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美国2月新增非农就业15.1万人,不及市场预期的17.0万人,失业率上升至4.1%,部分受到政府裁员以及零售业罢工的影响。

往前看,由于就业是滞后指标,我们或将在未来数月进一步看到政府裁员的负面影响。政府削减开支具有“乘数效应”,联邦雇员减少可能扩散至非政府部门就业。被裁的人需要“再就业”,这也将加剧劳动力市场竞争,增加未来找工作的难度。

我们重申此前观点,在关税和政府削减支出的背景下,应关注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在逆风因素消退、或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友好型政策(如减税、放松监管和降息)得到落实之前,我们对美国经济仍持谨慎态度。

正文

政府裁员和罢工因素拉低就业,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在放缓的轨道上。美国2月新增非农就业15.1万人,略不及市场预期的17.0万人。此前11月与12月的数据合计下修2000人,带动三个月移动平均下降至20.0万人。分行业看,政府方面,伴随着政府效率部门(DOGE)引导下的裁员行动,联邦政府就业减少1.0万人,州与地方政府就业则继续增加(+2.1万人)。私人部门方面,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7.3万人)、交运仓储(+1.8万人)、金融(+2.1万人)。建筑(+1.9万人)和制造业(+1.0万人)就业有所增加,我们认为这可能与特朗普保护主义倾向之下企业加大在美国本土扩张有关。但部分此前快速吸纳劳动力的行业或已趋于供需饱和。休闲住宿(-1.6万人)和临时支持服务(-1.2万人)就业均有所回落。零售业就业减少6000人,但劳工部报告显示这或与罢工活动有关[1]。目前相关罢工谈判已达成临时性共识,我们预计未来或会反弹[2]。

此外,2月失业率从4.0%反弹至4.1%,与裁员相关的永久性失业略微上升,重新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者也有所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参与率有所回落,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的人群,25-54岁人群劳动参与率维持不变,这可能与政府裁员与“延期离职计划”刺激提前退休人数增加有关[3]。时薪增速环比回落至0.3%,同比回落至4.0%,或反映严冬与山火扰动对于劳动者工时的影响已趋于平息。

向前看,由于就业是滞后指标,我们或将在未来数月进一步看到政府削减支出对就业的负面影响。首先,统计存在延迟,2月非农报告并未充分反映最新政府裁员的影响。此次非农调查统计期是在2月10至16日,但政府大规模裁员是2月14日才开始逐步加码落地,这也意味着二月下半月的裁员情况目前或未被计入统计[4]。根据挑战者数据,2月有6.2万联邦雇员被裁员解雇,导致全行业加总的单月裁员人数上升至疫情冲击以来的最高水平[5]。另外,此前接收到邮件的200万联邦雇员中已约有7.5万名联邦工作人员接受了“延期辞职”买断方案,这部分人群仍会在9月30日前持续接受来自于政府发放的工资款,不会被直接计入在2月的非农就业萎缩中,但可能会对未来某个月的政府就业造成扰动。

其次,政府削减开支的影响可能会扩散至非政府部门,即具有“乘数效应”。DOGE除了直接裁撤联邦雇员以外,还对各类政府拨款进行审查和削减,此前承诺的一些政府合作项目也被取消,这将带来外溢效应[6]。Brookings的研究显示,美国联邦政府每增加1名正式员工,通常对应着3名政府合同工和拨款资助的就业。反过来,政府每裁减1人,可能有另外3人也面临失业风险[7]。微观上我们也已经能看到一些案例。例如,最近斯坦福大学发文称,由于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可能大幅削减研究资金,以及国会提出的增加当前捐赠基金税的提议,未来大学预算面临不确定性,因此将冻结员工职位招聘[8]。

