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完美错过这轮牛市?

谁完美错过这轮牛市?

谁完美错过这轮牛市?

春节过后的科技股牛市,一直延续至今。

很多人都疯狂回本,疯狂盈利。

但是,牛市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很多人不代表所有人。

事实上,牛市亏钱的人也不少,不过最扎心的,可能是踏空的人,尤其是完全踏空的人。

说到这,大家可能很好奇,到底谁才是这一波牛市最完美的擦身而过者?

01

外资?

在一些流传出来的机构间交流文件中,有这么一条有趣的信息,相当多的欧美投资机构,完全错过这一轮的中国AI科技牛市。

甚至你都能够想象,他们顿足捶胸的样子。

至于原因,非常简单。

在过去几年中国股市比较低迷的时候,他们的研究部门基本裁掉了跟踪中国科技的研究员、专注于中国科技投资的基金经理中,有不少要么走人,要么转向专注美股mag 7。

虽然不能完全责怪他们,毕竟过去两年多,国内股市有过几次大反弹之后,又再一次陷入低迷,资金被套、投资者被割韭菜的案例,多了一点。

狼来了,喊多没人信;糖给了又没了,次数多了也没人信。

这不仅是海外的一些投资机构,国内这样的人也非常多。

春节deepseek出来后,刺激国内科技板块大涨时,就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只是到后来,越涨越高,倒逼这些人不得不承认行情开始走牛。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简单的照搬思维。

大家都知道,美国一直是引领全球科技产业的火车头,甚至是唯一的火车头。久了之后,大家就会很自然地认为,任何产业革命,都应该先发生在美国,然后再对外扩展。

事实也的确是,最近30年的三波大的产业浪潮,互联网、电动车、AI,全部出自美国。

那产业的发展逻辑就很简单了,美国先做,然后其他有能力的国家copy就是了。反应在投资上同样如此,美国先来一波,热潮过后,基金经理再到美国以外的地方去寻找有可能复制美国的地方撒钱,然后坐收利润。

这种认知在互联网时代曾经大行其道,仅凭着照葫芦画瓢的能力,就能够轻松斩获百度(对标谷歌)、腾讯(对标meta)、阿里(对标亚马逊)的成功投资案例。

但问题在于,随着事情的发展,他们似乎高估了美国的“正确性”,低估了中国的“差异性”。

至少在新能源时代,能够在美股找到对标的,似乎并不多,特斯拉当然是一个,但特斯拉除外呢?

反观中国,整车有不少,产业链也一堆概念股,做电池的宁德时代,做汽车零部件的三花、拓普,还没算上做光伏的、风电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配套产业链的涨幅,并不一定低于终端产品,某些阶段甚至完全高于终端产品。

以苹果为例,从2007年2018年,是iPhone手机从发布到销售饱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苹果的股价涨了15倍左右,而同期的苹果概念股瑞声科技,涨幅为21倍左右。

加上这一次deepseek的突围而出,更显示出某种独立于美国以外的投资框架。

这倒不是说映射美国,映射美股的思维绝对错误,但也必须要认识到,如果还是简单地套用美股映射的思维,同样存在缺陷。

这种缺陷,会不知不觉地让你处于信息茧房中,对美国以外的变化反应越来越迟钝,对美国以外的机会的捕捉,风险的规避越来越慢。

这一次牛市,尤其是港股科技牛,可以说是对过去几年的偏见、漠视、教条主义的疯狂打脸。

02

差异

回到港股,这周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离不开大厂的业绩。

这也让投资者看到港股不一样的地方,即虽然都在AI的大框架底下,但大厂之间的投资逻辑可以有很大差异。

比如阿里宣布大幅增加资本开支干AI的时候,市场是给予非常大的认可,股价当天就大涨14%。

而这一次小米、腾讯,表现却不太一样。

当然,你可以简单地认为他们的资本开支没有阿里大,又或者财报前涨幅过大,所以限制了它们股价的表现。

不过,我反而认为,如果腾讯资本开支非常庞大,对股价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阿里虽然砸了很多钱去做AI,但从披露出来的信息看,大部分都投向算力基建,因为阿里的云计算本来就是国内第一,做大做优自己的优势业务,是说得过去的。

更重要的是,从AI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和未来的收益预期上看,这笔钱投进去之后,产生收益是有很高确定性的,不管是给自己的大模型用,还是对外出租算力,只要你有这个基础设施,以后就可以稳稳收租。

资本市场也是这样看阿里,里边的逻辑类似于2年前的微软。

大家都知道,微软是美国大厂里面投AI算力基础设施最舍得花钱的,一出手就是800亿,mag 7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匹敌,而资本市场也并没有因为微软烧钱而质疑它,反而一度将它的市值推高到超过苹果的地步。

面对一个巨大的产业革命,舍得花钱,才有可能在未来赚更多的钱,何况花的钱有完整的商业闭环支持。

所以现在资本比较认可阿里的大手笔资本开支,是有根有据的,也是有“成功”案例在前的。

至于腾讯,侧重于做应用众所周知。而做应用,并没有必要疯狂地买卡堆算力,另外一方面,AI应用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到底是做一个AI app出来做流量变现,还是给现有业务降本增效?

