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中国商务部表示正在评估与美国启动贸易谈判的可能性,较此前立场有所软化;美日第二轮谈判依然有较大分歧,我们认为可能会降低美国对华要价底气。中美关系缓和预期推动离岸人民币汇率升值到7.21,为5个月多来最高值。前期中国出口企业囤积了大量未结汇美元,若这些贸易商集中结汇,或可持续支撑人民币升值。国内五一假期出游人次再创新高,“量优于价”的特征或仍然存在,入境游、县域游、长线游高增长为数据中三大结构性亮点。
▍5月2日,中国商务部表示正在评估与美国启动贸易谈判的可能性,较此前立场有所软化;美日第二轮谈判依然有较大分歧,可能会降低美国对华要价底气。
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表示关税可能从145%的水平下调,释放缓和信号,随后美国财政部长等高管多次表示与中国之间存在接触。5月2日,中国商务部专门就中美经贸对话磋商情况答记者问,表示正在评估美国启动贸易谈判的可能性,较此前外交部“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的强硬表态有所软化。另外,美国和日本在5月2日进行了第二轮部长级谈判,但是分歧依然较大。据日本《每日新闻》5月2日报道,会谈结束后,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不会牺牲本国利益来完成与美国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目前来看,美国和印度可能会率先达成协议,但是与其他主要盟友的谈判都在初期阶段。我们认为美国政府陷入孤立后对华谈判要价可能会降低。
▍中美关系缓和预期推动离岸人民币汇率升值到7.21,后续需观察资金回流能否持续支撑人民币升值。
受到中美贸易关系缓和预期影响,2025年5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至7.21,为5个多月来最高值。不过,中美谈判后续可能还会存在波折。未来,更需要关注的是贸易商是否会集中结汇,加速人民币升值。自2024年年底以来,市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导致中国出口商囤积美元、推迟结汇。但是,近期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用产生怀疑,美元指数连续走弱。如果再叠加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升值,有可能出现贸易商的集中结汇,进而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近日,新台币等亚洲货币显著升值,我们判断原因可能是当地企业抛售美元资产,资金回流本地。需要观察中国大陆的企业是否也会出现类似行为。
▍五一假期出游人次再创新高,“量优于价”的特征或仍然存在,入境游、县域游、长线游高增长为数据中三大结构性亮点。
根据交通部数据,五一假期前三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3.05亿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5.8%,携程平台上国内景区门票预定量同比增长近两成,反映居民出游热情高涨。各运输方式中,水路、民航发送旅客人数较2024年同比增长最多,公路发送旅客人数的增长相对最为平淡。根据酒店之家统计,五一假期期间,机票价格、非经济型酒店价格、四川、安徽、江苏为代表的部分区域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均录得小幅负增长,反映旅游出行“量优于价”的特征或仍在延续。但四川省景区消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的同比跌幅较清明、春节期间有所收窄,提示后续对全国层面文旅消费的客单价边际变化保持高度关注。结构层面看,入境游、县域游、长线游是假期文旅数据中的三大结构性亮点,特别是离境退税、签证便利化等一揽子入境政策优化的驱动下,携程统计的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其中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为热门目的地。假期期间,电影消费数据表现平淡,日均票房收入、观影人次、平均票价均弱于去年同期水平。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本周市场关注4月中国PMI数据,外贸压力进入验证期。
4月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较过去5年均值表现亦有所下滑,但幅度处在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结合分项数据和实物工作量指标看,外需承压幅度大于内需,“价”的压力略大于“量”的压力。从结构上看,多数制造业行业PMI较去年同期回落,但有色、黑色、非金属矿物、农副食品加工行业PMI环比回升。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季调折年下降0.3%,主要是净出口拖累。4月美国非农数据较为平稳,失业率持平于前值,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暂时缓和。下周重点关注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以及中国4月进出口数据。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落地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外需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恶化;美国加征关税变化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5月5日发布的《一周宏观专题述评(第一百四十六期)—五一假期期间的经济线索》;杨帆 玛西高娃 王希明 李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