第三,被裁的人需要“再就业”,这将加剧劳动力市场竞争,未来找工作或越来越难。联邦政府工作人员许多是以知识型岗位为主的白领从业者,在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他们的再就业或将面临挑战。此外,相关白领工作如专业商业服务、信息业就业已趋于饱和,未来这部分政府“下岗员工”能否被及时吸收,仍有待观察。如果其他行业无法很快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那么将导致结构性失业,增加失业率进一步上升的风险。2月非农报告显示,尽管U-3失业率只小幅上升至4.1%,但U-6失业率(包括了因经济原因而从事兼职工作的人)上升至8.0%,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这一现象可能表明全职工作目前并不好找,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我们重申此前观点,在关税和政府削减支出的背景下,应关注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我们在2月24日的报告《关注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中明确指出,关税的不确定性,政府支出削减的紧缩效应,以及持续的高利率环境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逆风因素,这些将抑制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并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往前看,由于特朗普称将在4月2日推出“对等关税”,关税不确定性仍将存在。但特朗普最近表示希望DOGE的裁员方式更像“手术刀”而非“斧头”[9],这可能会使未来的裁员力度有所减弱。利率方面,美联储因担心关税推高通胀而不得不“被迫谨慎”,这使得短期内降息预期很难兑现。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逆风因素仍未消散,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友好型政策(如减税、放松监管和降息),我们对美国经济仍持谨慎态度。

图表1:2月新增非农有所回落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月失业率反弹至4.1%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2月永久性失业有所上升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DOGE引导的政府裁员或刺激提前退休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分行业非农就业数据一览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BL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DOGE裁员的影响或不仅限于联邦雇员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Brooking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联邦政府就业存在一定“乘数效应”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资料来源:Brookings,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本文摘自中金研究2025年3月9日已经发布的《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分析员:肖捷文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60021 SFC CE Ref:BVG234、张文朗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801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19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19

相关推荐

  • 人类终极能源,又在A股突破

    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释放能量高,且环境友好的核聚变被誉为“人类终极能源”,同时也是AI衍生概念,连Open AI的山姆·奥特曼都被其愿景吸引下场亲自投资。 殊不知,近几年可控核聚变研究已经迈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实验堆项目正积极落地。 2025年以来,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单位开始密集招标,累计采…

    2025年3月28日
    3200
  • 重大资产重组停牌:“HJT新秀”要吃下中兴系储能公司

    光伏异质结企业琏升科技(SZ:300051)即将业务转型? 据悉,4月7日晚,琏升科技发布了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储世纪”)控制权、购买子公司天津琏升科技有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同时,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本次收购的标的公司,兴储世纪为中兴系新能源公司。天眼查…

    2025年4月9日
    3500
  • 又被段Sir赚了17亿

    今年最亮眼的中概股,当属阿里巴巴。今年以来,阿里涨幅超过了60%,由此大赚一笔的投资者不少,其中就包括段永平,年初到现在,阿里帮段sir大概赚了2.4亿美元(超过17亿元人民币)。 疑似段sir在美国管理的账户“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该账户持有8只美股,持仓市值145.16亿美元…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2300
  • 美国4月非农点评:就业暂稳,“滞胀”风险仍存

    投资要点 4月美国就业市场保持温和降温。4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7.7万人,虽较3月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劳动参与率小幅提升的同时,失业率仍维持在4.2%。劳动力平均时薪同比增速持续降温,每周工作时长维持稳定。不过,美国长期失业人群占比有所提升,职位空缺率也呈持续下滑趋势,就业市场总体仍在放缓。 分行业来看,建筑业带动商品生产新增就业回升,制造业新增就业人数转…

    2025年5月3日
    1100
  • 中金:从产业链看美国关税的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且对部分地区的钢铝产品恢复加征关税,而且未来也可能对更多经济体加征关税。关税会直接影响出口,也会通过供应链间接影响出口。因此,我们通过全球价值链(GVC)的分解来看关税的间接影响。 摘要 美国近期对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欧盟、日本、墨西哥、韩国、英国、乌克兰恢复加征钢铝关税并将铝产品加征关税率提高至25%。 …

    2025年3月25日
    10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