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目标敢定1个亿,骑行台商家逆袭成为速卖通黑马

作者 | 唐飞

编辑 | 李小天

“今年要在速卖通拿下1个亿的海外市场!”

一家中国骑行品牌在跨境电商赛道放出“狠话”,揭开国产运动装备出海的新战事。

2024年3月的速卖通周年庆大促中,一款名为THINKRIDER X2 Max的智能骑行台卖疯了。短短三个月,这款中国制造的设备在欧洲、韩国、巴西等市场销量暴涨31倍,很多市场都已脱销。

“国外品牌卖1000美元的智能骑行台,我们成本控制,能做到品质接近但价格仅1/3,在中国供应链优势下,即使这样依然能保证品牌溢价。”THINKRIDER创始人智骑品牌创始人俞丽铨直言,国产骑行品牌的杀手锏在于“高端定位下依然能保证性价比”。

据俞丽铨介绍,原来售价高达万元的昂贵骑行台只限于专业运动员购买,多用于冬季或特殊时期不宜外出时在室内训练。而价格打下来之后,骑行台更多地拥有了娱乐属性和社交属性,即使是小白的骑行用户,也可以买上一台和自己的朋友联机、训练、比赛、刷街景。

“我们想证明,中国品牌不仅能做代工,还能定义产品。”俞丽铨说。

“我从小就有一个做飞机设计师的梦想,大学也是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毕业,但是后来莫名其妙地做了一个自行车。”俞丽铨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其实俞丽铨2002年毕业之后,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一直在做工程师,工作内容确实也和“飞机”相关。

但是作为骑行爱好者,俞丽铨业余时间一直保持着骑行的习惯,2007年更是一个多月就骑完了川藏线。2008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和女友共同经营淘宝店,类目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自行车领域。超出预期的是,他们的淘宝店扩张非常快,两年后他选择辞职开始全职经营这家店。

2015年,智能骑行台这个细分类目刚刚出现,俞丽铨就看上了欧洲的一个知名品牌,希望成为他在国内的代理商。等到真的和对方开始沟通后才发现,这个品牌的代理已经被其他人先签下了。

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的“工程师血脉”觉醒了,觉得这个东西完全可以自己做。而且经过一番调研后发现,在国外卖大几千块钱的骑行台,实际只需要几百块钱就能造出来。再结合上自己经营淘宝店积累的电商经验,他创立了THINKRIDER智骑品牌,并开始在线上进行销售。

THINKRIDERX2

巧合的是2020年的全球大流行,催生了一波居家健身潮,众多骑行爱好者被“困在”家中,于是小型的、可以在家庭中使用的骑行台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THINKRIDER抓住机会推出千元级产品X2系列,搭载静音电机、智能阻力调节、兼容主流训练软件……这些曾经万元设备才有的功能,被浓缩进一台售价2999元的设备中。

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国内骑行领域的一个“小爆款”。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仅X2一款产品就有近200条分享笔记;在哔哩哔哩上,要有十余条博主的评测视频。

2024年,THINKRIDER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80%,已经成为骑行圈的“大牌”。

“(去年)10月-12月三个月差不多出货了5万台,我们2024年这一波直接带动国内的电商平台骑行台品类有6倍的爆发。”THINKRIDER电商负责人张寒秀介绍。因为过于火爆,智骑产能一度跟不上,线上产品只能预售1个月,但是很多消费者也愿意等。

而THINKRIDER真正的野心在海外——今年速卖通3月周年庆大促中,X2 Max海外首发即脱销,4000台备货还未到海外仓就被抢购一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2025年要成为全球智能骑行台的‘普及者’。”张寒秀说。

俞丽铨更是放出狠话,“今年要在速卖通拿下1个亿的海外市场!”

