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7月3日通过“大而美”法案。根据法案,债务上限将提高5万亿美元,美债或将受到供给端冲击。美国国会众议院对总统特朗普的大规模减税及支出法案,即“大而美”法案进行最终表决投票。法案以218票支持、214票反对得以通过。该法案将送至白宫,在经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后正式颁布。按提出该法案的共和党方面的说法,该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此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传统基线下的评估则认为,“大而美”法案将在未来10年新增2.8万亿美元赤字。法案计划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并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这将直接导致美债发行规模激增,市场短期需消化的债券供给量将创历史新高。
“美债危机”本质上是美国两党政治博弈的产物,并非真正的主权信用风险。正如我们在报告《美债危机下的债市配置:风险被高估,美债仍具备配置价值》提到,自1917年设立债务上限以来,美国国会已累计超过七十次提高或调整债务上限,每一次危机最终都通过国会妥协、提高上限得以解决。无论是1979、2011还是2023年,虽然市场担忧违约风险,但美国从未发生过实质性的主权债务违约,其相关的风险事件多为技术性违约或评级下调,未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冲击。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债违约的概率极低,危机的本质是财政政策分歧下的政治工具,而非偿付能力危机。
债务上限临近往往最终通过提高上限缓解,债务问题不断延后。当前美国债务上限再度提升,短期违约风险解除,但随之而来的,是美债供给端的显著冲击,短期美债利率有上行压力,关注10Y美债利率上行至4.5%后美联储的降息抉择。每当债务上限临近,财政部会采取非常规措施(比如动用TGA账户、暂停部分政府基金缴款等)以维持支付能力,国会则在最后时刻达成妥协,避免违约发生。这一机制虽然保障了短期稳定,但也导致债务问题被不断“延后”,而非根本性解决。当前,美国债务上限再度提升,短期违约风险解除,但随之而来的,是美债供给端的显著冲击。2025年美债到期高峰叠加财政赤字持续扩大,财政部势必加大国债发行规模以满足资金需求,而国债供给的增加将直接推升美债收益率,尤其是在美联储缩表、边际买家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市场对新增供给的吸纳能力成为关键变量。美国国债供给弹性上升,利率对发行量变化的敏感度显著增强,提升期限溢价,驱动中长期美债利率上行,进而影响全球资产定价。
美债危机的实质风险有限,历史上均通过提高债务上限解决,短期违约概率极低。但债务问题的延后带来供给端冲击、利率上行压力、财政可持续性担忧及市场风险溢价上升等一系列中长期风险。未来,若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务扩张趋势延续下去,相关风险或将逐步累积并外溢,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超预期,美联储降息超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大而美”如何影响美债:当前风险与后续影响》,报告分析师:唐元懋、王一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