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多地已开始为此进行项目储备。参考我国历史上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经验,本文对2025年再次启用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行展望:一是首批资金规模5000亿,后续仍有概率加码。二是除稳增长,本次政策工具的目标可能更加侧重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消费。三是区域投向将进一步向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倾斜。四是在财政贴息的情况下,我们测算本次工具融资成本或不到1%。五是乐观预计可带动2到3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但可能有挤出效应,实际影响或小于该测算。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多地已开始为此进行项目储备,国家发改委预计在6月底前完成项目报备。

政策性金融工具是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而创设的特殊融资工具,通常由政策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募集资金,财政部给予贷款贴息,具有“准财政”的属性。相较于其他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还具备实施灵活、快投放、低成本、长期限和高乘数等明显优势。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我国历史上曾两次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分别是2015到2017年推出的2万亿专项建设基金和2022年两批共74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本文旨在通过历史复盘,对2025年再次启用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行展望:

第一,资金规模上,首批5000亿,后续仍有概率加码。5月22日四川省宜宾市国资委网站显示“国家于今年4月底设立5000亿元新工具”。后续来看,一方面,2015年在推出了首批专项建设基金后,连续四个季度对政策进行了加码,3年七批共2万亿规模;2022年的7400亿资金同样为两批3000亿+4400亿分别到位。另一方面,今年资产荒情况或好于2022年和2015年政策推出时,而确保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项目是政策加码的前置条件。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第二,除稳增长,本次政策工具的目标可能更加侧重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消费。市场预期本次工具仍有相当比例用于传统基建,但我们预计今年政策投向将出现变化,其中对于科技创新和消费的支持力度或明显增强。一是根据地方政府申报的观察,多地提到今年工具的主要投向是数字经济、⼈⼯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等八大领域。二是从历史演变来看,2015年到2022年的项目中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三是过去两轮政策主要是为对冲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的严峻形势,而今年政策背景或具备更强的科技创新与扩大内需战略考虑。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第三,区域投向将进一步向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倾斜。近年来,政策层明确要求“经济大省挑大梁”,尤其是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的担当。对应地,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也给予了经济大省更多的资源倾斜。参考2022年经验,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和四川五省合计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达到约3300亿元,占全国额度的46%。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第四,假设财政贴息,我们测算本次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或不到1%。这一水平不仅低于当前市场利率和2022年工具的融资成本(约1%~1.5%),也低于全国设备更新贷款利率(约1.5%)。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第五,参考历史经验,预计政策可带动2到3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但考虑挤出效应,实际影响可能低于这一测算。2015年和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乘数约为4到6倍,因此我们预计5000亿元能带来约2万亿到3万亿的投资额。但实际上,政策存在对专项债项目的挤出,因此实际影响或低于该测算。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

▍风险因素:

海外地缘政治超预期扰动;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改善不及预期;国内政策落地和效果不及预期。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6月25日发布的《政策组合拳系列之十一—以史为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展望》,分析师:杨帆S1010515100001、于翔S1010519110003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2255.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3:29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3:29

相关推荐

  • 7月政治局会议点评:政策连续,兼顾长短

    ·投资要点 · 政策依旧留有后手,密切关注外部风险可能的反复和国内基本面的变化,以及“十五五”规划中确定性的产业线索。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2025年10月召开中共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并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总的来看有三个特征:一是对内外部形势的判断相较4月政治局会议更加积极;二是强调政策连续性,下半…

    2025年7月31日
    4000
  • 国君策略:反弹之后,股指料将横盘震荡

    摘要 大势研判:快速反弹后,股指将横盘震荡。国泰君安策略是少数旗帜鲜明判断“股市料将在农历春节前企稳”,以及坚定指出“持股过节,企稳反弹科技为要,并扩围港股”的团队。春节后,我们明确判断,“看好春节-两会窗口期,科技依然是先锋”,引领了市场共识的形成。我们对后市的看法如下:1)决策层对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态度的积极转变,以及中国AI产业趋势的出现,维持2025…

    2025年3月25日
    10600
  • “美国例外论”反转

    核心观点 “美国例外论”缘起。“美国例外论”代表一类观点,即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美元资产具备独特优势,使其在全球周期中持续跑赢其他市场。这一观点在2023-2024年得到强化。美元资产亮眼表现的背后,确映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和科技发展的优势。1)经济:美国经济保持高于疫情前水平的高速增长,“例外地”免疫于疫情后的疤痕效应。2)政策:美国财政刺激“例外地”突破传统…

    2025年3月25日
    10600
  • 关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引子 尽管关税战让美国的衰退预期不断加重,但是,十年美债利率却快速飙升,从3.90%附近迅速飙升至4.50%附近。这是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著名投资人Peter Schiff在X上发了一段有些危言耸听的话,大意是: 如果明天早上不紧急降息并宣布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明天可能会出现 1987年式的股市崩盘。 一时间很多投资人开始讨论美国长期债券的潜…

    2025年4月10日
    7200
  • 全球变局下的金融:促改革、扩开放、重科创

    投资要点2025陆家嘴论坛于6月18日上午开幕,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金融体系:关注全球治理。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继续朝着少数几个主权货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进。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国际金融组织需要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此外,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航贸区块…

    商业 2025年6月18日
    7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