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主要观点

本周债市大幅下跌,曲线倒挂进一步加深。本周债市出现显著调整。2025年2月21日,R007和DR007分别上升至2.3%和2.2%的高位,1年AAA存单更是大幅攀升15.0bps至1.96%。短端的持续上升和预期变化也带来长端调整,本周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较上周上升6.5bps和8.5bps至1.72%和1.91%。

债市情绪走弱,对债市调整担忧加深。市场担忧科技牛对债市形成挤压,也担心基本面回升,并且担忧调整可能再度引发赎回潮,导致债市加速下跌。而最为重要的,则是资金持续偏紧对债市的约束。那么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对债市的压制,当前环境下债市是否会继续调整,空间和压力如何呢?

融资依然由传统经济主导,而科技牛市也需要低利率保驾护航。当前新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对于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来说,传统经济依然是主体。无论是经济产出、就业还是融资等方面,传统经济都占据着主体。2022年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个人贷款、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基建合计占比65.0%,而制造业占比为9.9%。另外,近期科技股牛市强劲,市场担忧会对债市产生挤压作用。对此应理性看待,目前A股科技牛市更多是来自估值修复,而估值的上升需要低利率环境,可以看到,股市估值倒数与债券收益率之差与制造业PMI高度相关,这显示当前基本面环境下估值回升更需要低利率支撑。

而目前来看,基本面尚未出现强劲回升,传统行业依然需要低利率呵护。从目前高频数据来看,基本面回升力度尚不十分强劲。房地产方面,春节对齐之后,新房销售和去年同期持平,二手房高于去年同期,但回升幅度并未扩大。而基建方面,春节之后建筑企业复工缓慢,根据百年建筑网数据,到春节后第三周,建筑企业复工率仅为47.7%,是过去五年最低水平。基本面改善依然需要低利率环境呵护。

另外,虽然市场快速调整,但目前尚没有确定信号会发生赎回潮。目前来看,整体赎回压力相对可控。2025年2月22日理财破净率虽有上升,但也只有3.33%。如果赎回基金,也更多是预防性。这种预防性赎回的持续性需要取决于对未来市场调整空间的判断。

当前市场最为重要的约束,依然来自于偏紧资金的约束。当前持续偏紧的资金推高短端利率,1年AAA存单和10年国债利差深度倒挂24bps,和30年国债利差甚至倒挂5bps,这对整体债市形成抑制。我们在上周周报中对此进行过全面分析。但持续偏紧的资金也会面临约束,一方面,资金收紧会带来后续信贷社融的放缓,不利于当前基本面的持续修复;另一方面,银行净息差的压力会明显上升,这会影响银行持续稳定经营。因而当前环境下,资金并不具备持续偏紧的条件。从往年节奏来看,3月初资金有望季节性回落。

参照2023年以来历次债市调整,本次债市调整利率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我们参考2023年以来过去几次债市调整,10年国债调整幅度基本在16bps以内,平均在12.7bps。本次调整已经达到12.4bps,继续调整空间有限。虽然监管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但快速的利率上升也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方向的风险。因而,在利率快速上升之后,央行政策往往可能会缓和资金面以稳定市场。如果参考过去两年历次调整幅度,如果10年期国债上升幅度不超过16bps,那么这次调整10年国债上限估计在1.75%左右。

从资产比价角度来看,当前债券利率并未过度下行。去年4季度贷款利率大幅下行,4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3季度下行39bps至3.28%。从下行幅度来看,10年国债从3季度2.17%的均值下行与贷款类似幅度,对应的也是在1.7%-1.8%区间。而且去年4季度银行贷款不良率为1.5%,3.28%的贷款利率仅仅扣除不良,综合收益就会下降至1.7%-1.8%区间,如果考虑税收和资本占用,贷款综合收益更低。因此,当前债券利率下行幅度与贷款一致,并未过度下行,而且从资产比较角度来看,性价比并不差。

我们认为债券利率并不具备大幅上行基础,当前减持性价比并不高,建议择机增配。虽然近期市场情绪变化,带来债市持续调整压力。但需要看到,基本面并不十分强劲,持续回升需要低利率环境。同时,科技牛对债市挤压有限,持续的估值提升同样需要低利率环境。当前调整尚未带来显著的赎回潮压力,配置型机构增配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虽然监管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但也无意引发利率过快上升带来的风险。结合近两年历次债券调整幅度以及与贷款的资产比价,我们认为债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10年国债高点可能在1.75%附近。如果3月初资金季节性回落,债市有望再度企稳回升。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历史经验可能失效

