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旨在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标志着光伏反内卷战役以“非常决心、超常力度”全面升级。
此次会议距7月3日工信部单独召开的光伏座谈会仅46天,无论在参与部门、覆盖企业范围,还是议题针对性上,均超出行业与市场预期。
会议升级:
多部门协同,覆盖全产业链
相较于7月3日仅14家光伏制造企业及行业协会参与的恳谈会,此次会议在部门联动与参会主体上实现显著拓展。新增的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发电央企,影响招投标环节落实)、国家发改委(价格政策制定与监测)、市场监管总局(反不正当竞争执行,参与价格法修正草案起草)、国家能源局(产业政策与标准制定)及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行业协会党建与改革),形成全链条治理合力,直指行业治理关键环节。
参会企业方面,除部分曾参与7月座谈会、覆盖主产业链各环节的制造企业负责人外,还首次纳入“五大六小”发电央企代表。作为电站投资开发商,发电央企是否会松动内部收益要求以激发新需求,成为制造端与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不过,据参会企业高管透露,本次会议为机密会议,所有参会者均签署保密协议,具体执行细节与时间表暂未公开,且未就市场流传的“硅料收储方案”重点展开。
四大核心举措:
精准破解行业痛点
会议明确四大行动方向,直击光伏产业“内卷”核心症结:
1. 加强产业调控:强化项目投资管理,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破解产能过剩难题。
2. 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健全价格监测与产品定价机制,严厉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为行业重建价格锚点。
3. 规范产品质量:严打降低质量管控、虚标产品功率、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4. 支持行业自律:发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倡导公平竞争,强化技术创新引领,维护行业良好生态。
政策组合拳:
铺垫多维度反内卷
事实上,自7月初以来,光伏反内卷政策已陆续落地,为此次六部门联合部署奠定基础:
1. 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聚焦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与法律责任,剑指“内卷式”竞争。
2. 8月1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对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全国41家多晶硅企业(覆盖全行业)实施监察,而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起始原料,正是反内卷的“命门”。
3. 外贸端,中国机电商会倡议抵制低于成本价出口,市场盛传光伏出口退税取消已“箭在弦上”。
市场动态:
价格现回暖,需求侧成关键
此前,受反内卷“强预期”、企业自律公约及部分减产动作影响,7月初以来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上涨,电池片、组件价格亦有所恢复。但进入8月中旬,因缺乏需求侧支撑,涨价态势逐渐承压。
不过,近期市场已出现积极信号:华润电力3GW光伏组件集采于8月18日开标,三个标段投标均价均超0.7元/W,显著高于当前国内集中式(0.67元/W)与分布式(0.69元/W)项目成交均价,且头部企业报价多在0.73元/W以上,显示组件涨价传导初现成效。
行业机构分析指出,8月19日六部门联合部署有望打通需求侧堵点,为产业链注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能,尤其是组件环节。而本周即将开标的华电集团20GW年度组件框采项目,将成为组件端向下游顺价通畅程度的重要观测点,市场对组件价格进一步上涨预期强烈,坊间传言组件价格或不低于0.745元/W,部分业内人士看好涨至0.8元/W以上。
此外,7月以来产业链涨价已从主材传导至光伏玻璃、胶膜、背板等辅材环节,上下游价格联动效应显现。华创证券等机构认为,随着供给侧政策落地与行业自律推进,光伏行业供需关系将持续改善,带动全产业链价格与盈利修复,行业有望逐步走出连亏7个季度的困境,迎来景气度反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