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主要观点

本周债市总体震荡,超长债利率有所上行。本周市场进入震荡阶段,10年国债微幅回落0.8bps至1.65%。信用债同样变化幅度有限,3年和5年AAA-二级资本债本周变化不到1bps,1年AAA存单利率微幅回升1.8bps至1.76%。变化均较为有限。但超长债上升较为明显,30年国债本周累计上升4.1bps至1.90%。30年和10年国债利差攀升至25bps的高位。

供给冲击或是最近超长债显著走弱的主要原因。本周财政部公布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并且下周4月24日将有两期合计12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发行。从此前经验来看,供给冲击预期之下,超长债利差往往有所拉大。去年5月13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公布时,30年与10年利差也显著拉大。但随着预期稳定,后续发行开始落地之后,利差往往出现趋势性收窄,去年5月17日特别国债开始发行之后,超长债利差就开始逐步回落。显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影响的更多可能是预期。

那么如何分析超长债期限利差变化,哪些是决定因素呢?首先,资金价格影响曲线斜率,同时也影响超长债的期限利差。从经验数据来看,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与R007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近期资金价格有所回落,曲线斜率有所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超长债斜率水平。其次,超长债供给对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有所影响,但并不十分显著。超长债供给放量时期并未伴随着利差的大幅抬升,如去年11月与12月。我们理解这一方面受总体债券供求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供给的冲击或更多反映在预期中,实际落地时期影响反而有限。再次,超长债换手率上升对利差有显著的影响。2023年以来,超长债换手率出现大幅攀升,以新券和次新券的换手率来衡量30年国债的换手率,30年国债月均日度换手率从2023年2月份不足1%抬升至2024年3月的8.5%,今年3月依然保持在6%的高位。超长债由配置品种转为交易品种,给超长债价格带来溢价,这带来超长债和长债利差中枢水平的下降。最后,股市表现对超长债利差期限利差也存在一定影响,股市走势反映风险偏好,进而间接影响到超长债的配置意愿,进而改变超长债期限利差。但这种相关性也不是完全稳定,去年底到今年2月上旬,超长债期限利差与股市走势则是反向。

我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定价模型。我们以R007月均值、30年国债月度换手率、10年以上的超长国债净融资(6MMA)以及Wind全A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30-10年国债利差进行回归解释。考虑到30-10年国债利差趋势性变化是从2020年之后,并且超长债换手率大幅度上升是从2023年之后,因此我们选取2022年以来的月度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有相对较强的解释能力,拟合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30-10年利差的变化。

当前超长债期限利差处于合理范围,从目前假定和节奏来看,后续超长债期限利差存在回落可能。当前超长债期限利差处于合理范围,从目前假定和节奏来看,后续超长债期限利差存在回落可能。假设4-6月R007分别为1.7%、1.6%和1.6%,超长国债净融资在4、5、6月分别为0.15、0.2、0.2万亿元,换手率维持6.8%,假定股指保持当前水平,根据2022-2024年样本回归的拟合模型,对应的4-6月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中枢分别为24.1、24.4和23.6bps。均低于当前水平,显示利差存在收缩空间。同时供给对超长债的影响更多在预期,实际落地之后,利差往往会有所下降。因此无需过度担忧超长债调整风险,未来反而存在机会。

当前环境依然有利于债市。1季度经济数据强劲,但随着关税冲击落地以及抢出口因素消退,需求增速或承压。叠加高频数据显示的房地产销售等放缓,需求在2季度压力上升。同时,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也增加了物价压力。因而,需要宽松政策发力来稳定需求,其中自然包含宽松的货币环境。因此,相对于1季度,整体环境更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但政策落地节奏的不确定影响利率下行节奏与曲线的形态。落地节奏缓慢可能形成利率的缓慢下行和曲线继续保持平坦状态。