正文

本周债市大幅下跌,曲线倒挂进一步加深。本周资金继续保持偏紧,并且市场预期出现变化,导致债市出现大幅调整。2025年2月21日,R007和DR007分别上升至2.3%和2.2%的高位,1年AAA存单更是大幅攀升15.0bps至1.96%。短端的持续上升和预期变化也带来长端调整,本周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较上周上升6.5bps和8.5bps至1.72%和1.91%。10年国债与1年存单倒挂深度也达到24bps的高位。

债市情绪走弱,对债市调整担忧加深。市场担忧科技牛对债市形成挤压,也担心基本面回升,并且担忧调整可能再度引发赎回潮,导致债市加速下跌。而最为重要的,则是资金持续偏紧对债市的约束。那么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对债市的压制,当前环境下债市是否会继续调整,空间和压力如何呢?

融资依然由传统经济主导,而科技牛市也需要低利率保驾护航。当前新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对于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来说,传统经济依然是主体。无论是经济产出、就业还是融资等方面,传统经济都占据着主体。因而,短期总量指标依然由传统经济主导。从融资结构来看,基建地产等传统经济依然是融资主体。2022年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个人贷款、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基建合计占比65.0%,而制造业占比为9.9%。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另外,近期科技股牛市强劲,市场担忧会对债市产生挤压作用。对此应理性看待,一方面,目前A股科技牛市更多是来自估值修复,而估值的上升需要低利率环境,可以看到,股市估值倒数与债券收益率之差与制造业PMI高度相关,这显示当前基本面环境下估值回升更需要低利率支撑;另一方面,从机构行为来看,并非所有债市投资者都能够选择权益资产或者选择科技股,科技股投资方面保险等长期资本也不具备明显优势。因而科技股牛市对债市的挤压作用应理性看待。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而目前来看,基本面尚未出现强劲回升,传统行业依然需要低利率呵护。从目前高频数据来看,基本面回升力度尚不十分强劲。房地产方面,春节对齐之后,新房销售和去年同期持平,二手房高于去年同期,但回升幅度并未扩大。而基建方面,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依然缓慢,年初以来累计发行4000亿左右。春节之后建筑企业复工缓慢,根据百年建筑网数据,到春节后第三周,建筑企业复工率仅为47.7%,是过去五年最低水平。形势基本面并非有强劲回升,依然需要低利率环境呵护。

另外,虽然市场快速调整,但目前尚没有确定信号会发生赎回潮。本轮短债利率调整幅度更大,因而过去一段时期,短债基金赎回更多。同时,银行由于负债端缺口,也一定程度上赎回来货币基金。但目前来看,整体赎回压力相对可控。2025年2月22日理财破净率虽有上升,但也只有3.33%。如果赎回基金,也更多是预防性。这种预防性赎回的持续性需要取决于对未来市场调整空间的判断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当前市场最为重要的约束,依然来自于偏紧资金的约束。当前持续偏紧的资金推高短端利率,1年AAA存单和10年国债利差深度倒挂24bps,和30年国债利差甚至倒挂5bps,这对整体债市形成抑制。我们在上周周报[1]中对此进行过全面分析。但持续偏紧的资金也会面临约束,一方面,资金收紧会带来后续信贷社融的放缓,不利于当前基本面的持续修复;另一方面,银行净息差的压力会明显上升,这会影响银行持续稳定经营。因而当前环境下,资金并不具备持续偏紧的条件。从往年节奏来看,3月初资金有望季节性回落。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参照2023年以来历次债市调整,本次债市调整利率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我们参考2023年以来过去几次债市调整,10年国债调整幅度基本在16bps以内,平均在12.7bps。如果主趋势不变,本次调整已经达到12.4bps,继续调整空间有限。同时,这也反映虽然监管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但快速的利率上升也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方向的风险。因而,在利率快速上升之后,央行政策往往可能会缓和资金面以稳定市场。另外,市场担心这次利率下行幅度较大,因而可能面临较大调整压力。事实上,23年10月24日到24年4月23日,10年国债利率下行幅度也有50bps左右,而这一轮利率从24年11月20日的2.1%的水平下行至2025年2月6日的1.6%,同样下行50bps左右,幅度也较为相近。如果参考过去两年历次调整幅度,如果10年期国债上升幅度不超过16bps,那么这次调整10年期国债估计上限在1.75%左右。

