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护城河”去哪了?

美团的“护城河”去哪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作者:山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美团贡献了一份迄今为止本季度讨论度最高的财报。

尽管大家对于美团二季度财报的“差”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差——本以为能考个61分,结果拿反了,原来是19分。

重点数据有两个:

1. 经营利润几乎是“脚斩”:2025年Q2经营利润为2.26亿元,利润率0.2%。相比于去年同期112.57亿元的经营利润,整整少了110亿,同比减少98%。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外卖行业竞争激烈”。更为扎心的是,美团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王兴在随后的电话会上明确表示:“美团预计三季度核心商业业务会因战略投资而出现‘重大亏损’。”

也就是说,仗是一定要打下去的,钱不钱的不重要了。

2.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环比增长仅有1.6%,这一数据在2024年Q2的财报中为11.1%。

这一数据被很多人忽略了,但仔细分析起来比上一个还要扎心。

这说明京东和阿里对美团的狙击是非常有效的,也间接反映了美团的“护城河”的水可能只没过脚脖子。

美团最大的危机在于,敌方发起的“外卖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用户的“心智”——很多用户多年来习惯性认为“美团=外卖”。如今被攻破了,哪怕像我这种一个月吃不上几顿外卖的人,在选择外卖时,也习惯货比三家,哪家便宜用哪家。

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刘强东,在美团大杀四方、如日中天之时,刘强东精准找到了口子,成功把美团拖下水。

美团的“护城河”去哪了?

京东点了一把火,照亮了阿里的路。相较于京东而言,阿里的弹药更为充足,账面上有3600多亿元现金储备(现金+短期投资),远远领先于美团和京东。

据高盛统计,在这场竞争中,美团、京东、阿里三家单月可能最多要消耗掉250亿元人民币。雷军造车三年,也才花了300亿元。

但对于阿里和京东而言,他们显然看中的并不是外卖业务,而是点外卖的“人”。用外卖业务的“高频”带动电商业务的“低频”,才是阿里和京东愿意花大价钱来争夺市场的真正原因。

但我认为,在美团上奏效的“高频打低频”模型未必适合电商平台。原因有三:

一是任何产品模型(商业模型)的基础是用户需求,腾讯一直流传着经典的“马氏三问”,相传这是马化腾在产品评审时经常问的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便是:

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

价格战并不能解决用户需求的痛点。大战结束之后,无非尘归尘、土归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比如当年的打车APP之战、美团经历过的“百团大战”。

二是,“流量思维”并不总是正确的。“高频打低频”在美团上获得了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业务的强相关性——“即时满足”。越接近“即时满足”的业务板块,从外卖引流的转化率越高。

电商平台虽然也是“卖货的”,但并不是“即时满足”,这与外卖流量并不是强相关的。

因此,我做个大胆的猜测:外卖业务并不一定真的能为阿里、京东带来如期可观的收益。

三是,美团是有护城河的,只是它的护城河不是用户,也不是骑手,甚至都不是商家,而是庞大的基建——包括数据、算法、系统和深入十八线小镇的地面部队,这些才是阿里、京东在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对于这一点,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更具体:“我给指定用户发一张奶茶券,同时指定至某一款产品,然后引导用户去哪个店自提,这后面需要很强的系统能力,这一系列都需要开发。当然他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开发。你可以拭目以待,看友商会不会跟进”。

美团对于线下店铺运营的颗粒度在行业内是最高的。这是王莆中说出上述话的底气。

总的来说,外卖是一个精细且薄利的商业模式,是苦生意。

外卖三兄弟已经干碎两家了,现在就等阿里了,周五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作者:山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45397.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585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8月29日

相关推荐

  • 景区里挂红灯笼,谁研究出来的?

    作者 | Tniniuo 编辑 | Sette 1.红灯笼泛滥,廉价装饰的审美疲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景区特别热衷挂红灯笼。 步行街里挂、古镇里挂、城隍庙里也挂。 不是挂几只点缀一下。是挂了一排又一排,一串又一串。景观角度都给你盖上。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也不分节日。 社媒上关于这事的吐槽也是一大片,仿佛景区里没这些灯笼就不行。 这背后折射的问题,其实是现…

    财经 2025年6月13日
    11500
  • 钉钉无招:做AI要拒绝傲慢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8月25日,在阿里杭州总部,虎嗅见到了钉钉CEO无招。 这是他离开钉钉五年,回归后首次面对媒体,也是他在48岁本命年的一次敞开心扉。上一次虎嗅和无招交流,还是2023年11月,当时无招从阿里离职创立两氢一氧,并开始关注跨境的机会。 无招说,他对于AI的深度思考,是源自创业时期,那个时候的一段国外之旅:当时两…

    2025年8月26日
    1900
  • 1000万美金首付款,辉瑞“断送”重磅炸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作者:郑晓 2021年4月,一笔不起眼的BD交易在美国悄然完成。 Celcuity宣布与辉瑞达成全球许可协议,获得泛PI3K-mTORC1/2抑制剂gedatolisib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由于gedatolisib尚处早期阶段,属于被辉瑞放弃的管线,因此交易价格极其划算:前期付款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现…

    2025年8月8日
    3800
  • “一药双价”引危机,悦康药业业绩连降“紧箍咒”难解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孟祥娜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悦康药业正面临种种挑战。 3月中旬,悦康药业发布了2024年财报。近年来,悦康药业业绩已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年报显示,其营收降至37.81亿元,同比减少9.9%;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减少33.05%。 核心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深陷舆论漩…

    财经 2025年4月5日
    9700
  • “短剧大战”下半场:抢人、抢钱、抢IP | 年中观察

    短剧赛道再“洗牌”。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文娱组 “中国男子在北美拍短剧,从交不起房租到北美行业第一”。最近,中国电影人高峰在美国拍短剧年入千万的故事登上多平台热搜。 据媒体报道,高峰入局短剧行业一年,他的公司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短剧承制方之一。2024年制作了45部短剧作品,远超同行年产10到15部的水平,累计票房超过7000万美元;其中,…

    财经 2025年7月30日
    6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