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医疗大佬,10年干出千亿级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们。”

  文 | 华商韬略 梁梁

  曾经,一斤大米不过1毛2、一把青菜不过几分钱,但一台进口CT的价格却高达70万-80万美元。今天,大米价格涨了几十倍,但CT价格却跌了几十倍。

  带头将这价格打下来的人,就有薛敏。

  【又一张王牌】

  “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下半场比拼。”

  这是薛敏在联影uAInnovation2025创新大会上的最新表态。

  大会现场,联影重磅发布了“元智”医疗大模型,并首度向外界公布了十余款适用于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的多场景智能体。

  在AI迈入深水区的当下,这些智能体不仅能“听说读写”,更具备在真实医疗场景中高效协作与决策的能力,让整个行业对“医疗影像+AI”的想象力,再次被刷新。

  这一切,源于薛敏七年前的果断落子。

  2017年9月,联影医疗完成33.33亿元A轮融资,创下中国医疗设备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也就在那时,薛敏决定——拿出3亿元,成立“联影智能”,重押AI医疗。

  彼时,AlphaGo的胜利让人工智能的潜力被全球科技界重新审视,AI迅速成为时代风口,医疗领域尤甚,薛敏也因此看到全新的机遇:

  与GE、飞利浦、西门子(GPS)等国际巨头相比,中国高端医疗影像行业起步较晚,联影医疗也因此遭遇过落后挨打的困境,而在医疗AI领域,全球仍处于同一起跑线,水平都差不多,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弯道超车,甚至成为领跑者。

  而且,薛敏还特别看好AI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普惠化价值,他说:

  “人类大概有2万多到3万种疾病,虽然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智能诊断,但里面有相当部分疾病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提高诊断效率或提高诊断准确度。”

  为此,薛敏还为联影智能规划了一条不同的路:凭借联影医疗的设备优势,以全线影像设备为AI切入口,打造贯穿疾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全智能医疗产品及服务生态。

  联影医疗的硬件不仅是终端产品,更是联动数据、训练算法、打通场景的“前线哨点”。这意味着,它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能够持续稳定地掌握一手临床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回流”,用于AI训练和优化。

  如今,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打造的“元智”医疗大模型,在复杂病灶诊断、器官分割等关键任务上,模型的精准度测评已超过95%,性能大幅超越此前行业最优模型。

  为了让AI真正落地,薛敏亲自招贤纳士。他力邀全球顶级医学影像AI专家沈定刚教授出任联影智能联席CEO,同时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吸纳了一批来自微软、谷歌、苹果等国际知名公司以及国内外顶尖高校的技术专家。

  很快,联影智能汇聚起一支横跨算法、工程、临床与数据处理的复合型队伍,为后续的产品化与场景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凭借全线影像设备、一手数据与顶级人才加持,联影智能一路高歌猛进,并在去年底成功跻身AI医疗独角兽之列,成为薛敏手中的又一张王牌。

  “从第一天起,联影的AI就从源头与全线多模态诊疗装备紧密融合。”薛敏说,“未来,这些超级装备将进一步向人机无缝协同的智能体迈进,全方位重构医生及医技人员、患者、设备三者协作的模式。”

  【从中国首创到全球公司】

  2024年6月,世界医学影像界将目光投向中国:

  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将象征行业最高荣誉的“年度最佳影像”奖项,授予了联影医疗PET/CT设备扫描的一张脑部图像。

  这也是中国企业15年来首次获奖。

  这张图像,证明了联影医疗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实力,也是薛敏奋斗了20多年的结果。

  在创办联影医疗之前,薛敏已有过一次创业经历,曾创立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1.5T超导磁共振系统,让我国高场磁共振系统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但由于当时核心部件都掌握在外方手里,外方牢牢掌握着定价权,供应链被“掐死”,公司只能被迫出售给西门子。

  签约的那天,2001年11月10日,恰逢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家迈步走向全球市场,而薛敏,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企业被外资吞并,他本人则从公司掌门人变成了西门子的一名高管。

  此后多年,中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还是跨国巨头的天下,国产厂商始终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只能围绕低端市场打价格战,以组装贴牌、技术依赖为主,鲜有自主研发能力。

  薛敏内心一直憋着一股劲,要找机会,把曾经失去的加倍赢回来。

  2010年,伴随着新医改提速,基层医院迎来设备更新换代潮。薛敏认为机会到了,于是再次出发,创办联影医疗,而且吸取上一段被“卡脖子”的教训,他从一开始就定下目标:

