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别跑

张勇,别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于师兄,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有乐视贾跃亭下周回国,现有哪咤张勇四处奔波。

最近,哪咤汽车原CEO张勇的去向引发外界关注。有传闻称张勇已于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目前身在英国。对此,张勇本人通过朋友圈予以回应,表示自己“至今仍担任哪咤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

就在张勇“四处奔波”之时,国内经销商正聚集哪咤汽车桐乡工厂维权,高喊“打款几百上千万,车一辆都没发出”。一位经销商代表在视频中表示:“我们不是要让哪咤倒下,我们只要一个交代!”

4月17日,张勇将其微博账号内容全部隐藏。

这一回应,似曾相识。

2017年7月5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去美国“开例会”。次日,他在微博发表声明,称“会承担全部责任,尽责到底”。当日乐视网公告,贾跃亭辞去一切职务。此后,“下周回国贾跃亭”成为网上盛传的段子。

2023年9月10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甩下上百亿债务远走海外。他通过微博发文称,“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但事实上,沈晖已是外籍身份,早就没有回来的打算。

在哪咤张勇远赴海外之后,外界突然把聚光灯打到了另一位新势力CEO的身上——极越CEO夏一平。

在极越暴雷之时,夏一平就一直被员工围在办公室,甚至被要求留下护照。彼时不少人担心,夏一平会效仿贾跃亭等人遁走海外。不过,夏一平近期接受媒体采访,仍然身在国内。

有意思的是,最近有网友发现极石汽车的创始人昌敬清空了社交媒体。虽然今年3月,极石还有一千多台的销量,但放在今天这个行业竞争形势下,这一数字已是杯水车薪。

话说回来,如果张勇真的已经跑了,那千万别再让下一个张勇跑了。

谁能料到,哪咤在2022年曾是新势力销量冠军。

在2022年,新势力车企都过得不好。那年,小鹏因为G9上市失利而跌入谷底,蔚来勉强维持着销量基盘。理想的L9和L8热销,但销量只做到了13.32万辆。

而哪咤汽车在2022年一举拿下了15.21万辆的成绩,成为新势力年销量第一名。但从那一刻开始,哪咤开始走下坡路。

销量冠军的称号,冲昏了哪咤的双眼。

哪咤V在2022年全年销量中占比超过70%,是品牌绝对的销量主力。哪咤V定位为小型纯电SUV,售价6.59万~12.38万元,主打低端市场,直接对标五菱宏光MINI EV等车型。

销量排名,并不能为哪咤换来下一阶段的入场券。但哪咤却开始了疯狂扩张模式,在2022年~2023年那段时期,哪咤汽车的员工数量扩张至8000人,其中研发团队规模达2000人,分布在四大研发中心上海、嘉兴、北京、香港。

从顶峰到谷底,哪咤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2025年1月交付量仅110辆,同比暴跌97.76%,渠道崩溃、售后停摆等问题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

核心问题,还是处在管理层。与蔚小理不同的是,哪咤汽车是几位传统车企背景的高管在掌托。其对于技术、行业趋势的判断以及执行效率,并不如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

哪咤汽车的创始人是方运舟,原奇瑞汽车高管。2014年,意气风发的方运舟,决然告别自己一手创办的奇瑞新能源业务,怀揣着 10 亿元注册资金,开启创业征程。后来,方运舟拉来了之前奇瑞的“老战友们”,比如钱得柱、彭庆丰、林伟义等人,组成了早期创始团队。

实际上,张勇是在2018年的时候,被方运舟邀请来哪咤汽车担任CEO。而张勇的职业生涯,又与北汽新能源深度绑定。2018年他加盟哪咤汽车(原合众新能源)后,将北汽“主攻B端、低价高配”的策略全盘复制。

但成为销冠之后,哪咤一路攀高,最后导致了跌落谷底。2023年,哪咤S、哪咤GT两款20万+车型高调上市,但销量却不尽人意。更致命的是,研发资源向高端车型倾斜,导致主力车型升级停滞,被比亚迪的众多竞品趁机蚕食市场。

哪咤的问题,跟威马和极越倒下的原因有相似性——对于眼下盲目自信,对于未来放松警惕。

在2023年哪咤X发布会现场,哪咤汽车给出了未来4年的一个长期规划目标,即在2026年实现年销量达到100万。

而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哪咤汽车前CEO张勇表示,哪咤不差钱,去年融了100多亿,今年也在跑投资,融了几十个亿,账上有100个亿,所以哪咤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冲动去上市。

从“蔚小理”的经验来看,越早IPO越有续命的筹码。2018年9月,蔚来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中国新势力车企。2020年7月和8月,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相继赴美上市。接着2021年和2022年,“蔚小理”三家又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提供了双保险。

哪咤曾经两次冲击IPO。最早是在2020年7月,哪咤汽车宣布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计划2021年完成上市。但当时政策变化,哪咤因研发投入不足(三年累计仅30亿元)、核心技术缺乏差异化,未通过审核。

而且,哪咤汽车的财务数据也不达标。2021年哪咤净亏损48.4亿元,营收仅50.87亿元,盈利能力与研发能力均未达到科创板要求。

后来,哪咤汽车又转战港交所上市。2024年6月,哪咤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截至2025年4月,IPO聆讯已失效,上市进程停滞。

这个时候,哪咤已经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危机。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83亿元,2023年毛利率为-14.9%,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2023年-43.54亿元),账上现金仅28.36亿元,短期债务高达54.76亿元。

