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被告了

这一幕着实让人意外——

近日,伦敦高等法院开庭审理了一场跨越多年的诉讼:原瑞士信贷旗下供应链金融基金,就2021年Greensill Capital(格林希尔资本)破产导致的4.4亿美元损失,向后者投资方软银提起追偿。

巅峰时期,孙正义和瑞信都对格林希尔资本极其看重,前者大手笔投资约15亿美元,后者则通过旗下100亿美元供应链基金支持。在最初的构想里,格林希尔资本一旦上市,他们将收获一场资本盛宴。

只是意外来得更快,2021年格林希尔资本骤然倒下。软银不仅投的钱化为乌有,还因为昔日的一系列操作吃上官司。回过头看,身为软银掌门人的孙正义也许难辞其咎——正是当中牵扯的两家超级独角兽破产,才导致了这场风波。

令人唏嘘。

一家独角兽破产四年后

软银被告了

这场纠纷,始于孙正义所投资的独角兽——Greensill Capital。

时间回到2011年,金融学家Lex Greensill成立同名机构Greensill Capital(格林希尔资本),总部位于伦敦。公司专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主要业务是可以让企业延长支付账单时间,减少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金融机构从中赚取利差。

这样的故事吸引了孙正义。他发现,如果软银投资了格林希尔资本,那么后者可以为陷入困境的软银被投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作为条件,软银不必提供价值相当的抵押品。正是这样的操作,为日后纠纷埋下伏笔。

2019年5月,软银向格林希尔资本投资8亿美元;同年10月,又加注6.55亿美元,两次合计投资约15亿美元,软银成为主要股东。

除了软银外,格林希尔资本的主要资金来源还包括瑞士信贷资管部门管理的瑞信供应链基金。那几年,格林希尔资本风头无两,一跃成为欧洲当时知名的金融独角兽。该供应链基金也吸引投资者注入了100亿美元资金。

2020年初,格林希尔资本曾传出IPO消息。但疫情爆发开始挤压供应链,不但没等来敲钟时刻,格林希尔资本的业务反而难以为继。此前为了盈利,它向愿意支付更高利息的小公司提供融资,这加速了格林希尔资本陷入泥潭。危机之下,客户们开始无法按约还款。

危险就像多米诺骨牌般涌来。最终,格林希尔资本暴雷,于2021年申请破产。

投资方难以幸免。孙正义投出的15亿美元打了水漂,瑞信更是引来灭顶之灾。据当时报道,由于格林希尔资本破产,瑞信损失惨重。再加上逃税、洗钱、管理层动荡等一系列丑闻,瑞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2023年3月,瑞信最终倒闭。在瑞士政府协调下,最终瑞信被竞争对手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瑞银集团)收购。一个金融巨鳄,轰然坍塌。

孙正义的烦恼

故事讲到这里,软银和瑞信都是受害者,又为何对簿公堂?

原来,两家瑞士银行巨头合并后不久,就正式在伦敦向软银集团提出4.4亿美元索赔,作为其挽回损失计划的一部分。

近日,该案件正式进入审理程序,更多细节得以公开:原告称,他们所追偿的这4.4亿美元,是格林希尔资本向美国科技建筑公司Katerra借出的一笔款项。

这里不得不提及格林希尔资本与软银盘根错节的合作关系:软银购买格林希尔资本的类债券证券,格林希尔资本则为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公司提供融资。格林希尔资本风光的那几年,曾为软银投资组合公司中的OYO Hotels、Fair Financial、 Katerra等独角兽提供借款。

其中,Katerra成立于2015年,号称以“装配式建筑+平台一体化”的模式在传统建筑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软银出手阔绰——从2018年至2020年末,软银向Katerra投出近18亿美元,成为Katerra最大投资方。

Katerra所在的建筑领域属于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行业,顺理成章地拿到了格林希尔资本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好景不长,Katerra又成了孙正义投资生涯的败笔之一,最终破产。

争议的操作出现了——破产前夕,为了挽回残局,软银主导了Katerra的资本重组。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格林希尔资本放弃对 Katerra债权,以换取股份。但随着Katerra破产,股份价值归零,其中来自瑞士信贷供应链金融基金的4.4亿美元化为泡影。

但现在瑞银认为,当时软银为了“保护自身投资价值”而主导这一决策,应为此承担责任。

双方各执一词,软银则在法庭文件中表示,软银根据协议向格林希尔资本支付了4.4亿美元,用于偿还瑞士信贷,却被该机构挪作他用。“该诉讼缺乏依据,(瑞士信贷)只是试图将因自身疏忽和冒险行为造成的损失归咎于软银”。

