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跌幅过度,还是不足?霍华德·马克斯:当下任何预测的置信度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近日接受彭博访谈时,围绕全球核心热点——关税和市场变化,分享了最新观点。

就关税本身,霍华德·马克斯直言,“这可能是我在47年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大的环境变化。”

在当前情况下,任何关于未来的预测,其置信度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今天,无论你的预测是什么,都必须承认——其正确概率比以往更低,因为我们对未来的可知性已降至冰点。

我们正从自由贸易、全球化和世界贸易体系,转向一个充满全方位贸易限制、美国走向孤立主义的局面。

毫无疑问,关税是新增成本,总得有人买单——

多数人认为,消费者将最终承担关税的影响,但也有可能由进口商、出口商或出口国政府分担。

就受关税影响的全球资本市场而言,霍华德·马克斯表示,人们总在价格下跌时逃离市场,误将波动等同于风险。

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出现“促销价”。

但判断“折扣力度是否足够”需要专业洞察力——没有人知道未来是否会继续下跌,也没有人能断言当前价格是否合理。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投资者必须抛开锚定心理,重新审视资产的真实价值。

投资报整理精译了霍华德·马克斯的最新内容:

失去全球化

好处将不复存在

问:大约一个月前,你在备忘录中写道:“归根结底,当前信贷比股票更具吸引力。即便以当下的利差水平来看,信贷虽非‘白送’,但能提供健康的绝对回报,且定价合理。”

霍华德,你一个月前的观点现在是否依然成立?毕竟世界已经变了——市场抛售加剧,关税被上调至过去100年来的最高水平。

霍华德·马克斯:信贷的收益率,仍然非常健康。

实际上,相比六周前我写备忘录时,信贷收益率现在略高了一些。

例如,当时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约为7.2%,如今已接近8%。

这意味着债券价格下跌,反而提高了未来的预期回报。

当然,股市自那时起大幅下跌——标普指数跌幅可能在15%、16%或17%左右,我没细算,而且波动仍在持续。

显然,决定股价变化的世界局势正处于剧烈变化中,多数投资者认为形势在恶化,这也是价格下跌的原因。

问题在于,当前跌幅是过度、恰当,还是不足?

几乎没人能断言。

全球化

带来的益处不容低估

问:您如何衡量像关税这样的潜在“范式转变”?

霍华德·马克斯:首先,“衡量”这个词并不恰当,因为这意味着某种精确性,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本无从“衡量”。

但如何评估这些变化呢?

这可能是我在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大的环境变化。

我们从自由贸易、全球化和世界贸易体系,转向了一个充满全方位贸易限制、美国走向孤立主义的局面。

我认为,二战后的8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经济时期,贸易增长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确实经历过“水涨船高”的时代,而贸易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大家需要理解贸易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当各国专注于生产自己最擅长、成本最低的商品,再通过贸易互通有无时,全球福利才能最大化。

或许这样说起来政治不正确,但事实是:意大利人做意面,瑞士人造手表。

如果我们停止贸易,让瑞士人自己做意面,意大利人自己造手表,

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可能都会下降——这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

全球化带来的益处不容低估。

我曾在一份10年前的备忘录中提到,美国经通胀调整后的耐用消费品价格在25年间实际下降了40%。

这抑制了美国本土的通胀,让所有美国人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商品。

如果失去全球贸易,这些好处将不复存在。

关税旨在鼓励国内生产,但谁会觉得美国制造的商品和进口货一样便宜呢?

答案显然是“更贵”。

关税是新增成本

总得有人买单

问:这是否意味着,您认为通胀将更加持久,甚至逆转全球化带来的“反通胀”效应?

霍华德·马克斯:是的。

全球化曾带来多重经济利益,包括抑制通胀。

试想,如果没有过去25年间从国外购买的价格不断下降的电视机和家电,美国的通胀率会是多少?

答案可能是再高3%、4%甚至5%。

关税是新增成本,总得有人买单——

多数人认为,消费者将最终承担关税的影响,但也有可能由进口商、出口商或出口国政府分担。

无论如何,这都是新增成本——这些收入将流入政府;

但关键在于,社会整体会因此变得更富裕吗?

问:当你试图评估在这种环境下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与回报时,如何判断哪里存在价值?

股票在过去几十年它们的年均回报超过10%。未来呢?

霍华德·马克斯:先回应您的最后一句话——

过去100年间,股票的年均回报确实达到10%,但这是基于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水平16倍的情况。

而当前标普500的市盈率约为19倍——

这意味着如果回顾历史数据,当市盈率处于这一高位时,投资者的年均回报可能仅为1-6%左右,远低于10%的历史均值。

因此,买入价格至关重要:

当前标普指数价格显著高于历史估值中枢,投资者不应期待历史水平的回报率。

你必须思考两点

一是预测本身,二是正确概率

问:您对信贷的论点之一是“能实现预期回报”,因为违约风险并未超过超额利差与整体收益所能覆盖的范围。

霍华德·马克斯:“信贷”只是“固定收益”的新潮说法,而“固定收益”又是“债券”的新潮代称。

1978年,我在花旗从股票部调到债券部时,还没人用“固定收益”或“信贷”这些词,人们只谈论“债务”或“债券”。

债券的魅力在于回报白纸黑字写进契约——你只需判断发行人是否会履约。

说白了,他们要么履约付息还本,要么违约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他们有极强的兑付动机。

我在非投资级信贷领域深耕47年,约99%的发行人最终如约兑付。

问:您在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擅长把握市场震荡时期的机会。当前是否属于这类时机?该出手还是按兵不动?