哪咤的下坡路,几乎就是威马的翻版。

威马汽车在2020年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但因财务数据不达标被拒:2019~2021年累计亏损174亿元,营收规模不足,研发投入占比偏低(三年合计28.66亿元,仅为同期蔚小理的1/3),且核心技术依赖外包(如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

2022年6月,威马汽车递交港股招股书,但因市场信心不足和销量暴跌未能通过聆讯。随后爆发了资金链断裂。截至2022年3月,账上现金仅36.78亿元,短期债务压力巨大,投资者担忧其持续经营能力。

但比哪咤更强的一点是,威马还曾垂死挣扎过一次。2023年1月,威马曾尝试借壳Apollo出行公司完成上市。但因Apollo自身财务恶化(2023年上半年亏损8243万港元)及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最终协议终止。

相比之下,极越的倒下,可以说是“暴毙”。

2024年10月,百度在尽职调查中发现极越存在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疑似供应链腐败和管理层资金挪用,随即终止原计划的30亿元融资。吉利更多扮演供应商角色,未将极越视为核心品牌。而极越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从“富二代”一夜之间成为“负二代”。

小鹏汽车曾经一度住进ICU,但2024年何小鹏果断引入王凤英,这位前长城汽车总裁带来的不仅是供应链管理经验,更是“成本控制+产品聚焦”的务实打法。小鹏迅速砍掉低效产品线(如G3i),集中资源打造SEPA 2.0架构下的X9、G6系列,2025年Q1毛利率转正(8.2%)。

这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本质是创始人战略定力的较量。

而那些倒下的新势力,无外乎都是一样的原因:管理混乱、战略短视与行业竞争失位。其教训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是资本游戏,更是技术积累、用户洞察与战略定力的长期博弈。若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即便获得短期融资,也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纵观汽车行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大集团都需要抱团,更何况体量尚小的新势力。今年初,一汽、东风、长安宣布合并组建“中国汽车集团”。合并后,新集团年销量超700万辆(含合资品牌),资产规模逾万亿元,成为全球前三的汽车巨头。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解决极氪(豪华纯电)与领克(高端潮流混动)的市场定位重叠与研发资源重复问题,减少内耗并放大协同效应。

从小米汽车之后,汽车行业很难会再有新的入局者了。

一是新入局的门槛过高,技术和产品已经卷到新高度,新玩家不可能适应这样的节奏。比如像现在的新车交付就是高阶智驾,但新品牌没有数据积累,纵使跟供应商合作,也需要在软件和数据上形成研发闭环,才能把智驾功能做好。

二是资金需求过高,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在缩减,融资模式造车路已经走不通了。据统计,2024年共有14家新能源车企宣布了共18起融资的消息,累计披露融资总额超660亿元,据盖世汽车统计,2023年新能源品牌融资笔数为24笔,累计披露融资总额超过700亿元。在去年,新能源整车厂的融资笔数明显下滑。

归根结底,还是当初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被放低的同时,失败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入场的时候,靠代工、合作就把车卖出来,然后融资。失败了就扔下巨额债务,远赴海外。这对汽车行业来说是极大的不利,对消费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伤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于师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48637.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6016.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

  • IPO失败的独角兽们,开始卖身上市公司

    体面退出,接受并购。 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卖身了。 资本市场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随着IPO审核趋严、市场波动加剧,一批曾踌躇满志冲击公开市场的企业纷纷转向并购退出,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交易热潮。 自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并购六条”明确释放鼓励信号后,如今地方国资纷纷入场:上海组建500亿元并购基金矩阵,安徽、湖北等地国资接连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数据显示,…

    财经 2025年3月30日
    2800
  • 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依法求偿权

    案例描述:赵先生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意外险,后因意外受伤住院治疗,但保险公司以种种理由拒绝赔付。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保险公司侵犯了赵先生的依法求偿权。根据《保险法》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不得拖延或拒绝赔付。 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温馨提示:金融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

    财经 2025年4月28日
    1700
  • “淘宝闪购”提前4天全量,意味着什么?

    4月30日推出,首日上线50个城市,既定5月6日推广至全国的“淘宝闪购”,突然在5月2日早上官宣,提前4天面向全国消费者全量开放。 这一系列节奏,剑指一个字“快”! 是业务发展远超预期的“快”。 4月30日,淘宝官宣,升级后的“淘宝闪购”,将联合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全力围绕消费者提供最大优惠。仅仅过去2天,势如破竹的“淘宝闪购”增长迅猛,许多商家商品热卖,据…

    财经 2025年5月3日
    600
  • 舆论一边倒,美团咋就这么不堪一击?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舆论场上骂美团的声音很多,而且是一边倒。 面对这个事,内心憋着一腔废话,本来想蹭个热点跟一篇,想想算了,极端民粹,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如今,稍稍消停了些,没憋住,还是来唠唠吧。 咱们先来聊一聊,美团为啥这么招黑? 只是单纯的因为压榨骑手跟商家吗?你看到的只是表象,只是情绪面,而不是基本面。 美团舆论基本面:短视频时代…

    财经 2025年4月30日
    1600
  • 小米汽车进入创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经历了一整晚的微信聊天记录发酵之后,小米SU7在安徽高速上智驾发生车祸,导致三名花季少女丧生的命案,登上了热榜的头条。 巨大的舆论风波背后,是大众海量的疑问:这次事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没有逃生?为什么救援不及时?究竟有没有开不了门? 各种各样的讨论,将小米汽车持续带入创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但在虎嗅汽车…

    2025年4月2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