而降本增效又究竟是什么?是提升广告的投放精准度和效率,还是减少游戏开发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将更多的由人工做的事情,如写代码、做维护,交由AI做?

现在看都没有定论,几乎所有的大厂,包括美国的,都在摸索当中。

也就是说,AI应用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算力基建那样,建好了只管坐地收租般清晰可见。

既然如此,相对保守一点,不让自己的现金流恶化,边走边看,可能才是最优的策略。即使错失了一些先发优势,但鉴于自己庞大的流量基础,后发优势还是很有保证的。

腾讯的AI策略,反倒有点像苹果。

不管如何,因为业务的侧重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AI策略,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双方都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至于后面发展如何,也不需要现在下定论,到时资本开支进展和业绩表现即可。

03

反着做?

另外一个颇为重要的话题,是周五港A回撤比较大,大家都担心是不是行情结束,从这边升,那边落,倒转过来?

应该说,中国区股市涨,美股下跌的行情,已经持续了不短的时间。

单从技术面上看,像恒指、恒科指已经触及压力位,而纳指、标普500则到了支撑位;

从远期估值上看,双方的差距在缩小,逐渐趋于一致;

从消息面上看,双方也基本把已经出现的利好或者利空price in;

于是乎,双方都有开始横盘的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100%就会横盘。

只是说,如果需要破位,如恒科指要继续向上,那就需要有新的利好催化,纳指需要继续向下,也需要新的利空打击。

这些利好或者利空到底会是什么?

暂时还不得而知,可能是宏观经济数据,可能是业绩数据,也可能是流动性层面,或者其他,边走边看吧。

从市场情绪上看,恒科指这边暂时还在多头,而纳指则是空方占优。

所以,只要利好刺激,即便不那么强烈,也可以再度点燃恒科指的多头情绪。相反,同样地只要有利空刺激,也可以令纳指再度下探。

如果风平浪静,不排除出现资金方做高低切换的可能性。

拉长时间看,其实两者都代表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聚集了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资产。

对于市场的一些争论,比如一定要争出个胜负,一定要分个高低,一定要说哪里升哪里落,这大概只是媒体吸引眼球做法而已,对于投资而言真没多大意义。

真正有格局的人,肯定是两个地方都要关注,都要做配置,就像有句话说的,小学生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

当然,你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两地行情的走势差异,做出调仓动作,某个时间段更多地配置某一方的市场。

至于短期如何波动、切换,还是看定一点再说。

投资者根据自身需要,做出止盈或者止损,做出切换,其实都没有什么错,只要评估好当中的概率、赔率、胜率、风险、潜在的回报率等问题即可。(全文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9983.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30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30

相关推荐

  • 利率还能上探吗?

    核心观点 近期债市持续出现调整,市场担忧后续债市进一步调整,突破本轮利率高点,国海证券复盘了2021年以来债市调整行情,对此进行分析: 监管压力有多大?2024年二季度以来,央行多次监管喊话,提示中长期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债市受此影响出现调整。不过,若监管仅喊话,并未采取其他措施,则主要影响债市情绪,调整时间通常较短。 债市二次冲高,会突破前期高点吗?这主要…

    2025年3月25日
    10900
  • 早报 (04.26)| 关税再停90天?特朗普:大不可能;俄乌非常接近达成协议;特斯拉一夜猛涨近10%;沪深北交易所齐发声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不太可能再批准90天的关税暂停,希望能够与一系列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他预计三到四周内就能与寻求降低关税的美国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在国际事务方面,特朗普表示,与俄罗斯、乌克兰的会谈进展顺利,俄罗斯和乌克兰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

    2025年4月26日
    9600
  • 东吴固收:贷款季节回暖、存款“搬家”初显

    核心观点 事件 2025年6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5月金融统计数据: (1)社会融资规模:2025年1-5月新增社融18.63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截至5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持平于8.7%。5月份新增社融22,894亿元,从社融分项来看,政府债券融资继续支撑社融,5月政府债券融资增长14,633亿元,同比多增2,367亿元,5月社融…

    2025年6月15日
    6200
  • A股收评:三大指数齐涨!沪指续刷年内新高,有机硅、房地产板块强势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48%报3509点,盘中续刷年内新高,深证成指涨0.47%,创业板指涨0.22%。全天成交1.5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24亿元,全市场超2900股上涨。 盘面上,多家硅片企业上调了硅片报价,有机硅板块走高,宏柏新材、晨光新材涨停;多家地产公司债务重组迎新进展,房地产板块午后大幅拉升,华夏幸福、深深房A及光大…

    2025年7月10日
    7400
  • 消费股有机会吗?

    大消费指数年初至今微涨,略好于指数整体表现。根据wind统计年初以来消费/大消费指数上涨0.5%/1.4%,在科技成长领域广受关注背景下,其整体表现相对温和,略好于市场整体(沪深300指数同期微跌0.5%)。近期伴随消费领域政策红利及我国经济增长预期边际改善,消费板块关注度有所提升但行情波动仍大。我们认为结合目前宏观环境,对消费板块的整体配置可能仍处于偏左侧…

    2025年3月25日
    8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