霍华德·马克斯:当前市场确实比较混乱,每个人必须自行判断——迄今为止的资产价格下跌是充分、不足还是过度?

如果你觉得是过度下跌,就该全力买入;

如果你觉得下跌不足,则应等待进一步调整。

但这一判断无法通过定量分析完成。

你之前用了“衡量”这个词,我稍作纠正:

没有任何数据或模型,能确定当前的价格是否能够匹配未来。

事实上,这种判断从来都是猜测,这正是顶尖投资者的卓越之处——他们比常人更擅长此道。

如今,做出判断的难度尤甚,因为我们完全无法预知未来。

通常,我们假设未来会延续过去,通过外推法决策——这在渐变的世界中有效。

但当前,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如同被摇动的“雪花球”,无人知晓其最终形态。

我敢断言,你现在预言六个月后的美国政策,我赌你一定说错——一切都在变化中。

即便你确信美国政策的走向,也无法预判他国的反应及其连锁效应。

我一贯反对宏观预测——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预测。

如今,任何预测的置信度都低于历史水平。

如果人们依赖预测行事——这件事未来将要发生,我得这么做;那件事未来将要发生,我得那么做;

那么,你必须思考两点:一是预测本身,二是其正确概率。

而今天,无论你的预测是什么,都必须承认——

其正确概率比以往更低,因为我们对未来的可知性已降至冰点。

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

市场下跌

不过是资产促销

问:现在是该恐惧还是贪婪?

霍华德·马克斯:想想你们楼下的百货公司吧——布鲁明戴尔百货店正在全场打折。

标普指数两天跌了8%,六周内跌幅更大,这就是“打折促销”,

按常理,这应该激发投资者的买入兴趣。

但人们总在价格下跌时逃离市场,误将波动等同于风险。

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出现促销价

但判断“折扣力度是否足够”需要专业洞察力——这种能力在市场上极为稀缺。

没有人知道未来是否会继续下跌,也没有人能断言当前价格是否合理。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仅因标普指数从100点跌至90点就拒绝买入,这种决策完全违背基本面分析的逻辑。

投资者必须抛开锚定心理,重新审视资产的真实价值。

肆意挥霍不还款的信用卡

这就是美国政府的作为

问:您仍认为美国是最佳投资地吗?

霍华德·马克斯:它可能仍是,但优势已较过去减弱。

过去,使美国成为最佳地的特质之一是其健全的法治,但如今,这一特质在退化;

另一重特质是结果的可预测性,而这一点现如今也在弱化。

此外,美国长期财政赤字与债务问题始终是隐患——

我们表现得像持有一张“无信用额度、永不还款”的“金卡”,肆意挥霍。

想想看,如果你持有这张“金卡”会怎么样?

你可能会需要一辆车,但你会把所有车都买下来,毕竟你不用真的付钱。

这就是华盛顿政府现在的所作所为。

但是,如果近期的某些事件导致这张“金卡”被设限呢?或者说,在某个时间点账单将最终到来呢?

如果其中任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风险将实质化。

如果人们不再青睐美元、不愿再投资美国、不想再无限持有美债,

即便我们坚称“美国仍是优质信用体”,他人可能也会因不满美国行事而拒绝持有。

那么,财政局面将异常复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49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上午11:00
下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关税1.0后,各行业出口分散化程度如何?

    关税1.0后,中国出口目的地进一步分散化。以对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美国、EU28、东盟)的出口占比来衡量出口目的地的分散化程度,可以看到自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正在寻求海外市场的分散化,即使2020-2022年因为疫情有所反弹,但也难以改变整体的​大趋势。 分行业看,2018年以来多数行业实现了出口目的地的分散化。其中,汽车、传媒、有色、机械设备、钢铁、石…

    2025年4月12日
    4800
  • 收地潮铺开

    收地潮铺开了。 百余宗用地“折价”回收 如果还在等待楼市曙光,就已经有一点点苗头了。 进入2025年开年,各地便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收地动作,各地自然资源局纷纷发布征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公告。 而收地也从当初的“无偿收回”演变到“补偿回收”。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至今,广东仅15城便有174宗闲置用地被纳入回收清单,用地面积共计736.59万平方米,拟…

    2025年3月25日
    6200
  • 中银宏观:2025年“流动性充裕”将贯穿全年,“金融改革”可能大力推进

    央行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关注2025年金融改革。 2024年顺利完成5%的经济增长目标。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包括但不限于: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超过 2 万亿元;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引导 1 年期及 5 年期以上 LPR 分别累计下降 0…

    2025年3月25日
    5200
  • 中国的政策利率和跨国资本流动

    引子 近期,一年存单利率(ps:我们视之为影子政策利率)继续上行,已经实际有效突破了2%的关口,来到了2.03%附近。 对于这个现象,很多投资者并不理解,因为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适度宽松”。 根源在于,其背后有一个分歧点:适度宽松的主体是谁,是银行间流动性,还是实体经济的流动性?? 在我们讨论流动性问题时,有一个不加检验的假设,银行…

    2025年3月25日
    9200
  • 2024年,纯债基金有哪些变化?

    核心观点 整体规模:快速扩容。2024年末,主动管理型纯债、被动指数型债基规模分别为7.7万亿和1.3万亿,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16%和71%。 行业格局:持续变化。在短债基金中,大中型机构的增幅及增速均相对更快,主要依靠1-2只拳头型产品贡献增量。在中长债基金中,大小机构均有扩容,但中小机构增长率更高,且凭借多只产品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 投资者结构:存款…

    2025年3月25日
    7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