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1+6”体系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

核心观点

事件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观点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的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6”政策措施,与资本市场“1+N”体系一脉相承,一系列系统性的协同举措,深刻体现了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坚定决心,为构建更具包容性、适应性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制度包容性显著提升,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

重启并优化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提升市场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关键一步。新标准直击前沿科技早期盈利难的痛点,为真正有核心技术、有远大前景但短期未能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打开了直接融资的大门,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生命周期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体现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的决心。在科创板内部设立科创成长层,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引导资本向核心技术企业倾斜,既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也是制度精细化设计的重大突破。科创板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技术成熟度和风险特征进行立体分层,能更精准地识别和匹配处于高速成长期、研发投入巨大、技术领先但可能尚未盈利的优质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制度环境,是为企业提供全链路资本市场服务支持的重要起始点。

六项配套措施务实有力,直指关键痛点

本次配套措施引入专业投资者制度,吸引更多具备专业判断能力和风险承受力的长期资本进入科创板,能有效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和稳定性,为高成长、高风险的科创企业提供更匹配的资金来源。另外,通过丰富科创板相关的ETF和其他衍生品,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提升市场的吸引力和流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在提升包容性的同时,同步强调强化信息披露和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展现了监管层精准的平衡能力,确保了市场的透明度,引导投资者理性认识风险,为包容性制度的稳健运行筑牢了安全垫。本次明确将科创板作为深化改革的主阵地和试验田,体现了改革策略的延续性和聚焦性。前期积累的经验将得到深化应用,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目标更加聚焦于服务科技创新。

“1+6”组合拳彰显系统性思维币

“1”与“6”并非孤立,而是环环相扣、互为支撑的系统工程。从发行上市、交易机制、投资者结构、产品供给、风险管理到后端保护,本次科创板改革为科技企业提供的全链条优化服务,旨在构建一个支持科技创新的完整生态闭环。“1+6”改革方案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落子。通过提升制度包容性、精准服务科创企业、优化市场生态、平衡改革与稳定,为资本市场支持全面创新描绘了清晰路径。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科创成长层作为增量改革载体,试点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如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短期试点成熟后,可以向主板推广,推动全市场制度适配性提升。科创成长层和其他板块功能互补,针对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硬科技企业,能避免优质企业因盈利门槛外流。未盈利企业可在成长层渡过研发高风险期,经过孵化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盈利达标后转至科创板主层或主板,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多层次支持链条,促进资本市场各板块良性互动。专结合IPO预先审阅机制,优质企业上市时间或进一步压缩,审核效率进一步提升。

投资者构成视角来看,政策明确引导“耐心资本”通过专业机构入场,为企业提供5-10年的研发周期支持,缓解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阶段的资金压力。企业上市后,专业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可稳定二级市场,减少投机资金跟风导致的股价异动,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性。

本次科创板改革不仅将极大提振科创企业和创投机构的信心,吸引更多全球创新要素汇聚中国,也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科技创新红利创造了更丰富、更规范的机会。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为更加包容、更趋稳健的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提供新动能。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存在时滞,科技研发进展突破效率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注:本文来自东吴证券于2025年6月19日发布的《【东吴芦哲】“1+6”体系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分析师:芦哲 S0600524110003;潘京 S060052412001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061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

  • 港股收评:恒指涨0.57%,大金融火热,内房股强势

    7月10日,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上涨0.57%及0.83%,恒指重返24000点上方,恒生科技指数跌0.29%。 盘面上,大金融股(银行、保险、券商)集体上涨助力大市午后进一步抬升;受市场传闻影响,内房股涨幅持续扩大;“反内卷”行情如火如荼,光伏股、钢铁股、建材水泥股持续涨势。另一方面,美国对铜征收进口关税令铜价下跌,铜业股全天弱势,…

    2025年7月10日
    4200
  • 万亿蓝图难落地,马斯克政府效率部改革遇阻的深层困局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政府效率部作为特朗普“反建制”思想与马斯克“去监管”诉求一拍即合的产物,在特朗普2.0政策中得以快速落地。其主要目标为,在2026年7月4日前将联邦机构的数量从400多个合并到99个,同时减少1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政府效率部目前举措依据两大核心逻辑:一是通过精简人员支出、中止资金拨付起到“节流”的作用。二是通过获取访问权限实现追踪资金…

    2025年3月25日
    13800
  • 全球资本市场震荡,银行理财成资产配置新宠

    导语: 近日,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之下,全球资本市场经历大幅震荡。今天亚太市场更是遭遇“黑色星期一”,港A股全线杀跌。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激增,稳健理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不过,无论是定期存款、货币基金,还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在当前金融市场下,随着利率走低以及债市波动,不同稳健理财品类在收益与安全性上拉开差距。不同产品在收益、风险、流动性等方…

    2025年4月7日
    10300
  • 微脉冲刺港股IPO,专注于医疗AI,三年亏7.6亿元

    今天对于港交所而言颇具历史意义。 5家IPO公司齐聚港交所敲锣,分别是蓝思科技、极智嘉、讯众通信、FORTIOR(峰岹科技)和大众口腔。 港交所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2018年7月12日,当时有8家公司同时敲锣,此后经历潮起潮落,7年后的今天又重现了5锣齐响的盛况。 最近港股医疗板块持续高温,新股也不例外,今天上市的大众口腔早盘一度冲高近35%;下午开盘后,恒瑞…

    2025年7月9日
    5200
  • 非农为啥“吓不到”市场?

    昨晚的数据和市场表明,“心理建设”做得好,数据冲击变成“宝”?前有ADP数据明显走弱,后有WSJ等媒体强调即使数据超预期、就业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好;而6月非农确实也十分“配合”:有惊喜,相比不足11万新增非农的预期,6月数据表现出极高的韧性(边际上行至14.7万人),失业率超预期下降;也卖了“破绽”,工时和薪资增长均不及预期。市场表现凸显了“正如预期”的自信甚…

    2025年7月4日
    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