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

最近几年,合资车企可以说过的是相当不如意,面对着强势崛起的国产汽车们,合资车都显得有些后劲乏力,甚至于在某些市场被打的节节败退,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合资车企咬牙启动了一口价策略,甚至靠着降价重新回到了市场头部,面对着合资车企的策略让人不禁想问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

一、“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

据腾讯汽车《远光灯》的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一汽-大众以超过38万辆的交付量,挤入了传统车企销量第5名,同时,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也都在TOP10的排名中有所上升。

正是由于越来越多大厂踊跃加入“一口价”的行列,并以10-25万元的家用车型居多,这让大多数合资品牌,甚至豪华品牌在第一季度的销量有明显回暖。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今年3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幅度逐步达到22.1%的水平,较上月增加0.4个点。豪华车的促销逐步达到26.1%的高位,较上月增加0.3个点。合资燃油车的促销逐步达到21.5%的高位,较上月增加0.3个点。

“一口价”销售策略所带来的变化,并不只是可直观看到的“降价”诚意,同时还解决了以往4S店报价不统一的问题,这也无形中提升了消费者的选车和购车体验,还能正面对抗自主品牌内卷的“限时优惠价”。比如在10万级轿车中,曾经价格不低的丰田油电混动车型——卡罗拉双擎,如今起售价8.98万元起,比原售价降低了3万多,从而缩小了与比亚迪秦PLUS之间的差距。

二、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

当前,一口价策略是否真的有效?降价竞争能否成为合资品牌的长久之计?

首先,长期以来,合资车凭借其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以及早期进入市场所建立的口碑,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较高的形象,也因此享有较高的品牌溢价。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愿意为合资品牌的 “光环” 支付更高的价格。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上的显著提升,合资车的这种品牌溢价优势逐渐受到削弱。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价成为了合资车企试图重新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始终是购车决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产品性能、配置等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降价无疑能够驱动更多的消费欲望。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群体,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成为他们选择某款车型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众、丰田等车企通过 “一口价” 实施的降价策略,在短期内确实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刺激销量的增长。

其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对于合资车企来说,如果在产品侧没有大的突破,在技术创新、智能化配置、新能源技术等方面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那么降价不失为一个短期内提升竞争力的好选择。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会在价格、性能、配置等多个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当一款车型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时,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价格的诱惑而放弃部分对产品性能上的考虑。

第三,从长期来看,降价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竞争策略。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持续的降价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对于大众和丰田这样的企业来说,虽然它们有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但如果长期以低于合理利润水平的价格销售产品,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例如,企业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削减研发费用,这将导致在未来的产品竞争中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长期依赖降价还可能带来恶性循环。如果大众、丰田等品牌总是以降价来吸引消费者,会逐渐改变消费者对它们的市场定位认知。原本作为中高端品牌的形象可能会逐渐向中低端靠拢。一旦品牌价值下降,再想恢复到原来的高品牌溢价水平就会非常困难。

第四,对于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而言,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智能化浪潮汹涌来袭,消费者的需求和购车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只有真正拥抱变化的企业才有机会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合资车企必须在产品创新上下足功夫。一方面,它们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并积极探索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另一方面,则要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包括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升级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现代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389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21日

相关推荐

  • 五一档,旧片挑大梁?

    斑马消费 陈碧婷 作为电影市场第四大黄金档期,五一档前夕,影视股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涨。 然而,五一档落下帷幕,市场却泼来一盆冷水。 截至5月5日20点,档期总票房仅7.42亿元,较去年的15.28亿元暴跌超五成。 更戏剧性的是,今年五一档唯一盈利的很可能并非新片,这让整个行业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电影市场究竟何时才能复苏? 票房腰斩 在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序列里…

    财经 2025年5月6日
    14700
  • 大变局!阿里京东美团,都在害怕这件事

      京东将外卖放到主APP一级入口,并高调进军酒旅行业;淘宝重磅推出闪购的同时,合并饿了么与飞猪打造大消费平台;美团更是在多个领域火力全开,反守为攻。   外卖和即时零售的短兵相接背后,巨头们真正在打的其实是:   超级APP战争!   【四面出击,跑马圈地】   超级APP在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就有了雏形。   彼时,以BAT为代表的老牌大厂分别构建起自己的流…

    财经 2025年7月22日
    5100
  • OpenAI并未让DeepSeek惊出一身冷汗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房晓楠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OpenAI的创新好像到瓶颈期了。”一位业界人士这样说道。 今日凌晨,预热了很久的OpenAI o3模型完整版终于面世,且与以往直播“挤牙膏”式的依次、慢吞发布方式不同的是,这次o3和o4-mini是同时发布。 在OpenAI官方的陈述中,o3和o4-mini的亮点主要在于可以组…

    2025年4月18日
    10500
  • 没人能卷得过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二线电池企业该怎么破局?

    这几年,电池行业份额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正在变得不可避免。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CR3(前三名市占率)已达76.1%,CR10更是高达95.6%,反映出市场加速向头部企业倾斜的格局。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盈利能力惊人,尽管2024年营收下降接近10%,但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超过15%,达到507.45亿元。动力电池系统业务,毛利率达到23…

    财经 2025年5月14日
    7600
  • 安踏收购锐步?丁世忠开始激进全球化

    文丨贾志飞 周铭 出品丨大V商业 安踏正在激进地进行全球化。 近期多家财经媒体与自媒体报道指出,安踏集团可能即将完成对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旗下锐步(Reebok)的收购,并已完成实缴资金流程。 8月2日,安踏官方回应称“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建议以公司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如果消息属实且安踏对锐步顺利实现了…

    财经 2025年8月4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