  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们。有人说,你们怎么可能做得出来?就算做出来了,医院也不会用。”薛敏回忆。

  面对质疑,他选择用产品和技术说话。

  2013年,联影医疗搞出个大动静——推出了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64排CT。此后,更一鼓作气,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T超导磁体,推出联影PET/CT、PET/MR等高端设备。

  在CT市场,进口品牌的256排螺旋CT通常开价2000万-3000万元,连基层医院常见的16排螺旋CT设备售价也在800万-1200万元,而联影医疗推出的同类产品价格只有进口品牌的三分之二左右,维保成本也更低。

  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医疗机构的采购压力,也实实在在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在国产替代的政策东风下,联影医疗快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其产品凭借更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大量医院的采购订单,市占率一路攀升,开始在市场上与进口品牌分庭抗礼。

  具有相当实力后,公司又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撬开三甲医院大门。

  至今,联影医疗已推出百余款比肩甚至超越国际的硬核产品,不但创造出多个“世界首款”“中国首台”的纪录,其核心部件自研比例更是超过90%。

  联影医疗的产品也进入全国1000多家三甲医院,全国排名前十的顶级医院如今全都是联影用户。

  2022年8月,联影医疗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其股价涨幅超70%,市值超1500亿元。

  国内站稳脚跟之后,薛敏更在全球市场展开反攻。

  他打破中国企业通常从东南亚、非洲这些发展中市场先发力的惯例,一出手就直接指向全球最大、最成熟,也难度最高的美国市场。理由是:

  攻下最难啃的美国市场,塑造行业影响力,其他市场自然水到渠成。

  对于进军美国市场,薛敏也有一个特别的策略:“学术破圈”。即首先打进顶尖医学机构的科研体系,拿到实力背书,进而再图谋更大市场。

  2018年,联影在这一策略下获得突破性成功:其PET/CT设备被引入美国顶级癌症中心MD安德森,这也是中国高端医疗设备首次进入全球最严苛的市场。

  此后,联影医疗持续深化与全球顶尖机构的科研合作,也持续以此开路,在商业市场攻城略地。截至2024年上半年,联影医疗已与全球超35个国家,50多个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项目,产品累计入驻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3700家医疗机构。

  海外市场也成为联影医疗新的增长极。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为14亿元,同比增长36.5%,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扩大至20.2%。

  曾经高高在上的GPS,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来自中国的后来者。

  【做中国原创】

  “过去的一年,将成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出现重大转折的标志年。”薛敏在写给联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如是说。

  2015年5月,低调了整整四年的薛敏走向前台,出任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一直以“联影首席顾问”的身份为公司出谋划策。

  上任后,他以联影“掌舵人”的身份,公布了公司成立四年来的首份成绩单:18款自主研发的系统与软件产品全线铺开打入市场,2014年销售元年即收获近10亿订单,全线产品在全国装机数量逾数百台。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挑战者。

  薛敏是湖北麻城人,1982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攻读磁共振物理方向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担任关键研发项目负责人,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科研人员。

  1988年,薛敏赴美深造,进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CCF)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毕业后被CCF高薪聘请,担任医学影像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成为年薪数十万美元的金领一族。

  在那里,他不仅参与了全球最前沿的医学影像系统研发,也切身体会到中国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落后。

  1998年,41岁的薛敏选择放弃在美优渥的科研条件与生活,毅然回国投身创业。

  如今,已是行业顶级企业家的薛敏,不热衷站台发声,也不善于讲漂亮话,却对每一项技术指标和每一个产品细节了如指掌,用近乎苛刻的标准打磨每一台设备。

  他要求联影的产品研发,全线产品必须有至少两个“人无我有”的创新点。

  联影医疗成立之初,公司X射线事业部曾尝试过走捷径,借鉴国内公司的做法,购买机电系统和整套外观、内部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优化,短短5个月便造出了一台样机。但评审会上,这台机器被薛敏毫不留情地判了“死刑”。

  薛敏要的是,彻底摆脱“组装思维”和“拿来主义”的中国原创。

  在他的坚持下,研发团队将项目推倒重来,自主研发机电系统和影像链,自主设计外观与结构,最终打造出一台远超行业标准的DR设备,并斩获了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iF工业设计大奖。

  在他的坚持下,过去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只能依赖进口的核心部件,如今都被联影写进了自己的技术清单。

  薛敏对产品质量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他曾在行业论坛上呼吁,国产品牌想要打破外资垄断的神话,产品质量是生命线,“绝不能再走传统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老路!”

