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主要观点

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高度重视,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声称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预算报告中表示“自治区化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总体来看,各地化债成果主要涉及压降平台数量和债务、降低债务成本、推进隐债化解、清偿拖欠款等方面。

1)江苏、辽宁、吉林、宁夏等地压降平台数量较多,2024年江苏、辽宁、吉林压降平台数量在50%以上,宁夏压降比例达76%,天津清理融资平台75家,吉林、河南分别压降平台187家、118家,宁夏平台债务较峰值下降43%,新疆表示融资平台清退进度居全国前列。

2)江苏、天津、广西、重庆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江苏全省融资平台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60bp,天津隐债平均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重庆2024年平均发行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广西新发债券平均利率下架303bp,大幅降低了付息压力。

3)吉林、广西、宁夏隐债化解进度靠前。1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隐债化解进度,其中吉林存量隐债较“331”压降80%,82.9%的市县区隐债清零;广西隐债余额较2018年减少70%以上;宁夏隐债超额化解,规模较2023年3月末下降78%。

2024年化债工作有力开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地方积极利用各类化债工具。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各地化债的“工具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地方加强债务监测、显性债务置换、盘活资产资源、债务重组、应急资金等。

1)多地强调全口径常态化监管债务,辽宁、吉林、安徽、云南等地定期开展债务摸排。

2)2024年政府显性债务的化债额度主要有三部分,盘活结存限额4000亿(实际发行4890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和2万亿化债专项债。加总三类化债地方债,重点地区占比32%,而2023年特殊再融资额度明显倾向重点地区,重点地区额度占70%。

3)吉林、湖北等五个地区提及盘活存量资产的化债方法。由于2024年收入端承压、支出压力较大,地方明显加大了盘活资产的力度,2024年非税收入同比达25.4%。

4)重庆、天津、内蒙古和广西的预算报告中强调通过展期重组化解债务风险,债务重组主要是对存量债务展期和降息,核心是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让利,其中天津表示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推动隐债缓释及平台经营性债务贷款重组。

从2025年各地的化债安排来看,各地依旧把化债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和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5年,地方对化债工作依旧高度重视,1)持续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总基调不变。2)多数地方提到完善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债务情况将更全面、更及时。3)各地对新增隐债和虚假化债措辞更加严厉,北京、河北、山东等把不新增隐债作为“铁的纪律”,河北、吉林、贵州等地将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4)各地普遍强调加快融资平台的退出和转型,压降融资平台数量、推动平台市场化转型,其中江苏、江西强调防止企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化,江苏严禁新设融资平台。5)重庆表示要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表述较为特殊,关注重庆后续对于化债和支出的变化。

地方债务化解有序推进,但多地表示2024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化债任务较重,预计2025年地方财政形式依旧严峻,持续推进化债工作的背景下,财政发力仍受限。2024年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总体来看,收入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弱势运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回落,而支出端,强化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三保”、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因此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尤其是基层财政运行较为困难。其中,不少地区表示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化债任务较重、债务风险依旧较高。对于2025年,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国内基本面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叠加外贸不确定性增强,非税收入挖掘空间有限,收入端增长或疲弱;另一方面,支出压力较大,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消费和扩投资的支出需求更大,同时民生、化债、基层“三保”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北京、浙江、河南、海南、甘肃、新疆均表示2025年财政支出腾挪空间有限。在化债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5年地方财政发力仍面临掣肘。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财政收入超预期

报告正文

1. 2024年各地化债成果

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高度重视,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声称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2024年,各地普遍对化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部分区域化债成果显著,内蒙古预算报告中表示“自治区化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总体来看,各地化债成果主要涉及压降平台数量和债务、降低债务成本、推进隐债化解、清偿拖欠款等方面。

1)江苏、辽宁、吉林、宁夏等地压降平台数量较多。12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2024年的压降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进展,其中江苏、辽宁、吉林压降平台数量都在50%以上,宁夏压降比例达76%,天津清理融资平台75家,吉林、河南分别压降平台187家、118家,宁夏平台债务较峰值下降43%,新疆表示融资平台清退进度居全国前列。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2)江苏、天津、广西、重庆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在广谱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下,叠加地方加大化债力度,地方债务成本普遍压降,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明确公布了2024年债务成本压降的成果,其中江苏全省融资平台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60bp,天津隐债平均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重庆2024年平均发行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广西新发债券平均利率下架303bp,大幅降低了付息压力。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3)吉林、广西、宁夏隐债化解进度靠前。1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隐债化解进度,其中吉林存量隐债较“331”压降80%,82.9%的市县区隐债清零;广西隐债余额较2018年减少70%以上;宁夏隐债超额化解,规模较2023年3月末下降78%。

3)吉林、广西、宁夏隐债化解进度靠前。16个地区在预算报告中提及隐债化解进度,其中吉林存量隐债较“331”压降80%,82.9%的市县区隐债清零;广西隐债余额较2018年减少70%以上;宁夏隐债超额化解,规模较2023年3月末下降78%。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2. 2024年地方化债“工具箱”

2024年化债工作有力开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地方积极利用各类化债工具。根据预算报告的表述,2024年各地化债的“工具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地方加强债务监测、显性债务置换、盘活资产资源、债务重组、应急资金等。

