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把中国车干成世界第一的狠角色,王者归来了!

  我一定要造出比丰田更好的车。

  文 | 华商韬略

  8月25日,宇通客车发布半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1.29亿元,同比下降1.26%,但归母净利润19.36亿元,同比增长了15.64%。

  最先把中国车干成世界第一的狠角色,开始王者归来了!

  【01 跌回十年前】

  2015年,T7正式交付的当天,汤玉祥面对记者的采访,一脸兴奋。

  因为这款车改变了产业格局,丰田柯斯达在中国高端商务车市场上一家吃独食的局面,从此一去不复返。  比T7更让汤玉祥兴奋的是,当年宇通客车的销量继续创新高,历史上首次突破7万辆,连续第六年位居世界第一。

  此时的汤玉祥,完全有理由相信,宇通的高增长还将继续。

  但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两年后的2017年开始,刚刚创造了历史的宇通,突然遭遇销量五连跌。

  到2021年,年销量只剩下4.1万辆,比高峰时锐减近一半,一夜跌回十年前。  受此影响,宇通客车业绩跳水。2022年上半年,更录得公司上市后的首次亏损。

  质疑声此起彼伏。很多人都在问,宇通怎么了?

  股吧里,甚至有人传言,这家身披着全球第一光环的客车巨头,“要被收购了”,逼得官方不得不出面辟谣。

  投资者的焦虑,可以理解。

  但宇通的困局,却并非孤例。近十年来,随着高铁和私家车的普及,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和和私家车出行,而抛弃了大客车。

  最直观的体现,来自一组惨烈的数据。201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355亿人次。到2021年,只剩下47亿人次,不及前者的零头。  甚至,还不如30年前的1992年。

  公路客运量的断崖式下跌,加上突然爆发的疫情,导致大客车需求锐减,共享单车大行其道,公交需求进一步入冬,相关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

  数据显示,宇通交出亏损之之时,我国五大上市客车企业,悉数亏损。宇通,不过是被这个产业大趋势裹挟下的一个样本而已。

  它依然是世界第一,但它的世界却变小了。

  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伴随一个产业衰落而消失的企业,不计其数。但也有不少企业幸存下来,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典型如,微软在操作系统之外,做大了云计算。

  宇通,能否走出目前的低谷,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回答这些问题,要从宇通的历史讲起。

  【02 种地要看天气】

  宇通的奇迹,始于一种中国特有的国情车——卧铺车。

  90年代初,伴随着城市化,各地农民工像潮水般涌向沿海城市,也带火了公路客运。

  彼时的汤玉祥,只是郑州客车厂(宇通前身,1993年改制)的一名车间主任。由于国家取消统购统销,郑州客车厂陷入滞销,最难的时候一度靠焊接防盗门为生。

  汤玉祥虽然职位不高,但他负责的试制车间承担着新产品开发的任务。不断涌动的民工潮让他嗅到了商机,他带领车间一班人马,以前瞻性的眼光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卧铺车。

  经常坐车的人都知道,长时间乘车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而当时的国产客车不但技术含量低,舒适性也很差。

  卧铺车的出现是一种突破,它将座位换成卧铺,让乘客可以舒服地一觉睡到目的地,免去了舟车劳顿的辛苦。因此,一经推出就引爆了市场。

  凭借这款车,宇通一夜成为市场明星,在全行业大衰退的1994年,实现销量翻倍。汤玉祥也顺势成为公司副总经理,紧接着是公司一把手。

  卧铺车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畅销的关键在于抓住市场需求。宇通之后,很多企业也推出了卧铺车,但宇通获得了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能够做好,是因为下的工夫多一些。”汤玉祥解释说。

  汤玉祥有一套种地理论,在他看来,做企业就像种地,“一遍不锄地,庄家就长不好,一点都不能偷懒。”

