。整体而言,高校对于思想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师需求相对稳定。然而,这种转型可能出现教师课时激增的情况。此外,对于高度专业化的教师而言,教授此类较基础的课程,可能会导致教学成就感的大幅降低。

转岗至教务处、图书馆或实验室等行政岗位,也成为部分教师的无奈选择。这类岗位虽能保住工作,却意味着脱离教学科研一线,职业成就感大打折扣。这种安置措施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就业问题,但可能引发长期的职业认同危机。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图源:小红书

除此之外,进修培训是一种更具有建设性的分流方式。例如,福建某高校就为分流教师提供了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访学实践、跟班学习等进修方式。这种模式虽然成本较高,但能为教师提供真正的“再生”机会。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怎么办?
福建某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然而,无论哪种分流路径,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意愿。在专业调整常态化的趋势下,教师的“自救”比依赖政策更重要。高校教师需要打破“铁饭碗”思维,定期评估所在专业的发展前景。同时,应超越传统的专业边界,培养“跨界”能力,为可能的职业转变做好准备。

高校也应避免“一刀切”的分流做法,根据教师年龄、专长和意愿提供多元选择。对年轻教师可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对中年教师可考虑相近专业转岗;对临近退休教师可设置过渡性岗位。此外,高校在专业调整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教师意见,解释政策依据,共同商讨分流方案,以增强教师的控制感和接受度。

对教师而言,这场变革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它迫使所有人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当专业知识加速迭代,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跨学科能力、技术创新力、行业洞察力,将成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而对高校来说,平衡传统与新兴领域的布局,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流动机制,是必然选择。

专业撤销的浪潮中,教师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无论是转身拥抱新领域,还是在跨界中开辟新路,唯一确定的是——教育不会停滞,而真正的师者,永远在寻找下一站讲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祝你一切顺利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55567.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2666.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7日 上午10:12
下一篇 2025年5月17日 上午10:13

相关推荐

  • 3亿,上海交大搞了一支AI天使基金 | 融中募资周报

    聚焦创投圈新基金情报。 四川首支低空经济基金完成备案 航投正菱双东简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全部实缴并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标志着四川省首只低空经济基金——航投正菱双东简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正式落地。该基金将重点投向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制造领域,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在成都“双东简”区域加速集聚发展。 基…

    财经 2025年4月26日
    6300
  • 浪潮上的城墙:万亿金融企业的大模型实录

    这是鹿鸣财经第586篇原创文章 作者:金德路 一、潮头更迭刚刚过去的6年,中国保险行业完成了惊险一跃。 最直观的现象是,保险从业者迅速出清。根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末,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为281.34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减少约631万人,降幅达69.…

    财经 2025年3月31日
    5400
  • 拼多多管理层多次强调利润不可持续, Q1新增百亿营销费用扶持商家

    近日,拼多多一季度财报引起市场热议。 财报显示,拼多多一季度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下跌47%,创下了近五年来最大下滑幅度。 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营销等费用的激增。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一季度营销费用支出达334亿,相比去年同期暴涨近100亿,同比增长43%,这一增幅与净利润下跌幅度基本相持,也就是说,平台拿出了大量…

    财经 2025年6月2日
    4000
  • 一个数字游民的创业项目复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laDAO数字游民空间,作者:双桨,原文标题:《数字游民?超级个体?重启人生?一次项目复盘里聊一聊真实的》 oladao社区在深圳,或者说双桨在深圳并没有成功落地。初来本是带着一个流量品牌的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流失了。大理的故事在深圳还没起笔,就好像要交卷了。 《至暗时刻》 在各种机缘巧合里,过年前临时起意不如做个咖啡品牌,既然数字游…

    2025年5月14日
    5600
  • 曾毓群走向台前,宁德时代用换电“硬刚”闪充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宁德时代企业发展的起伏,似乎与曾毓群的露面次数负相关。 2021年时,宁德时代连续五年站在了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榜单首位,上市三年市值即突破万亿元,成为创业板首个突破万亿市值的公司。 那一年,公众视野和媒体镜头中,几乎找寻不到这位企业家的身影。 科班出身的曾毓群,一直以低调的…

    财经 2025年4月4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