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中国神船”启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交易所受理​

5月8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与中国重工(601989)双双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申请。

千亿级“中国神船”启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交易所受理​

这场交易金额高达1151.5亿元的“A股十年最大合并案”,标志着“南北船”整合迈入实质阶段,也折射出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加速深化。

截至5月8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348亿元,中国重工市值989.6亿元。

千亿级“中国神船”启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交易所受理​

千亿级“中国神船”启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交易所受理​

迎新进展

回溯此次交易的历程,2024年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公告称,两家公司正在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事宜,并在2024年9月18日晚间发布了交易预案。

根据最新披露的合并方案,中国船舶拟以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换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的比例进行吸收合并。调整后的换股价格分别为中国船舶37.59元/股、中国重工5.032元/股,中国船舶将发行约30.44亿股新股,合并后总股本达75.16亿股。

千亿级“中国神船”启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交易所受理​

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存续公司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2024年合并营收达1340亿元,净利润49.25亿元,稳居全球造船业榜首。

这一整合不仅彻底解决两家公司长期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更将形成覆盖舰船研发设计、核心配套、总装建造的完整产业链。合并后的新公司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超20%,在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定价权将显著增强。

合并进程的加速,与行业周期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密不可分。当前全球造船业正处于新一轮上行周期,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新船价格指数较2020年低点反弹近50%。

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21%至36.14亿元,手持订单金额高达2169亿元;中国重工净利润同比激增266.6%至13.11亿元,两家公司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更分别达到181%和282%,印证行业高景气度。

政策层面,国资委“突出主责主业”的改革要求,与海洋强国战略形成共振。合并后的新公司研发投入将超百亿元,重点攻关智能船舶、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目标直指全球船舶工业的制高点。

央企整合进入2.0时代

这场千亿级整合的背后,是央企改革从“物理合并”向“化学反应”深化的缩影。

自2019年“南北船”集团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以来,此次上市平台合并被视为资产梳理的“关键一跃”。存续公司49.29%股权由中国船舶集团控制,既保持战略定力,又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发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中创新的“动态换股机制”成为亮点。根据2024年利润分配调整换股比例,从初始的1:0.1335微调至1:0.1339,体现对中小股东权益的精细考量。而现金选择权的设置中,中国船舶30.24元/股、中国重工4.04元/股的保底价格虽曾引发股价波动,但随着市场回暖,截至5月8日两家公司合计市值达2337亿元,较预案发布时上涨11%。

从更宏观视角看,此次合并延续了近年来央企“分层整合”的战略路径。2024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参与央企重组,交易规模同比翻番,航空工业成飞集团注资中航电测、国泰君安拟合并海通证券等案例接连落地。与十年前“南北车合并”催生中国中车的逻辑一脉相承,当前改革更强调专业化整合与价值创造。

分析指出,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既是对外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必然选择。2024年中国造船业承接全球57%的新订单,但面临韩国技术追赶和欧美“301调查”压制的双重挑战;更是对内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通过消除内耗、集中资源,在绿色船舶、智能制造等新赛道构建护城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068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9日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5年5月9日 上午11:21

相关推荐

  • 突发!又有A股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公司股价年内跌近18%

    A股又见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 7月6日晚,新里程(002219.SZ)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林杨林被留置并立案调查。 截止上周五收盘,公司收跌1.3%报2.17元,总市值73.51亿元。 今年迄今,该股累计下跌近18%。 董事长被立案调查 据新里程公告,公司董事长林杨林被太原市小店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无法履职。 根据《公司章程》,董事许铭桂在林…

    2025年7月7日
    3300
  •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他们自己都怎么看关税?

    我们在今年三月至今一共撰写了九篇“美国不是例外”系列报告,来预测和分析美国债务周期开始拖累经济向下,Q2债务到期高峰恐将带来流动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资产以及黄金将会如何演绎。时至今日,系列报告的预测已经基本全部兑现。而市场波动加大的催化却在我们意料之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远超市场一致预期,各类资产表现出的交易逻辑不尽相同且变化很快。 被不同资产的交易趋…

    2025年4月18日
    6600
  • 港股收评:恒科指涨1.35%,机器人概念走强,银行、黄金股普跌

    4月30日,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恒指收涨0.51%报22119.41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35%,国企指数涨0.1%。全天成交2016亿港元。 另外,恒指4月累跌4.33%,恒生科技指数累跌5.7%,国企指数累跌5.17%。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普涨,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内银首季业绩普遍逊于预期,银行股跌幅居前;金价回落,黄金股普跌。 …

    2025年4月30日
    9400
  • 下半年港股市场如何演绎?

    ​核心结论:①历史上每轮行情都有主导产业,如05-07地产、12-15科创、19-21新能源,当前新旧动能转换中,AI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②基本面:资本开支高增、汇聚稀缺资产的港股科技更受益于AI产业叙事,业绩有望加速释放。③资金面:南下大幅流入背景下定价权强化,未来仍有增量空间,低位配置中国资产的外资逐渐改善中。④未来贸易环境虽对港股仍有扰动,不过政策…

    2025年6月2日
    5500
  • A股发令枪响前的预备期

    一、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特朗普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尝试正全面受阻,而中国外循环优化正走出自己的道路: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联系愈发紧密,与美国盟友加深合作是潜在增量。中美直接的经贸联系减弱,中美外循环范围广泛重合,竞争无处不在。而就是在竞争实践中,部分中国优势的认知被强化。中国企业出海已从“单打独斗”进入了“体系出海”时代。“中美战略相持期”是基…

    商业 2025年6月10日
    4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