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引子

最近,国内的楼市情况并不理想,处于止跌企稳的过程中。目前,北京二手房挂牌量大概是15w左右的数量级。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看空银行股的论调,大致意思是楼市不行,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所以,银行股不应该涨,下跌才对。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但是,银行股的股价却给出了不同意见,如上图所示,银行股指数一骑绝尘,今年已经累积涨了22%+。

对于这一现象,看空派死不认账,他们认为,银行股的上涨是国家队和市场资金抱团出来的,严重脱离了基本面,不作数的。

当然,银行分析师们也给出了一些解释,不过都是偏微观,不具备宏观解释力。所以,这篇文章我会给出一个宏观一点的解释,以供大家参考。

在这里,我郑重声明一下,我只是一个搞理论研究的,推银行股、保险股那是分析师的事情。

资源国的荷兰病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首先,我们得从大名鼎鼎的“荷兰病”说起,这个病主要发生在资源国。在初级矿产中,有一个叫资源租的东西,它指的是该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和开采价格的差额。

由于开采价格在市场价格中的占比太低,所以,采掘业在当地的附加值其实很小,大量的收益其实是一种租,来源于老天爷赏饭吃。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如上图所示,资源品的剩余价值实现必须依靠国际市场,即把资源品开采出来输送到全世界各地,从而,实现剩余价值。

在这里有一个分叉口,如果该国本身有制造业出口,并且该国的资源部门把资源租汇回本地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事实上,这个操作对工业出口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回归本地的资源租,会大幅度膨胀内部的实现中心,即扩张本国的服务业人口生产中心面临工资涨价的冲击。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个跷跷板,该国的生产内循环扩张,但是,生产外循环收缩,制造业出口越来越小。

随着资源租不断地汇回本地,本地的制造业日益萎缩,最终,该国会从工业出口国退化为工业进口国,这就是荷兰病的发病机理。

荷兰病的治理及其本质

那么,怎么治理荷兰病呢??其实也简单,不把资源租全部汇回来,留存很大一部分在国际市场。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也就是说,我们要抑制资本的回流操作。

事实上,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把资源租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收归官方,官方再成立一个主权财富基金,统一管理。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因此,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就成了荷兰病治理的一个典范(ps:教科书里经常讲),它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租回流抑制本土制造业的问题。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另一个有名的主权财富基金是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是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它也是来自于重要的资源国。因此,成立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国际市场是资源国避免荷兰病的基本操作。

金融抑制对出口工业国的必要性

那么,这对本国的金融体系有什么影响呢??它是一种利空,因为它会抑制本国的金融体系扩张。

假设资源租全部汇回母国,那么,本国的金融体系会有一个更加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即本国金融体系享受更多的经济租。但是,本国为了抑制荷兰病,不得不让相当一部分资源租在境外金融体系流转,这变相地把本该属于本国金融体系的利润让渡给国际金融体系。

那么,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虽然我们不是资源出口国,但是,我们是工业出口大国,也会遭遇荷兰病的困扰。也就是说,我们也要学挪威和沙特,让一部分外汇停留在外部。

在最开始,我们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ps:始于1994年),它要求企业将外汇收入卖给指定银行,旨在集中外汇资源应对短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出口并不强,国家很缺外汇。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2001年底,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一切开始起了变化。随着中国出口份额的增加,中国也开始遭遇荷兰病的威胁。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如上图所示,经历了两波快速的物价上涨之后,我们开始正视“强制结售汇”的弊端。于是,退出“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提上了日程。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上图是deepseek整理的关键节点,2007年首次突破,直到2012年官方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如上图所示,工商银行PE的峰值在2007年底,之后它的股价就陷入了低迷状态。虽然这些年工商银行的EPS一直在增长,但是,股价却一直横盘震荡,PE在2014年和2022年一度到了4倍附近。

结合上述的背景讨论,我们就明白大行股的估值是怎么回事了:

一、2007年之前,中国有十分高的经济增长,并且实行强制结售汇的制度,因此,资本市场给银行股十分高的估值;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二、2007年之后,中国逐步退出强制结售汇制度,开启了藏汇于民的战略,虽然中国经济依旧保持高增长,但是,分给银行的经济租却越来越少,因此,资本市场给银行股的估值越来越低;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在这个阶段有一个词比较流行,金融抑制或者金融压抑。

三、2022年底,中国转型的路径越来越明确——把剩余价值的终端从地产切换成股票,这导致抑制金融部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系统有望形成新的内外动态平衡,于是,开始有了中特估行情;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结束语

在《关于5%经济增速的含义》一文中,我们曾经讨论过,我们是一个工业出口国,我们有十分特殊的剩余价值实现方式。

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在被系统性地重估??