  这是种地的第一个要诀,精耕细作。

  第二个要诀,专注。不能种着白菜,看到那边的萝卜好,就半途而废。在宇通崛起为世界第一的过程中,汤玉祥始终专注于客车,哪怕心中有重卡情结,也轻易不尝试。

  曾经有人问汤玉祥,为什么不介入轿车市场,他回答:“做好客车这块业务是根本,我个人比较笨,暂时不会考虑其他产业的布局。”

  第三个要诀,前瞻性。种地要抬头看天气,了解市场行情,不能一味埋头苦干,否则种出来的东西烂在地里也没人要。

  “我是一个企业家,有时也被人称作‘商人’,所以我会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做最恰当的事。”

  【03 造世界最好的车】

  卧铺车改变了宇通客车的命运。

  但彼时的中国客车行业依旧很落后,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充其量就是一个大的组装厂。

  这样的局面已经延续了几代人。

  技术员出身的汤玉祥不认命,他相信,只有技术领先才能成为行业领导者。

  客车技术的关键在底盘。很多国内企业为了图省事,要么直接用卡车底盘,要么不惜重金进口底盘。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汤玉祥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2002年,宇通和德国MAN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在此期间,宇通不但掌握了底盘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向西方学习,改进了自己的流程管理能力。

  合资期间,汤玉祥曾数次参观MAN工厂,每一次都深受震撼。

  从工人们一丝不苟的态度,到每月校核一次的扭力扳手……汤玉祥第一次感受到,与高手过招的差距。

  这种差距,曾给他留下过惨痛的记忆。

  2000年,浙江海宁县购买的15辆宇通客车,因为转向臂断裂,发生数起交通事故,最终被当地政府禁售。

  海宁事件,给宇通沉重一击,也让汤玉祥意识到技术和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他利用一切机会,向MAN工厂学习。同时,聘请SAP、IBM、罗兰贝格等国际知名巨头,上马ERP、CRM等信息化项目。

  这些项目,让宇通的管理效率脱胎换骨。

  1998年,宇通靠人治,汤玉祥一管到底,有制度没流程。到了2010年,宇通规模增长了许多倍,汤玉祥反倒有时间,跑上海世博园,一逛就是三天。

  这种管理效率的提升,反过来,推动了宇通研发实力的增长。

  电泳是一种大客车涂装技术。过去,普通的喷涂工艺,耐盐雾时间仅为240小时。

  宇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推出整车电泳工艺,将这一时间延长至1000小时,大大提升了车辆的防腐防锈能力。

  新技术在征战高温湿热的古巴、委内瑞拉市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宇通推出T7之前,丰田柯斯达垄断了中国高端商务车市场。这让一辈子造车的汤玉祥如鲠在喉。

  “我一定要造出比他们更好的车。”这句话在他心里憋了几十年。

  最后,终于有了T7。

  为了研发这款车,宇通整整花了十几年。期间,成了三次攻关小组,换了四个项目经理,碰到无数的技术难题,几度想要放弃。

  动力总成是最大的拦路虎之一。在多次实验失败后,他们转而向西方产品学习,再次升级研发系统,终于跨过这道坎。

  比亚迪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

  但其实,宇通早在1999年国家还没补贴时,就推出首款纯电动客车。彼时的比亚迪,还只是一家电池生产企业。

  因为宇通的存在,客车行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道风景线。当很多乘用车企业还在用市场换技术时,宇通已经走出国门,用技术换市场。

  【04 卖到全世界】

  2003年,宇通在国内做到行业老大后,将目光投向海外。

  古巴是汤玉祥关注的重点。此前,也有国内企业去征战过,但由于质量差、维修和保养等配套跟不上,铩羽而归,并给当地留下不好的印象。

  汤玉祥决定改变这种局面,“宇通客车在海外市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国客车的口碑先做起来,要让中国品牌在世界上有尊严。”

  为了捋顺市场,汤玉祥连续三年亲赴古巴,与当地销售一起做调研。

  在视察中,他发现一个问题。截至2006年,宇通在古巴共卖出1000多辆车,其中200多辆都停驶了。原因有很多,如车辆过保、客户没钱买配件等。

  这让汤玉祥很生气,他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最终,宇通在古巴建起了2个大型维修站和14个服务站,一旦车辆有故障,维修人员可随时赶赴现场。此外,技术人员还会提前告诉客户,哪辆车该维修、保养了。

  有下属认为宇通只要卖车就行,汤玉祥的回答是:“我不允许!”