据俞丽铨介绍,性能对标万元机型。“X2就像一颗惊雷,直接把市场规则改了。”

性价比只是表象。本质上,THINKRIDER智骑正在通过产品力重构海外用户的价值认知。而这个产品力,不只是硬件,还包括软件。

工厂一角

“以前中国产品卖出去,客户买了硬件,最后订阅的却是国外的软件。我们只赚了一次钱,后面的服务、体验、用户关系全被别人拿走。”为了解决这个痛点,THINKRIDER智骑从第一天就同步开发软件平台,做骑行课程、路线分享、运动社交。

“软硬兼施”之下,中国品牌开始有了自己的定价权。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据博研咨询的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骑行台的销量达到了150万台,平均售价约为8000元人民币。高端市场(价格超过1万元)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而中低端市场(价格在5000元以下)则占据了40%的份额。这表明消费者在选择智能骑行台时,既有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有对性价比高的产品的偏好。

打包好准备发往海外的骑行台

而中国供应链正成为这场增长的核心引擎——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长三角的电机工厂能将成本压低40%,深圳的算法团队几个月就能迭代一次阻力控制系统,东莞的装配线甚至支持“百台起订”的柔性生产。各环节精妙的配合,才得以让更多中国品牌有了出海闯荡的实力。

面对近期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市场关税波动,俞丽铨表示,骑行品牌90%的产能都在中国,那些海外的大品牌的产能也在中国,大家都增加关税,其实反而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比如我们原先是卖200美元,国外品牌卖500美元,假如关税变成100%,我卖400美元,他卖1000美元,差价直接来到600美元,这会让消费者做决策时更加慎重,我们的销售优势反而扩大了。

放眼全球市场亦然,全球咨询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3年智能骑行台市场规模约百万美元,其中亚太市场增速是欧美的两倍。消费者更加追求智能和科技感,同时也更在意软件的社交功能。

在位于无锡的仓库,陈列着THINKRIDER的产品矩阵。

从运动水壶到骑行墨镜,从备用胎到电动打气筒,这些运动装备围绕着“骑行”展开,几乎应有尽有。仓库负责人介绍称,“这里有将近10000个sku,涵盖骑行相关的所有分类”。

“一站式购齐”是THINKRIDER根据速卖通上的消费者特性,摸索出拓展市场时的“思路”之一,因为这些消费者在选择线上购物时,图的就是个便捷。

骑行水杯

而如今,通过技术走向海外,在全球市场重新排列座次是THINKRIDER的愿景。

“所有人都去卷低价,同一个模具、同一个工厂、不同商标贴一贴,全世界的市场都被挤满。”俞丽铨回忆,2023年时,他们明显感觉产品卖得越来越难,利润也越来越薄,甚至连工厂都开始直接出货,“中间商没有任何价值,拼来拼去就拼没了。”

THINKRIDER也是在2023年开始转型,从低端贴牌转为中高端的自研产品。俞丽铨介绍,“因为我们本身就做骑行台,之前之所以骑行台没有在国外大力推,因为它体积比较大,产品比较复杂,需要教育、售后处理比较多,所以我们之前一直都是低端贴牌。由于卷得非常厉害,整个市场几乎是红海,利润也越来越少,所以2023年我们开始转到自有品牌出海。”

划船机

以旗下划船机为例,市面上常见的中低端产品以水阻为主,而THINKRIDER在设计之初就直接对标全球最专业的品牌——Concept2。它从1986年诞生之后,基本上垄断了40年全球的专业市场,所有的赛艇队、高校校队、健身俱乐部几乎100%都在用它。

THINKRIDER团队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投入了几百万元进行研发、测试,在当时国内市场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全力投入。2023年底该产品在国内问世时,一下子获得了市场认可。后来,THINKRIDER借助国内供应链优势,把产品价格做到了海外品牌的1/2、1/3,在国内卷赢后又去国外竞争,一路走得非常顺利。

