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价50年国债?

主要观点

近期50年国债表现亮眼,与30年国债利差持续压缩,在低票息时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易品种。50年与30年债利差从6月16日的15.6bps下降至7月4日的8.4bps,累计下降7.2bps,目前50-30年国债利差已经降至2023年以来均值以下。而且从存量来看,50年国债当前存量已经达到1.3万亿,已经是具有相当体量的投资品种。那么未来50年国债是否还具有超额收益,蕴含的更多是风险还是机会?我们尝试基于对50-30年国债利差定价基础上,来对50年国债投资价值进行分析。

首先,基本面角度对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备解释力。虽然基本面对其他期限利差有一定影响力,但进入超长端之后,无论是基本面表征指标PMI,还是物价指标CPI与PPI,与50-30年国债利差在近几年都不具备显著的相关性,显示基本面对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备解释力。这也显示,50-30年利差更多反映资产属性差别,与基本面变化并没太大关系。

其次,伴随近期50年国债持续走强的,是换手率的大幅攀升。2023年以来,超长债换手率出现大幅攀升,以新券衡量50年国债换手率、以最新7只券衡量30年国债换手率,50年国债换手率在今年6月甚至超出30年国债,月度换手率达到7.5%。计算50年与30年国债换手率差额,可看出近期其与50-30年国债利差有一定相关性。这反映随着50年国债流动性的提升,其流动性溢价明显下降,进而利差出现趋势性压缩。

再次,股市反映的风险偏好会影响50-30年利差,与其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股市走势反映风险偏好,进而间接影响到超长债的配置意愿,进而改变超长债期限利差。历史经验看,50-30年国债利差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有一定正相关,这显示30年国债能够更多代表市场的风险偏好。但后续随着50年国债流动性的提升,这种关系是否发生变化有待继续观察。

最后,资金价格会影响整体曲线斜率,50年债券供给也会对利差有一定影响,但关系并不是很显著。从经验数据来看,50年与30年国债利差与R007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显示资金价格对曲线斜率存在一定影响。今年二季度资金价格有所回落,曲线斜率有所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超长端斜率水平。但总体相关性并不是很显著。而逻辑上,相对供给增加导致超长债期限利差上升这是正常情况,但实际情况来看,50年和30年国债净融资以及两者净融资差额和50-30年国债利差的相关性均较弱,但其确实对去年以来的利差有较强影响。

我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定价模型。我们以R007月均值、50年与30年国债月度净融资差额、30年与50年国债月均换手率差额以及Wind全A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50-30年国债利差进行回归解释。从回归结果来看有相对较强的解释能力,四个变量均对超长债期限利差有较强的解释力。

当前50-30年国债利差处于中性水平,继续压缩空间有限,但调整压力同样不大。6月50-30年国债利差拟合值为4.9bp,略低于当前的8.4bps。若后续几个月假定50和30年国债换手率为过去两月均值,R007在1.5%的水平,股指保持当前水平,并按债券发行计划推算净融资,后续几个月50-30年国债利差拟合值在7.4bps左右。而当前50-30年国债利差8.4bps,相差有限。因而,当前50-30年利差处于中性水平,继续压缩空间有限。但在流动性持续宽松,50年持续活跃情况下,调整风险同样有限。

风险提示:基本面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经验数据适用性可能有限。

近期50年国债表现亮眼,与30年国债利差持续压缩,在低票息时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易品种。50年与30年国债利差从6月16日的15.6bps下降至7月4日的8.4bps,累计下降7.2bps,考虑到较高的久期,50年国债在过去近20天超额收益明显。目前50-30年国债利差已经降至2023年以来均值以下。而且从存量来看,50年国债当前存量已经达到1.3万亿,已经是具有相当体量的投资品种。那么未来50年国债是否还具有超额收益,蕴含的更多是风险还是机会?我们尝试基于对50-30年国债利差定价基础上,来对50年国债投资价值进行分析。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首先,基本面角度对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备解释力。虽然基本面对其他期限利差有一定影响力,但进入超长端之后,无论是基本面表征指标PMI,还是物价指标CPI与PPI,与50-30年国债利差在近几年都不具备显著的相关性,显示基本面对50-30年利差基本不具备解释力。这也显示,50-30年利差更多反映资产属性差别,与基本面变化并没太大关系。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其次,伴随近期50年国债持续走强的,是换手率的大幅攀升。2023年以来,超长债换手率出现大幅攀升,以新券衡量50年国债换手率、以最新7只券衡量30年国债换手率,50年国债换手率在今年6月甚至超出30年国债,月度换手率达到7.5%。计算50年与30年国债换手率差额,可看出近期其与50-30年国债利差有一定相关性。这反映随着50年国债流动性的提升,其流动性溢价明显下降,进而利差出现趋势性压缩。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再次,股市反映的风险偏好会影响50-30年利差,与其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股市走势反映风险偏好,进而间接影响到超长债的配置意愿,进而改变超长债期限利差。历史经验看,50-30年国债利差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有一定正相关,这显示30年国债能够更多代表市场的风险偏好。但后续随着50年国债流动性的提升,这种关系是否发生变化有待继续观察。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最后,资金价格会影响整体曲线斜率,50年债券供给也会对利差有一定影响,但关系并不是很显著。从经验数据来看,50年与30年国债利差与R007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显示资金价格对曲线斜率存在一定影响。今年二季度资金价格有所回落,曲线斜率有所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超长端斜率水平。但总体相关性并不是很显著。而逻辑上,相对供给增加导致超长债期限利差上升这是正常情况,但实际情况来看,50年和30年国债净融资以及两者净融资差额和50-30年国债利差的相关性均较弱,但其确实对去年以来的利差有较强影响。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我们尝试构建定量的定价模型。我们以R007月均值、50年与30年国债月度净融资差额、30年与50年国债月均换手率差额以及Wind全A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50-30年国债利差进行回归解释。我们选取2021年以来的月度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有相对较强的解释能力,拟合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50-30年利差的变化。其中,四个变量均对超长债期限利差有较强的解释力。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如何定价50年国债?