  服务能到达的地方才去卖车,这已经成为宇通的市场准则。在这个准则的指导下,宇通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的有理需求。

  古巴是个缺钱的国家,汤玉祥专门为此定下一个规则:允许他们赊销,没有上限。

  2008年金融危机时,很多外国企业都撤走了,宇通却坚持留下来。不但留下来,还给对方提供了500万美元的配件。

  有了这层关系后,宇通在古巴顺风顺水,到2016年累计销售客车5827辆,市场占有率超过90%。古巴大街上,跑的客车几乎全是宇通牌。  汤玉祥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人,早在很多年前,他就意识到,宇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

  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能低下头,喜欢踏实做事的人。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种地理论上。在汤玉祥看来,“海外市场就是一块土地,播种、施肥、除草、浇水哪个环节都不能少,土地肥沃了,你才会看到回报。”

  刚进入海外市场时,汤玉祥像个猎人,枪口随时对准飞鸟。后来他发现,这种策略并非长久之计,于是要求下属从猎人变成农民,打阵地战,而不打游击战。

  “我们不做(风口上的)飞猪,我们要把眼下的‘家庭作业’做好。”汤玉祥表示。

  在美洲耕耘十几年,汤玉祥成功探索出宇通模式,其核心是一国一策,扎扎实实做口碑。

  欧洲是世界客车工业的发源地。想把古巴经验复制过去并不容易,他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有耐心。

  “宇通对欧洲市场销量、利润不设预期,慢慢完善,慢慢来。”

  为此,汤玉祥稳扎稳打,一步步在法国建起欧洲最大配件中心,并打造一支研发团队,专门为欧洲开发最适合的产品。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逐渐形成以法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的销售网络。

  美洲和欧洲,只是宇通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今天,宇通客车已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05 引领新能源时代】

  对于造车,汤玉祥一再强调他的种地理论。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这行业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如今,宇通和所有客车企业一样,遭遇了灾害天。

  全球客车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衰退。

  尽管这个市场不可能彻底消失,但要回到2012年之前,中国公路客运量大爆炸的时代,也几乎不可能。

  和其他客车企业一样,宇通想突围,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进行技术升级,要么开拓新的疆土。

  技术不但推动行业进步,也能给行业续命。彩电行业历经CRT、液晶、OLED等技术演进,尽管消费人群在缩小,仍维持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

  同样,客车行业也在经历类似的技术演进——从燃油向新能源转变。

  作为全球客车之王,宇通积极发展新能源,不但在比亚迪之前,推出首款纯电动客车。近年来,还加速布局氢能产业链,打造了一系列氢能源商用车。

  与客车相比,商用车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汤玉祥打破过去宇通不做卡车的禁忌,不断开发出新能源卡车、氢燃料搅拌车……从单纯的客车企业,逐渐演变为一家商用车企业。

  这样的转变,对宇通来讲,困难重重,毕竟,在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已经拥挤着太多的竞争者。

  先不说,奔驰、沃尔沃、MAN这样的跨国巨头,就算在国内,东风、福田、江淮等商用车企业也实力强劲,还有吉利这样的乘用车企业,跃跃欲试。

  但眼下的宇通,要扭转颓势,除了开疆拓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事实上,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企业之一,德国MAN也是在不断拓展新产线的过程中,一步步壮大起来的。

