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测算,2025年3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1.1万亿元至29.10万亿元。其中,现金理财规模下降3346亿元,占回落规模比例仅30%;纯固收产品规模下降4504亿元,含权的固收+产品规模下降3004亿元。我们分析认为,3月规模下降主要系季节性回落,近期债券收益率实现曲折修复,理财收益率小幅回暖,破净风险降低,预计4月理财规模将重新回到高点。展望全年,理财比价优势仍凸显,2025年规模有望突破32.5万亿,其中,固收+产品有望成为各大理财子发行的重点产品。
▍我们测算2025年3月银行理财规模下降1.1万亿元至29.10万亿元,环比下降3.68%,同比增长10.7%。
究其原因,主要受季末回表影响。回顾历史季末理财规模变动,2022年-2024年3月份平均环比降幅为5.67%,2022年3月降幅甚至在2.15万亿,本轮理财规模季节性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往年,且规模29.10万亿高于以往三年同期,实现同比增长10.7%,此次回表较为温和;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财产品类型看,3月份现金理财规模下降3346亿,仅占回落规模的30%,而去年同期该占比为77%。
▍债券市场利率走低,2025年债市无忧。
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及中短期票据收益率自2024年底开始上行,3月中旬至小高峰,此后又呈快速回落态势。具体来看,根据wind,截至4月14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4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66%,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86%,1年期A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降至1.77%,3年期A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降至1.88%。长期来看,预计经济强修复仍面临多重制约因素,逆全球化趋势加强,虽然央行降准降息预期延后,但2025年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我们预计后续债市利率中枢仍将趋于下行。
▍理财收益率小幅回暖,破净风险降低。
根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6%,较上期增加26.72bps,其中,固收+类较上期变动37.26bps;此外,在数轮存款降息推动、“手工补息”叫停的背景下,理财收益率的“比价优势”凸显,仍会吸引存款资金迁徙。随着债市收益率修复,产品净值逐步回升,理财破净率持续下降,理财市场稳定性增强。根据Wind,截至3月16日,破净率仅为1.93%,远低于2022年末25%以上的水平。
▍我们预计4月理财规模将重新回到高点,增长大约1.7万亿至30.8万亿。
3月在季末考核压力之下表内存款虹吸理财资金,但综合往年3-4月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4月理财规模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此外,3月下旬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面紧平衡得到缓解,国债收益率快速回落,再加上理财收益率回暖,我们预计4月理财规模涨幅大概率超过季末回落额。
▍我们认为低利率阶段,固收+仍然是理财发力点。
3月份固收+产品规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而回落,但降幅显著低于现金理财及纯固收产品。3月份纯固收产品规模下降4504亿元,含权的固收+产品规模下降3004亿元。我们认为固收+产品未来仍会呈增长态势,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利率下行大背景下,纯固收产品收益率的吸引力逐步降低,固收+理财作为“黑马”,料未来仍将是各大理财子发行的重点产品。近年来,我国的利率下行导致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债券到期收益率普遍降低,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理财机构为了维持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固收+产品重回舞台中心。未来理财机构料将注重多元化投资,通过权益、期权、委外等途径增厚收益,以应对“资产荒”并提高收益上限。另外,政策也为固收+产品注入新动力。我国政策积极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理财资金参与权益市场,权益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也可能带动投资者对含权产品类“固收+”产品的需求。
展望全年,我们预计2025年存款降息仍将继续推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理财性价比仍会凸显,2025年规模有望突破32.5万亿,其中固收+理财仍有望成为各大理财子发行的重点产品。
▍风险因素:
测算结果由于数据可得性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市场波动超预期,理财赎回潮卷土重来;逆全球化趋势;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银行理财监管趋严。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的《理财双周观察系列20250417—3月理财规模季节性回落1.1万亿,4月有望超额修复》,分析师:明明 章立聪 杨宏宇 史雨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