从资产比价角度来看,当前债券利率并未过度下行。去年4季度贷款利率大幅下行,4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3季度下行39bps至3.28%。从下行幅度来看,10年国债从3季度2.17%的均值下行与贷款类似幅度,对应的也是在1.7%-1.8%区间。而且去年4季度银行贷款不良率为1.5%,3.28%的贷款利率仅仅扣除不良,综合收益就会下降至1.7%-1.8%区间,如果考虑税收和资本占用,贷款综合收益更低。因此,当前债券利率下行幅度与贷款一致,并未过度下行,而且从资产比较角度来看,性价比并不差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

我们认为债券利率并不具备大幅上行基础,当前减持性价比并不高,建议择机增配。虽然近期市场情绪变化,带来债市持续调整压力。但需要看到,基本面并不十分强劲,持续回升需要低利率环境。同时,科技牛对债市挤压有限,持续的估值提升同样需要低利率环境。当前调整尚未带来显著的赎回潮压力,配置型机构增配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虽然监管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但也无意引发利率过快上升带来的风险。结合近两年历次债券调整幅度以及与贷款的资产比价,我们认为债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10年国债高点可能在1.75%附近。如果3月初资金季节性回落,债市有望再度企稳回升。

风险提示

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历史经验可能失效

注: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2月23日发布的研报《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压力与空间》;杨业伟S068052005000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609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9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

  • 港股收评:恒指涨0.6%,内房股与物管股齐涨,内银股走低

    港股三大指数止跌反弹,全天呈现震荡行情,继昨日大跌后似有止跌之势。截止收盘,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上涨0.6%及0.44%,恒生科技指数涨1.01%,盘中一度冲高至1.6%。 盘面上,作为市场风向标的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京东涨1.8%,网易涨1.6%;受传闻影响恒大系暴涨,尤其是恒大汽车一度飙升236%,最终收涨近75%,恒大物业一度涨超20%;业内称房地产…

    2025年3月26日
    3300
  • 段永平、高瓴超千亿美股持仓披露:逢低增持拼多多、阿里、西方石油、莫德纳,高瓴清仓百度、Meta

    机构的美股持仓近日密集披露,高瓴旗下基金管理平台HHLR Advisors,以及段永平管理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持仓浮出水面。 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HILLHOUSE INVESTMENT等基金管理平台在2024年末的管理规模为28.87亿美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字相较于2024年三季度…

    2025年3月25日
    3900
  • 天风证券:风机板块将迎来价值重估

    在风电行业需求超预期的背景下,天风电新孙潇雅团队认为当前风机行业逻辑发生重要变化,风机板块将迎来价值重估。天风研究推出【风电深度研究】专题,梳理风电相关的产业逻辑和投资机会。天风电新孙潇雅团队为大家解答了风电相关的热点问题。 核心观点 Q1 为什么我们认为风机板块将迎来价值重估? 在风电行业需求超预期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风机行业逻辑发生重要变化,风机板块将…

    2025年3月25日
    3900
  • 如何度过债市逆风期?

    当前债市逆风主要与资金面持续偏紧有关,收益率曲线熊平,长端有补跌压力。随着国债收益率曲线调整至合意点位,资金面的风向也有可能出现转变,建议采取哑铃策略,积极把握短端票息机会,同时布局长端潜在的资本利得修复。 ▍本周债市大幅调整。 2025年2月17日至2025年2月21日,债市大幅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546%变动+6.54bps至1.720%;1…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4700
  • 广信科技冲击IPO,做绝缘材料年入5亿,深创投押注

    近期,湖南将迎来2025年首家上会企业。 格隆汇获悉,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定于2025年4月23日召开2025年第5次审议会议,将审议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信科技”)的首发事项,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保荐人。 广信科技是一家绝缘纤维材料及其成型制品的专业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输变电系统、电气化铁路及轨道交通牵引变压系统、新能源产业以及军工装…

    2025年4月22日
    3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