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一纸新规,京东、菜鸟能否让快递包装成功“减肥”?

剪刀划开层层缠绕的胶带,拆掉比商品还大一两倍的纸箱,映入眼帘的是被塑料膜层层缠绕的商品,再剥开产品自带的塑料包装,才得以取出购买的商品本体,此时,自己站在一堆包装垃圾中。

这种 “里三层外三层”的拆箱体验,在2023年催生了近2000万吨快递包装垃圾,既造成资源浪费,也让消费者感觉拆快递很麻烦。

在这一麻烦的背后,暗藏着暴力分拣与商品保护之间的现实博弈。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在“次日达”、“当日达”的时效竞赛中,日均上亿的快递量催生出抛扔、挤压等暴力操作。为抵御风险,不得不为商品披上层层“铠甲”,形成包装越厚越安全的恶性循环,而过度包装的生态代价由社会共同承担。

该如何破局?


一、破题之道始于制度创新

2025 年 4 月 18 日,国务院公布《快递暂行条例》修订内容,以全链条治理思维重构行业规则,明确 “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的转型路径。这场制度变革如同精准落子,既为商品安全编织防护网,又为快递产业锚定了新航向。

源头材料革新

新修订的条例为绿色材料革新注入制度动能,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将绿色理念嵌入产业链起点,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鼓励科技创新,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推动行业向主动创新跃迁。

包装减量双维度

条例构建起包装减量的立体治理框架,企业层面,“快递包装应当符合寄递生产作业的要求,节约使用资源,避免过度包装,防止污染环境”,“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在保障快递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快递包装方式和包装结构设计,节约使用包装物”,从设计源头实现包装的科学使用。

产业层面,“国家推动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发展,推广商品原装直发,减少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从制度上打通生产-流通壁垒,减量治理从单一环节管控升维为全产业链协同。

二、技术突围与模式重构:京东、菜鸟的破局之路

在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京东、菜鸟等头部快递企业以技术革新与模式突破为抓手,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绿色包装生态体系,率先交出亮眼的答卷。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代表,京东围绕减量、复用、回收、降解等方向探索全链条绿色闭环生态。

在技术革新层面,其自主研发的X系列纸箱,2024年使用数量达8.6亿个,年度减少碳排放量1万多吨;在18个城市投放96万个循环保温箱,2023年至2024年,循环使用超1.76亿次,仅2024年便减少碳排放量7万余吨。

在供应链模式上实现突破,2022年6月,京东物流发布了行业内首个原厂直发包装认证标准和原发包装logo,2024年京东通过原装直发减少二次包装超10亿个。

京东的探索证明,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并非单纯的成本投入,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重构提升效率,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达成绿色转型的目标。

菜鸟则另辟蹊径,利用智能系统重构包装逻辑:只需输入商品尺寸与历史订单数据,系统就可以通过自动摄像机测算商品体积,结合大数据生成最优纸箱型号、摆放方案及装箱顺序,精准减少填充物使用。这一技术在2021年“双11”期间,为2.5亿件包裹“瘦身”。

菜鸟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包装环节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构建起“算法优化-耗材精配-成本可控”的智能生态,实现技术降本与绿色减碳的双重突破。

无论是京东的循环包装矩阵,还是菜鸟的智能算法系统,均通过技术突破将绿色转化从“人力成本项”转化为“效率提升项”,生动诠释了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也让大众看到,政策与企业协同,方能实现从 “线性消耗”向 “循环生态”的升级。

三、快递“新衣”初体验

当快递撕下“过度保护”的标签,一场依托技术赋能的包装革命正在重塑物流体验。

易碎品也能轻装上阵。

想象这样的场景:网购的磁盘或者玻璃杯等易碎品到手时,我们不必再面对“俄罗斯套娃”式的多层包装——京东京造的金枝玉叶瓷器礼盒给出了改革后的新范式,出厂时已配备泡沫缓冲、礼品礼盒、加固纸箱三层防护结构,经认证后直接作为快递包装运输。

这种“出厂即快递包装”的模式,既保留了产品原有的精美质感,又从源头消除了过度包装的顽疾。拆箱时,手指轻轻打开包装,易碎品在定制的盒子里完好静卧,既避免了拆着拆着就摔碎的尴尬,更让拆箱体验充满开原装的仪式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所有易碎品都能拥有“金枝玉叶磁盘”的专属礼遇,躺在量身定做的包装里,安安稳稳的到达消费者的手上,外包装更可直接变身为日常收纳的美学容器。

对于整箱产品,智能识别系统直接抓取商品原箱的承重参数与物流标识,实现“原箱直发”的零损耗流转。

针对零散品,智能系统能生成最优包装方案,既杜绝“大箱装小物”的空间浪费,又将震动损耗率降低。

这种技术渗透,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环保与体验也逐渐趋于平衡,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835.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

  • 具有“终局思维”的刘强东,是一位战略高手

    导语:刘强东“终局思维”,让京东外卖实现了开门红。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25年,中国电商产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京东布局外卖产业了。京东外卖将走向何方,是公众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商业领域,“终局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其强调企业在思考战略时间要能够从产业终局的视角出发来倒推企业战略设计,这样的战略更容易竞争致胜。而就在近日,一段京东创…

    财经 2025年4月21日
    2500
  • 攻陷小红书,5万独立开发者“复活”

    一个生活社区,变成了AI应用开发的美丽新世界。 感觉怪怪的,却已经是事实。 15日,小红书首届“独立开发大赛”揭晓最终获奖名单。 独立游戏“雨天”、AI播客应用Podwise、运动记录应用 Peak Watch 获宝藏APP奖项,AI二维码产品QRBTF、AI知识应用 nooka、AI饮食应用“胃之书”获最佳AI项目。 全场大奖由智能硬件Action&amp…

    财经 2025年4月17日
    2800
  • 大学教师,集体“搞副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 大学老师,很多人眼里是一份光鲜清闲“入职可躺平”的工作,但如今大学老师,尤其是博士毕业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身处其中的辛酸和压力,只有自己知道。 大学“青椒”,经常熬夜,备课上课,写本子、拉横向,发论文,常常是忙活一年,每月到手的工资却完全不够家里开支,年底绩效还只有一点点。研究无法直接变现,然而在“成家立业”…

    2025年4月23日
    2100
  • 9.9万买人形机器人,200多名消费者怎么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Yicai商学,题图来自:AI生成 上周六,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 直播画面显示,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踩着小碎步,高频冲刺,成功夺冠;“小顽童”全程独立跑,荣获亚军……而曾展示了“鲤鱼打挺”“侧空翻”等高难度复合动作的宇树科技G1,却开跑即摔倒。 赛后,宇树官方火速回应:近期未参加任何比赛,参赛的…

    2025年4月24日
    3100
  • 乡镇水利员成“卡牌教父”,李奇斌带卡游冲IPO,营收百亿藏隐忧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星空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两年,被称为“谷子经济”的二次元文化周边经济发展迅猛。 仅在2024年,中国泛娱乐产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41亿元,从2019年到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6%。其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3358亿元。 当奥特曼、小马宝莉、蛋仔派对等热门IP成为中小学生…

    财经 2025年5月1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