划船机交互页面

由于早前经营淘宝店的经验,俞丽铨认为自己与阿里系更加“同频”,因此在出海时选择了阿里系的速卖通作为帮手。

俞丽铨说道,当我们卷出去的时候势如破竹,我们唯一的缺点就是国外不知道我们这个品牌,不知道我们这个产品。速卖通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帮我们曝光,给我们补贴,特别是全球各个国家的网红,那些资源我们初创品牌是找不到的,速卖通帮我们找到,把产品寄过去让他们体验、评测,一下子在社交平台就爆发了。

2024年,速卖通推出“百亿补贴品牌出海”计划,为商家从挖掘商机开始,到营销推广,到海外爆发,提供全链路的出海解决方案,这也帮助THINKRIDER这样的出海品牌解决海外认知度低、营销推广成本高、本地化能力不足、政策合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

跨境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像消费电子、户外运动等这些已经完成产业升级的中国供应链,正通过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将“性价比”升级为“技术普惠”。

当THINKRIDER喊出“拿下1个亿海外市场”时,这个目标已超越单纯的数字游戏。它代表着中国制造从“拼成本”到“拼技术”、从“赚快钱”到“建品牌”的觉醒。速卖通等平台提供的不仅是出海通道,更是数据洞察、本地化支持和品牌溢价的空间。

正如俞丽铨在交流中所说:“过去我们证明了中国供应链能做出好产品,现在我们要证明中国品牌能定义好产品。”这场智能骑行台的战役,或许正是中国制造全球化升维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价格战不再是主旋律,技术普惠与价值创造才是终极命题。

至于能否达成1个亿的“小目标”,张寒秀信心满满。他的信心源自两点,一是海外户外运动市场更为成熟,二是他们风靡国内的明星新品其实在海外还是萌芽状态。“在骑行的这种兴趣圈子里,一旦形成口口相传的裂变,销量将迎来指数级的增长。”他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572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

  • OTA赛道需要更多的“甲亢哥”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甲亢哥speed带着流量来了,宝藏中国被世界看到了。 这事儿本质上,是短视频时代,信息屏障越来越少,地球更像一个村了。世界人民互相之间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美好的中国已经去掉了过去BBC们的滤镜,正在被西方世界的老百姓重新认识。 与此同时,国家免签政策也很配合,免签政策也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 旅游行业似乎也看到了来自海外的增量…

    财经 2025年4月10日
    2400
  •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6G挤上全球牌桌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2019年,刘东杰第一次来到紫金山实验室,彼时的他也没想到,在这之后短短6年里,南京会成为全球6G的策源地。 故事还要从一段“卡脖子”的记忆说起。 2G时代技术空白,3G跟着国外标准跑,4G刚摸到门槛,国际专利战又迎面而来——直到5G实现技术同步,中国通信产业才真正意义上摆脱交专利费过日子的被动处境。 作为通信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刘…

    财经 2025年4月25日
    2200
  • 品牌部的5大尴尬与出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作者:金鑫YOYO,题图来自:AI生成 上周,京东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成立多年的集团品牌部正式撤销,其职责与人员并入市场营销部-平台营销部,以精简机构、提升服务业务效率。 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对京东内部架构调整的广泛关注,也让我开始思考品牌部门在现代企业中的定位与未来。 京东此次变革的战略考量,很多自媒体博主也都分析过了,我…

    2025年3月29日
    3100
  • 韩国的“宇树科技”,是怎样被财阀毁掉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作者:星海老局,题图来自:AI生成 2001年,东京秋叶原,国际机器人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 在人群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机械工程教授吴俊昊,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日本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本田的ASIMO和川田工业的HRP系列。 那是一次震撼人心的邂逅。 ASIMO迈着轻盈流畅的步伐,挥手、躬身、甚至与观众互动,每一…

    2025年4月26日
    1800
  • Keep的亏损,在意料之中

    国家对健康是越来越关注了。 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又成为热点话题。 而“体重管理年”行动再被提起,Keep、安踏体育、滔搏等运动健身概念自然又收获了一波市场的关注。 Keep最近可谓“春风拂面”。 此前在2月,Keep创始人王宁一封all in A…

    2025年3月31日
    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