利率或震荡下行,建议继续保持中性以上久期。虽然从关税政策来看,目前进一步加剧概率有限,而更多会是优化,后续关注点或更多在于贸易政策博弈和协议落定情况。但贸易对经济和物价的冲击落地才刚刚开始。对我们来说,关税对需求和物价的负面冲击需要政策更多的稳定内需。而在稳定内需方面,财政可能更为积极,而货币的宽松更多是配合和被动的,但也必不可少。因此,利率的下行可能是震荡走低。结合当前利率曲线斜率逐步恢复的情况,我们建议保持中性以上久期,长债利率依然有望创新低。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本周债市总体震荡,超长债利率有所上行。本周市场进入震荡阶段,10年国债微幅回落0.8bps至1.65%。信用债同样变化幅度有限,3年和5年AAA-二级资本债本周变化不到1bps,1年AAA存单利率微幅回升1.8bps至1.76%。变化均较为有限。但超长债上升较为明显,30年国债本周累计上升4.1bps至1.90%。30年国债利率的大幅攀升也导致30年和10年国债利差攀升至25bps的高位。

供给冲击或是最近超长债显著走弱的主要原因。本周财政部公布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并且下周4月24日将有两期合计12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发行。从此前经验来看,供给冲击预期之下,超长债利差往往有所拉大。去年5月13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公布时,30年与10年利差也显著拉大。但随着预期稳定,后续发行开始落地之后,利差往往出现趋势性收窄,去年5月17日特别国债开始发行之后,超长债利差就开始逐步回落。显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影响的更多可能是预期。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那么如何分析超长债期限利差变化,哪些是决定因素呢?我们尝试寻找解释变量,来对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进行分析。首先,资金价格影响曲线斜率,同时也影响超长债的期限利差。从经验数据来看,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与R007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显示资金价格对曲线斜率存在明显的影响。近期资金价格有所回落,曲线斜率有所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超长债斜率水平。

其次,超长债供给对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有所影响,但并不十分显著。逻辑上,供给增加导致超长债期限利差上升这是正常情况,但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总是如此。超长债供给放量时期并为伴随着利差的大幅抬升,如去年11月与12月。我们理解这一方面受总体债券供求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供给的冲击或更多反映在预期中,实际落地时期影响反而有限。

再次,超长债换手率上升对利差有显著的影响。2023年以来,超长债换手率出现大幅攀升,以新券和次新券的换手率来衡量30年国债的换手率,30年国债月均日度换手率从2023年2月份不足1%抬升至2024年3月的8.5%,今年3月依然保持在6%的高位。超长债由配置品种转为交易品种,给超长债价格带来溢价,这带来超长债和长债利差中枢水平的下降。

最后,股市表现对超长债利差期限利差也存在一定影响,股市走势反映风险偏好,进而间接影响到超长债的配置意愿,进而改变超长债期限利差。但这种相关性也不是完全稳定,去年底到今年2月上旬,超长债期限利差与股市走势则是反向,而非同向。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我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定价模型。我们以R007月均值、30年国债月度换手率、10年以上的超长国债净融资(6MMA)以及Wind全A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30-10年国债利差进行回归解释。考虑到30-10年国债利差趋势性变化是从2020年之后,并且超长债换手率大幅度上升是从2023年之后,因此我们选取2022年以来的月度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有相对较强的解释能力,拟合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30-10年利差的变化。其中,超长债换手率和Wind全A对超长债期限利差有较强的解释力。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

当前超长债期限利差处于合理范围,从目前假定和节奏来看,后续超长债期限利差存在回落可能。假设4-6月R007分别为1.7%、1.6%和1.6%,超长国债净融资在4、5、6月分别为0.15、0.2、0.2万亿元,换手率维持6.8%,假定股指保持4月18日水平,根据2022-2024年样本回归的拟合模型,对应的4-6月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中枢分别为24.1、24.4和23.6bps。均低于当前水平,显示利差存在收缩空间。同时供给对超长债的影响更多在预期,实际落地之后,利差往往会有所下降。因此无需过度担忧超长债调整风险,未来反而存在机会。