  “对于质量,不是满分,便是零分”“质量面前,决不妥协”“质量是研发与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些口号在联影内部早已内化为一种工作习惯。

  这种不留情面的“细节洁癖”,正是联影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的底气。

  在很多国产医疗设备企业仍停留在“功能优先、设计靠后”的阶段时,薛敏率先把工业设计提到了战略高度。

  在他看来,设计不只是锦上添花,更是进入高端市场的入场券。国产设备长期以来“粗制滥造”的负面印象,使其根本不可能与进口设备在高端市场同级竞争。

  因此,在联影医疗成立之初,薛敏就主导成立了设计创新中心,从设备线条的流畅度到操作按键的手感,从界面的逻辑动线到视觉呈现的细节,亲自把关。

  “医疗设备是治病救人的工具,不能只算经济账。”在带领联影医疗不断突破技术天花板、拓展全球市场的同时,薛敏也不忘回馈社会。

  联影在云南、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建立影像中心,推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累计培训基层医生已超过2万人。

  新冠疫情期间,联影医疗针对抗疫需求开展紧急研发并快速实现定制化方舱CT的量产,并向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紧急驰援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专家团队,积极助力国内以及全球抗疫。

  薛敏还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曾向复旦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联影医学影像奖学金”,重点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

  从科研骨干到千亿市值企业掌舵人,薛敏的故事,没有太多热血和传奇,更多是靠技术、判断和长期坚持。

  他没有选择走捷径,而是选了一条注定很慢但方向正确的路,从核心部件做起,一点点把话语权夺回来。

  联影走到今天,恰恰证明:哪怕在技术壁垒最厚重的地方,靠技术创新和长期主义,中国企业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参考资料】

  [1] 中科联影医疗官网及相关财报[2]《破局,成势,出海——医疗设备企业联影的创新路》新华网[3]《对话联影医疗薛敏:左手“沈定刚”,右手设备,AI子公司商业化不急》亿欧网[4]《独家专访联影集团董事长:我们的商业计划书最初没多少人相信》懂经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533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

  • 一年后,“雷军效应”正在四处蔓延

    与去年的情景一模一样,今年315后,又有无数网友冲到雷军的评论区下刷屏,希望小米能够入局卫生巾行业。 有意思的是,去年雷军与小米一众高管还在拒绝跨界,今年企查查APP上就显示,小米已取得的“小米”商标中,包含消毒湿巾、救急包、卫生护垫、医用眼罩等商品服务。 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把之前一条明确拒绝卫生巾的微博删除。当然,小米是否对卫生巾赛道起了兴趣还…

    财经 2025年4月1日
    3400
  • 直播带货,终于不拼流量拼专业了

    题图|视觉中国 沉寂已久的“三只羊”,在一纸公告中重回公众视野。 3月23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三只羊的整改通报,认为三只羊公司整改符合要求,具备恢复经营条件。 经营条件虽然恢复了,但大小杨哥何时能复出直播仍然是未知数,即便复出,能否再续过往辉煌,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就在三只羊被立案调查的半年里,直播行业已经变天。 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无论寻亲、…

    2025年3月27日
    2100
  • 一年成交72亿,不爱做饭的95“留子”做出一只英国独角兽

    从日均10单到年交易额10亿美元,一群95后中国留学生如何用八年时间在海外外卖市场撕开万亿缺口? 前段时间,全球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App外卖平台熊猫外卖完成5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由Mars Growth Capital和Liquidity Group领投,老股东Perwyn、Kinnevik、83North和Felix持续参投。本轮资金将用于进一步…

    财经 2025年3月27日
    2600
  •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们,能让“谷子经济”走多远?

    年轻无国界,潮玩有新解。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胡笃之 近日,泡泡玛特市值再创新高,突破2100亿港元,自2024年以来股价整整上涨了10倍。 这背后离不开“谷子经济”的崛起。 作为二次元爱好者们的一大精神食粮,“谷子”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小说、潮玩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商品,如卡片、徽章,海…

    财经 2025年4月7日
    1500
  • 华裔高管斗不过印度人的历史,被AI终结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AI,作者:王木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剥离非核心资产,押注AI芯片与代工业务……上任14天后,陈立武首次以英特尔CEO的身份于英特尔 Vision 2025活动上公开露面,发表了约30分钟的公开演讲,向外界传递出重振这家老牌芯片巨头的决心。 自此,美国四大芯片巨头英伟达、AMD、博通和英特尔的“话事人”都成了华人。华人在硅谷的话语权…

    2025年4月2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