当前50-30年国债利差处于中性水平,继续压缩空间有限,但调整压力同样不大。6月50-30年国债利差拟合值为4.9bp,略低于当前8.4bps的水平。如果后续几个月假定50和30年国债换手率与过去两月均值持平,R007在1.5%的水平,股指保持当前水平,并按债券发行计划推算净融资,后续几个月50-30年国债利差拟合值在7.4bps左右。而当前50-30年国债利差8.4bps,相差较有限。因而,当前50-30年利差处于中性水平,继续压缩空间有限。但在流动性持续宽松,50年持续活跃情况下,调整风险同样有限。

风险提示:基本面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经验数据适用性可能有限。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7月7日发布的研报《如何定价50年国债》,分析师:杨业伟S0680520050001梁坤 S0680123090006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4363.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9日 下午3:21
下一篇 2025年7月9日 下午3:22

相关推荐

  • 下半年:还将出台哪些新政策?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那么,今年下半年必须确保全年5%增长目标的实现,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不会减弱。从惯例看,每个季度的首月都有重要会议来评估过去一段时期以来的经济形势,并明确该季度或下半年的政策导向。那么,7月末的政治局会议将明确对下半年经济政策指引,本文探讨下半年将会出台哪些增量政策。 上半年经济增速好于预期 …

    2025年7月23日
    6000
  • 中信证券:“出海”也是“反内卷”

    A股继港股后也逐步转为增量市场,最重要的是不断寻找新的存在预期差且未来能够形成资金共识的板块,中报季后的出海可能是新的方向。 从中报预告来看,出海依旧是强劲的业绩超预期线索之一;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出海对企业ROE和利润率的抬升作用明显,出海本身也是积极“反内卷”并提高利润率的一种形式;从未来的趋势来看,一旦讲通全球收入敞口逻辑,会带来股票端配置的稳定性和…

    商业 2025年7月20日
    5600
  • 早报 (07.26)| 纳指、标普又创新高!大规模裁员,芯片巨头股价下挫;证监会最新发声

    1、特朗普大谈关税动向:将发出近200封关税信函。有些信函中会写明关税税率为10%或15%。 另外关于与欧盟的关税,特朗普表示,美欧达称降低关税的贸易协议几率只有五成,后改口称或可达成,预计多数协议8月前完成。 2. 特朗普:正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次级制裁。 3、美国英特尔公司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净亏损进一步恶化。公司还宣布启动重组计划,除了已启动裁员15%…

    2025年7月27日
    6400
  • AI进化论:AI重构资本开支,国产云侧硬件景气上行

    近半年来国内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头部科技企业,对AI大模型及基于大模型的商业化创新,释放出更强的探索意愿与信心。DeepSeek进一步引发了全球对“中国AI”能力认知的深刻重构,在此契机加持之下,国内头部CSP厂商掀起阵阵投资浪潮,我们预计其资本开支有望在AI驱动下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从数据中心投资结构来看,我们判断在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领域的国内主流供应…

    2025年3月25日
    9100
  • 中信证券:打造平台型企业,关注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并购整合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并购整合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大势所趋,通过收并购,企业可以获取先进技术、补齐产品线、实现客户协同、提升市场占有率,打开市值天花板。建议关注平台化布局领先的、有较强并购整合能力的企业。 ▍半导体设备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收并购助力半导体设备市场头部集中化。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前5名的半导体设备厂商AMAT(应用…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8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