生产法所计量的5%的GDP增长并不是全部依赖内部实现中心来实现的,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外部中心。但是,股票市场的表现主要是反馈内部实现状况,即内需状态。所以,经济数据和我们的体感总是有不小的差距。

你觉得宏观没用,往往是因为你想得不够宏观,你遗漏了更宏大的背景变量。

对称的,我们的银行业所反馈的也不是生产法所计量的5%的GDP增长,还需要考虑到资本回流的情况,如果出口所形成的资本大量留存海外,那么,商业银行的估值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1、我们越来越重视内需,重视老百姓的获得感;

2、我们越来越重视内部实现中心的情况;

3、我们牵引内部剩余价值实现的火车头从地产转移为股权;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大量的资金进入银行板块,重估银行股的估值。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未来剩余价值内部实现的比率更高,且对地产的依赖度大大降低,我们还该给银行低估值吗??

其实,说到最后,就是一个信念的问题,你信不信我们能扩大内循环的比率,你信不信我们能完成剩余价值终点的切换,你信不信我们A股能长牛,如果信,那么,你不应该排斥银行股和保险股的估值重估,二者在逻辑上是相容的,中国金融股的估值在因为系统性的变化而重估。

如果你不信这些,那么,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别人真金白银给你做的一场戏。

最后,发几句牢骚,市场总是有效的,它是真金白银做出来的结果;但是,市场人士的解释总是无效的。大家不要去相信微观个体所给出那些解释,往往是碎片化的,不具备一致性的。

信市场,但不要信市场人士所给出的解释。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5283.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4:16
下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4:16

相关推荐

  • 美股市场这次是反弹,还是反转?

    本周美股市场多日强劲反弹,截至当地周四收盘,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累计上涨6.4%和4.5%。在行业表现方面,受益于中美关税下调,与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紧密关联的行业以及依赖海外进口的行业表现强势,其中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品和电信服务行业跑赢标普500指数,分别累计上涨8.0%、6.8%和5.9%。另一方面,前期表现强势的防御性板块表现靠后,包括…

    2025年5月16日
    4900
  • OpenAI又杀疯了!史上最强o3-pro上线、o3降至“白菜价”

    科技巨头们AI大模型的角逐白热化,OpenAI正以迅猛之势迭代更新。 昨晚,OpenAI又搞出大动作:在ChatGPT 宕机一整晚的同时,“史上最强模型”o3-pro上线,o3大降价80%,不过开源模型却延期了。 Sam Altman为此激动发布长文称,开源模型发布推迟至今年夏末,不过“非常值得等待”。 他还预测,下个10年AI将与以往的任何时期都不同。 o…

    2025年6月11日
    3600
  • “牛市旗手”杀回C位!港A券商股疯涨,机构: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6月11日,港A股券商板块联袂大涨,“牛市旗手”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A股方面,超33亿主力资金涌入证券板块。个股上,截至发稿,兴业证券涨停,信达证券大涨超8%,中国银河、东方财富、光大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等纷纷跟涨。 港股市场中,证券及经纪、中资券商板块涨幅靠前。截至发稿,光大证券涨超6%,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国泰海通等头部券商集体上扬。 政策…

    2025年6月11日
    3300
  • 市场如何定价美国“滞胀”风险?

    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全球市场也度过了黑色星期一,对于市场而言,如今需要厘清的问题很多,但相对清晰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大概率会持续很久,同时会对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因为此,投资者开始纷纷关注美国经济不断上升的“滞胀”风险;当然,有意思的是,市场也开始押注美联储会更快和更大幅度地降息,以抵御经济下行的风险。5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是可以…

    2025年4月8日
    7500
  • 宝尊电商2024年财报:战略转型成效显现 全渠道与品牌管理双轮驱动增长

    在电商服务行业竞争加剧与技术变革交织的背景下,宝尊电商通过持续战略转型逐步构建新的增长动能。 根据宝尊电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公司全年净收入达94亿元,同比增长7%,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扭亏为盈,标志着其从传统代运营向技术驱动型服务商的转型,已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资本市场对宝尊电商的价值重估正在加速兑现。其港股股价自2025年初低点6.97港元…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5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