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关税冲击,逆周期政策还有哪些可选项?

核心观点

1、宏观政策会加大力度保障实现5%的经济目标。一季度来看,政策节奏并不快;随着对等关税落地,政策加码时刻已经到来。3月23日李强总理指出将在“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为经济持续向好、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到“必要时”。

2、政策关键在3个问题,即节奏、力度、方向

从政策节奏来看,4月政治局会议是重要的时间窗口。一方面,政策出台越早,经济的损失越小,所以储备到下半年出的政策可能会提前到二季度;另一方面,参考去年924后的一揽子政策,稳增长是涉及各个部门的系统性政策,需要一定时间研判形势、确定政策。

从政策力度来看,必然会加大力度稳增长,但政策思路仍然遵循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保障实现5%增长目标可能并不意味着大放水式的强刺激,坚持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主要思路和逻辑,在稳增长的同时,仍然会兼顾债务风险的平衡,并通过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从政策方向来看,按照潜在空间从大到小排序:消费>房地产>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今年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基建投资(含电力)增长10%,进一步扩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的空间并不大,而年初社零增速只有4%,消费的潜在空间都比投资要大得多。另外,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然偏弱,也存在一定的潜在空间。

应对关税冲击,逆周期政策还有哪些可选项?

3、我们认为稳增长的政策选择很多,接下来的系统性政策可能会有三个重点:①防止出口风险扩散→②调整需求结构→③扩大政策规模。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三个方向里,可能的政策选择:

(1)防止出口风险扩散,主要是稳定出口链企业和就业,减轻关税冲击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可选的政策包括:

①扩大出口退税规模,参考2017-2018年出口退税率提高0.6个点,对应出口退税增加近1700亿,达到2万亿左右。

应对关税冲击,逆周期政策还有哪些可选项?

②降低非美国家的进口关税、提高对非美国家的出口补贴(要在避免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调查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扩大非美市场。如上轮贸易战期间,2018年对美进口加征反制关税,同时降低非美国家的进口关税,全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下降近四分之一,从上年的9.8%降至7.5%。

③促进出口转内销,部分产品可以给予一定补贴,比如按出口退税的标准补贴,或是参与国内市场的“以旧换新”补贴。

④加大财政补助失业保险的力度,让参保的失业人员都能顺利领取失业金,减轻出口链失业带来的消费冲击。从调查失业率口径来看,2023年末2400万城镇调查失业人员里,只有35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受益率只有14.7%。

应对关税冲击,逆周期政策还有哪些可选项?

⑤参考2020年,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出口企业税费缓缴,减轻流动性压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2)调整需求结构,主要是激发国内需求,外需走弱、内需接力。可选的政策包括:

①现有的消费补贴可以提高幅度。举例来说,可以把目前家电汽车手机等产品的补贴力度上调10个点,如手机补贴15%、至多500元,可以上调至25%、至多1500元,其他产品以此类推。

②将补贴范围扩大至服务消费。可以考虑交通出行(如公交地铁、铁路等)、餐饮、酒店住宿、旅游景点等方面,参考家电“以旧换新”,对这些服务消费给予10%-20%的消费补贴,并且提高频次,比如可以考虑每月(或季度)每人每类服务消费一张补贴券,扩大补贴人群的覆盖面。

③允许合理用途提取公积金、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许多城市对公积金提取和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有较大限制,应该允许合理用途的提取,以减轻居民收支压力。公积金方面,所有租房、购房、装修等相关用途都可以允许提取;医保个人账户可以允许各地借鉴2021年之前北京市的政策,个账资金存至个人银行账户,不限制使用方向。

④扩大货币化安置规模,并加快落地。去年10月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支持100万套住房改造,可以考虑扩大规模,如扩围至200万套。另外,前期货币化安置落地较慢,需要加快政策的落地。

⑤其他房地产政策,一方面,常规的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商贷利率还有空间;另一方面,专项债收储商品房加快推进。去年10月提出专项债收储商品房,时隔半年,进展偏慢,可以加快形成方案推进,必要时加大收储力度,促进各城市供需平衡。

⑥扩大投资的两个方向,一是支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投资布局,二是在养老和医疗等领域的“补短板”投资。

(3)扩大政策规模,主要是财政和货币等总量型政策的扩张

①财政方面,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稳增长效率。在出现极端压力之前,可以调整现有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构,如8000亿用于“两重”的特别国债,可以调整用于产业投资、促消费、稳定出口就业等方面,提高现有政策的稳增长效率,如去年7月调整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第二步,财政政策加力,如4月6日《人民日报》指出“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

②货币政策方面,及时降准、适时降息,稳定社会信心和金融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继续下行。此外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受关税冲击的出口企业,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投放比例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政策调整风险;政策理解偏误。

注:本文来自东吴证券发布的《应对关税冲击,逆周期政策还有哪些可选项?》,报告分析师:芦哲 S0600524110003,占烁 S0600524120005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369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3:00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长城证券:复苏待确定,关税引担忧

    核心观点 数据: 3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40940亿元,同比增长4.9%;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6.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8%;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9%。 要点: 2025年3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40940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1-2月份的3%,增速加快,两年复合平均…

    2025年4月18日
    15400
  • 早报 (05.19)| 中央放大招!国产新能源车重磅利好;特朗普让沃尔玛“吞下”关税成本;中国跌至美国国债第三大债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规定,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其中提出,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中国今年首次减持美元美债——美国财政部…

    2025年5月19日
    7600
  • 债市有哪些边际变化?

    核心观点 (1)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央行提到“取消质押券冻结”,对债市的影响偏中性,进一步印证了央行的态度是有限宽松,资金面大幅波动可能性不大。为配合政府债发行,央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呵护流动性,但同时,央行也并不希望利率快速下行,导致利率风险上升。 (2)“反内卷”推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债市利率先下后上,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①商品价格上涨,P…

    2025年7月21日
    4800
  • 国盛证券:下半年理财或面临更大挑战

    主要观点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已公布,理财有什么新变化?对债市有何影响?下半年如何展望?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规模:受到高基数和收益优势减弱影响,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同比少增,增速放缓。去年上半年存款流出,流向了理财货基债基,去年上半年高基数影响,今年上半年理财、货基、债基均同比少增。2025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0.72万亿元至30.67万…

    2025年7月30日
    4200
  • 中金:科技叙事、地缘重估与全球资本再布局

    过去几周,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不大,但全球资本市场发生巨大变化,驱动资产重估和逆转的,是两大超预期的叙事改变,一是DeepSeek的突破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创新,二是特朗普治理下“美国例外论”的动摇,推动全球地缘经济的再评估。 过去几年地缘因素对全球资本布局的影响超越了基本面,现在科技叙事和地缘叙事都正在改写,令美国陷入“确定的不确定性”,资本按照传统地缘盟友…

    2025年3月25日
    10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