当前环境依然有利于债市。1季度经济数据强劲,但随着关税冲击落地以及抢出口因素消退,需求增速或承压。叠加高频数据显示的房地产销售等放缓,需求在2季度压力上升。同时,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也增加了物价压力。因而,需要宽松政策发力来稳定需求,其中自然包含宽松的货币环境。因此,相对于1季度,整体环境更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但政策落地节奏的不确定影响利率下行节奏与曲线的形态。落地节奏缓慢可能形成利率的缓慢下行和曲线继续保持平坦状态。

利率或震荡下行,建议继续保持中性以上久期。虽然从关税政策来看,目前进一步加剧概率有限,而更多会是优化,后续关注点或更多在于贸易政策博弈和协议落定情况。但贸易对经济和物价的冲击落地才刚刚开始。对我们来说,关税对需求和物价的负面冲击需要政策更多的稳定内需。而在稳定内需方面,财政可能更为积极,而货币的宽松更多是配合和被动的,但也必不可少。因此,利率的下行可能是震荡走低。结合当前利率曲线斜率逐步恢复的情况,我们建议保持中性以上久期,长债利率依然有望创新低。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4月20日发布的研报《超长债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会?》,分析师:杨业伟S0680520050001梁坤S0680123090006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29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上午11:10
下一篇 2025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

  • 隔夜美股全复盘(3.21) | 欧洲军工短期利好兑现,欧盟宣布8000亿欧元军购计划,英美军火商被排除在外

    01 大盘 昨夜美股三大股指小幅收跌,金龙指数跌3.8%。截至收盘,道指跌 0.03%,纳指跌 0.33%,标普跌 0.22%。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跌 0.118%,收报4.24%,相较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差27.4个基点。恐慌指数VIX跌 0.5%至19.8,布伦特原油收涨 1.86%至71.71。现货黄金昨日跌 0.1%,报3044.85美元/盎司。美元指数昨…

    2025年3月25日
    5500
  • 转口贸易能否支撑二季度出口增长?

    核心观点 转口贸易的两种形式 Ø 其一是出口商品属于最终产成品,仅在中转国的港口或保税仓库进行存储、分类、再包装等工序,这种方式更多的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家具和玩具等; Ø 其二是出口商品属于原材料或中间品,在中转国进行加工或组装等相关工序,使中间品的形态及用途等发生实质性改变,这种方式更多的适用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手机、汽车等。 美国或通过原…

    2025年5月8日
    9600
  • 褪色的霸权:美元走弱下的资产配置启示

    投资要点 ▶1970年以来,美元指数七轮大幅贬值回顾。1)1971.01-1973.07: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引发美元信用危机,大宗商品最为受益,权益资产表现亚洲优于欧洲;2)1976.06-1980.01:联储决策失误引发恶性通胀,市场担忧美国滞涨风险与联储能力,高通胀环境下大宗商品表现最优;3)1985.02-1987.12:广场协议下的美元主动贬值,全球…

    2025年6月16日
    5900
  • 恒大风波新进展,许家印前妻遭全球追债,普华永道再遭“抛弃”

    昨日来,许家印和恒大的剧情有了更新。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的资产纠纷以及普华永道的审计风波,再次将恒大话题推向市场。 丁玉梅被全球追债 2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近期要求香港高等法院澄清禁制令对她的具体义务。 这一举动源于她收到了 300 多封来自清盘人的信件,要求她提供更多的资产信息。丁玉梅的律师团队则希望将她的披露义务限制在必…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11900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下一个重要方向

    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开启量产元年,市场从此前的关注高壁垒大弹性赛道开始拓展至起量后能贡献弹性的赛道,轻量化板块关注度提升。 摘要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以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厂商在产品迭代时加码轻量化。轻量化能够为机器人带来诸多好处:提升续航能力、降低运动惯性、优化性能表现、提升安全性等。与汽车轻量化类似,机器人轻量化主要分…

    2025年8月5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