可以说,瑞信、软银、格林希尔资本都试图为自己开脱。

庭审还在继续。最新消息是,上周创始人Lex Greensill作为关键证人出庭。据他所说,他曾与孙正义关系密切,但提到与Katerra相关的这笔交易,他却表示“最终被迫接受了软银的重组方案”。局面于软银而言,不容乐观。

保持敬畏

总结下来,无非是软银重仓的两个独角兽——Greensill Capital(格林希尔资本)和 Katerra先后破产,才有了这一场诉讼风波。

这不难理解。“要赌就赌大的”——细数孙正义和软银流传甚广的投资项目,往往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大手笔。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孤注一掷的打法缔造了硅谷诸多投资神话。但同样的方法论复制下来,却成了一个个窟窿。

放眼望去,踩雷独角兽,投资机构正付出惨痛教训。

就连赫赫有名的淡马锡也难以幸免——随着FTX、eFishery等昔日明星项目的频繁爆雷,身为投资方的淡马锡损失惨重,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减投向初创公司的规模。

其中,FTX曾是估值320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eFishery则是全球水产养殖行业的首家独角兽企业。它们凭借光鲜的故事迅速崛起,却又以极为荒诞的方式陨落——公司内部数据造假,最后破产,留给淡马锡的是数十亿的投资损失。

梳理下来,这些暴雷的独角兽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估值极高、融资过快。资本市场火热时,它们曾被资金追捧,投资人被FOMO(害怕错过)情绪左右,豪掷千金只为抢下份额。一拥而上的资金,短暂地撑起了它们的商业故事。

但是,被资金堆起来的泡沫终究要散去。

当估值泡沫退去,投资人集体反思投资逻辑,变得愈加谨慎务实。那些曾无限风光却没有盈利能力、一味依靠输血的企业,率先被摆上遗弃的桌面。

这是全球独角兽共同面临的困境:如何融到下一轮。实际上,更多初创公司正在默默挣扎——降低估值、出售资产或不声不响地关门。

此情此景,警钟长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032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

  • 财通证券:6月市场有望回归传统核心资产

    核心观点 回顾:2024年底提示红利阶段超额机会;2025年1月初持续提示节前启动春季躁动交易小盘/成长,最高上涨近20%;2月初强调港股科技兼具胜率&赔率,最高上涨近30%;3月前瞻提示向大金融+消费切换,对等关税后提示最大利空落地,恐慌后迎反弹窗口;5月观点迎接红五月,开门红已初现。 景气预期修复、小微盘情绪高位,市场有望回归传统核心资产。海外:…

    商业 2025年6月2日
    6900
  • 如何看待美股软件、互联网巨头的股价分化?

    4Q24业绩公布后,Meta、亚马逊、微软、谷歌四大巨头股价走势出现分化,市场持续关注上述巨头后续的投资价值。我们判断,当前北美宏观经济韧性带来的消费需求、IT开支复苏、未来AI的持续变现等是支撑科技巨头业绩上行的重要保障,但从四季报看,上述巨头在AI商业化进展、资本开支周期、监管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走势分化。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宏观条件下,科技巨头自…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8100
  • 中国资产与全球资本:港股市场特征与研究框架

    摘要 2025年以来,随着DeepSeek引领的中国资产重估浪潮及优质企业赴港IPO的推动下,港股迎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作为中国资产重估的主战场,港股凭借其双重优势(中国资产的成长性与全球资本的流动性),在全球资产再平衡背景下展现出独特吸引力。 资产端:港股以中国资产为核心,呈现“少而精”的结构特征。中资股在市值(84%)、营收(78%)及数量占比(50%)上…

    2025年6月19日
    3100
  • 天风研究:消费政策提振预期,看好白酒后续估值表现

    短期大众品机会或优于白酒,或主因酒企春节政策相对理性&需求仍处缓慢恢复阶段(去库存仍继续),而大众品受益于库存相对低&迎春节旺季低基数下备货/微信小店催化。 市场表现复盘 本周(3月10日-3 月14日)食品饮料板块/沪深300涨跌幅分别+6.19%/+1.59%。具体板块来看,本周白酒(+6.66%)、软饮料(+3.10%)、啤酒(+4.6…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16800
  • 今起停牌!百亿芯片股重大资产重组,A股并购重组潮涌!

    政策持续加码,今年来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重组热潮。 而在这条赛道上,半导体产业尤为热烈。 5月21日晚间,芯片股国科微公告,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5月22日起停牌。 截至当日收盘,国科微收涨1.45%报81.06元,总市值176.01亿元。 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据国科微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标的公司…

    2025年5月22日
    7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