  从最早生产拖拉机,到后来造卡车和客车……二战时,一度还造过坦克和潜艇发动机。

  只不过,对本来想好要退居二线的汤玉祥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在客车行业大爆发的2010年,汤玉祥辞去总经理,让老将牛波执掌宇通客车。一开始,顺风顺水。

  但2016年以后,客车行业陷入大萧条,牛波也吃不消了。

  连续三年的销量下滑后,65岁的汤玉祥再也坐不住了,于2019年重新披挂上阵。

  此后,宇通在战略布局上的动作不断。

  比如,开发新能源轻卡、中卡、重卡,投入85亿元,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再比如,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商用车电动化。

  比如,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尤其海外新兴市场的开发,并且针对不同国家市场特点推出“一国一策”策略。

  但同往常一样,内部变革激烈的宇通,给外界的却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和平常,这也是汤玉祥始终如一的风格:

  宁做过头事,不说过头话。

  这个真正的行动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曾说过:“宇通之所以客车业务做到领先地位,就在于我们始终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

  而事实证明,汤玉祥再一次获得了成功。在新能源的强势突围,与持续强化海外市场,尤其包括国内市场在内,持续迈向客车新能源化的趋势之下,宇通客车不但继续稳住了行业龙头地位,也不断将盈利能力推向了新高。

  其最新成绩单是:

  8月25日,宇通客车发布半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1.29亿元,同比下降1.26%,但归母净利润19.36亿元,同比增长了15.64%。

  最先把中国车干成世界第一的狠角色,开始王者归来了!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6031.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9日 下午3:31
下一篇 2025年8月29日

相关推荐

  • AI“幻灭期”里的真金白银:刚融5000万又赴港!海清智元真的很能打吗?

    爆火两年多至今,基于技术瓶颈、市场预期调整、应用场景落地等困境,人工智能行业似乎在2025年中出现降温趋势。 Gartner报告指出,AI已进入“幻灭期”,企业从盲目追捧转向更务实的“人机协作”模式,更关注‌数据治理、多云架构和垂直场景应用‌。 Gartner最新报告指出,全球AI已进入“幻灭期”——资本不再盲目追捧概念,企业更关注“人机协作”的务实落地,数…

    财经 2025年8月7日
    3400
  • 苹果开局,vivo引路

      又一次新的出征。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自从1968年,世界上第一款头戴式显示器诞生以来,人类就在幻想:   有朝一日,可以戴上头盔,进入虚拟世界,像《黑客帝国》一样,生活在数字世界里。   为了这一天,谷歌、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前仆后继。就在刚刚,一款全新MR产品再次推动了行业进步。   这一次,主角是vivo。   【01 用户导向的深耕…

    财经 2025年8月26日
    1100
  • 网红卫生巾“翻车”,辛巴又栽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作者:高宇哲,编辑:刘杨,题图来自:AI生成 7月24日,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因被曝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在新京报发布的视频中,一位刚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消费者表示,曾注意到一些使用硫脲卫生巾的用户在经历和健康状况上与她存在相似之处。报道还提到,超过30位自述为受害者的用户表示曾患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并怀疑与长期使用相关产品有关…

    2025年7月26日
    7300
  • 茶饮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像共享单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作者:杨知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搜狗输入法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谁? 答案当然是腾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许多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他们对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意义。比如共享单车的收入能力有限,但他们却是滴滴、蚂蚁、美团整个生态的重要一环——引流怎么不算一种价值呢? 眼下,以茶饮和咖啡为代表的现制饮品也成为了一个类似共享单车的存在。 由于…

    2025年7月12日
    5500
  • 保险巨头的治理风险,藏不住了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29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公司治理 通过分散风险、提供经济补偿,保险业自诞生以来的角色是作为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的“稳定器”。但自行业高速扩张以来,国内的保险业始终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争议。 虎嗅ESG组曾在《我痴呆的母亲,被“骗”签下400万保单》一文中分析,从业人员素质不齐…

    2025年4月13日
    8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