首先,2024年多地强调全口径常态化监管债务,辽宁、吉林、安徽、云南等地定期开展债务摸排。2024年,多地开展和推进全口径常态化地方债务监管,例如甘肃预算报告中提及,构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紧盯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重点领域,动态统计分析,加强预警提示,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除了常态化的监测之外,部分地区通过定期摸排加强债务监管,例如辽宁2024年开展政府隐性债务“大起底”式核查专项行动,安徽按季度开展融资平台债务统计监测,云南按旬、月、季调度研判各地政府债务风险情况,督促落实化债任务。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其次,大规模的显性债务化债额度是地方偿债的重要资金来源,2024年非重点地区获得的化债额度比重较2023年明显提升。2024年政府显性债务的化债额度主要有三部分,盘活结存限额4000亿(实际发行4890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和2万亿化债专项债。1)对于缺少“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重点地区占比23%,非重点地区占77%。2)对于2万亿化债专项债,重点地区占35%,非重点地区占65%,其中江苏、贵州、四川、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发行规模较大,或主要与地方隐债规模及财力相关。3)相较2023年,非重点地区获得的化债额度明显提升,加总三类化债地方债,重点地区占比32%,而2023年特殊再融资额度明显倾向重点地区,重点地区额度占70%。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此外,盘活国有资产也是2024年地方化债的重要手段之一。2024年3月6日,财政部在记者会上再次提到“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在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吉林、湖北等五个地区提及盘活存量资产的化债方法。实际上,由于2024年收入端承压、支出压力较大,地方明显加大了盘活资产的力度,2024年非税收入同比达25.4%。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另外,重庆、天津、内蒙古和广西的预算报告中强调通过展期重组化解债务风险。债务重组主要是对存量债务展期和降息,核心是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让利,天津、内蒙古、重庆和广西的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均提到了债务重组的措施,其中天津表示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推动隐债缓释及平台经营性债务贷款重组。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3.
2025年地方化债怎么看?

从2025年各地的化债安排来看,各地依旧把化债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和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5年,地方对化债工作依旧高度重视,普遍强调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严禁新增隐债和化债不实、加快融资平台退出和转型,此外江苏等地强调防止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重庆表示要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

1)持续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总基调不变。

2)多数地方提到完善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债务情况将更全面、更及时。

3)2025年,各地对新增隐债和虚假化债措辞更加严厉,北京、河北、山东等把不新增隐债作为“铁的纪律”,河北、吉林、贵州等地将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4)各地普遍强调加快融资平台的退出和转型,压降融资平台数量、推动平台市场化转型,其中江苏、江西强调防止企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化,江苏严禁新设融资平台。

5) 重庆表示要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与其他区域相比表述较为特殊,关注重庆后续对于化债和支出的变化。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4. 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压力

地方债务化解有序推进,但多地表示2024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化债任务较重。2024年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总体来看,收入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弱势运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回落,而支出端,强化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三保”、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因此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尤其是基层财政运行较为困难。其中,不少地区表示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化债任务较重、债务风险依旧较高。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展望2025年,地方财政形式依旧严峻,持续推进化债工作的背景下,财政发力仍受限。各地普遍表示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 ,内需不足、外贸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市场未见明显起色,非税收入挖掘空间有限,收入端增长或疲弱;另一方面,支出压力较大,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消费和扩投资的支出需求更大,同时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支出、化债刚性支出、基层“三保”支出等持续增长,北京、浙江、河南、海南、甘肃、新疆均表示2025年财政支出腾挪空间有限。在化债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5年地方财政发力仍面临掣肘。

国盛固收: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财政收入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盛证券2025年2月16日发布的《从各地预算报告看化债》,报告分析师:杨业伟 S0680520050001,王春呓 S068052411000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522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05

相关推荐

  • 靠投资赚翻了,中金Q1净利润暴增近65%!

    4月28日晚间,中金公司公布一季报。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7.21亿元,同比增长47.6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2亿元,同比增长64.85%。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金融工具投资产生的收益净额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加。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7.93亿元,同比减少31.38%;基本每股收益:0.38元,2024年同期为0.22元;总资产约…

    2025年4月29日
    9800
  • 315曝光冲击波,这些A股公司中招,交易所紧急问询!

    每年315,都是消费者的维权盛宴,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那就是一场“排雷”风暴。 今年的曝光力度与涉及广度远超预期,从卫生用品到家电维修,从金融借贷到食品安全,一场席卷多个行业的信任危机正在上演。 更令人瞩目的是,多家上市公司因间接或直接关联被推至风口浪尖,监管部门连夜出击,资本市场风声鹤唳,其中包括,稳健医疗、百亚股份、浪莎股份。 稳健医疗(全棉时代母公司)…

    2025年3月25日
    8200
  • 中信证券:需求和供给多因素拉动风电行业景气度

    本次国电投风机中标价回升确立国内风机涨价趋势,叠加风电供需双向复苏、“双海”打开长期空间,我们认为风电有望开启持续性行情,带动板块业绩与估值同步修复。25Q2零部件及整机景气度较高,零部件量价集中释放,风机年内盈利修复趋势确立。我们建议优先关注涨价弹性较大及海外布局领先的风机企业,以及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深度收获本轮产业链涨价零部件龙头企业。 ▍风机招标价继…

    商业 2025年6月18日
    6000
  • 如何交易反内卷?

    “反内卷”政策强度不断升级,有望成为持续投资主线。长期看,反内卷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绩效考核机制,让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产能出海。短期看,当前落地政策尚未全面出台,整体仍处于交易预期阶段,持仓相对出清的低位周期制造品种有望成为交易主线。我们通过构建“内卷”程度、扭转潜力的量化指标,对周期制造类中信二级行业进行打分排序,当前“内卷”程度高+扭转潜力大的行…

    商业 2025年7月25日
    5200
  • 不降息!中国3月1年期、5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维持不变。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2024年11月以来,LPR已​连续第5个月维持不变。 回顾2024年全年,LPR共调整了3次。1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了35BP;5年期以上LPR利率累计下降了…

    2025年3月25日
    7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