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不止一个娃

娃哈哈当前的困局不只是遗产纠纷,也更包括国有与民营的关系和利益。这也是宗庆后留下的遗产的另一面,现在都到了买单时刻。

  【01暗流汹涌】

  在公众视野里,娃哈哈是最近才突然陷入争斗和危机的。

  但事实上,他们的危机来得更早一些。

  自宗庆后病重传闻起,网上就有过不少关于娃哈哈的“丑闻”,宗庆后去世之后,这类信息出现的更频繁。只不过,很多内容当时都被当作“谣言”或快速消失。

  比如,一篇名为“实锤举报宏胜集团总裁宗馥莉侵占娃哈哈巨额国有资产”的文章,就曾传播一时,其内容不但指责娃哈哈在国有控股的娃哈哈集团之外,打造了一个庞大的业务体系,更指出宗馥莉接班后变本加厉,进一步加大对相关利益的清洗。

  也是在此期间,娃哈哈的⼀名外籍⾼管Jacky Zong,中文名是宗继昌,乃至宗庆后还有其他子女的传闻,开始浮出水面。

  新闻旧闻结合起来看,娃哈哈的内部混战那时就已相当激烈了。只不过当时,大家都还比较收敛,也有所顾忌。

  所谓的“独女”宗馥莉依然如大家意料的那样,作为指定继承人,接过了宗庆后的权杖。

  但现在回头看,宗馥莉最初接的还只是副董事长、总经理,娃哈哈的董事长位置,宗庆后并没有交给她,或者说她当时并没有得到。

  更加蹊跷的是,副董事长宗馥莉“接班”没几天,一封《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信》广为流传,宗馥莉在信中明确宣布自己从即日起将辞去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经营管理。  一周之后,剧情再次反转,股东“恳请”其留任,一月之后,宗馥莉非但没退,而且大进一步,正式接任了董事长。

  与之伴随,四名元老董事集体出局,被认为是宗馥莉亲信的叶雅琼、洪婵婵和费军伟等则成为新任董事。

  如今回头看,这些都有戏中戏,而这些戏完之后,看似稳定的局面背后,实则在酝酿更大的戏。

  坐上大位的宗馥莉,几乎横冲直撞地,加速着业务改革,也以业务改革之名清洗着父辈留下的人事和利益格局。

  与之相对应的,是屡次三番爆出宗馥莉的负面新闻。

  比如,内部员工发举报帖,指责她采取各种手段施压胁迫老干部,裁员但不承担合法经济补偿等等。针对宗馥莉是否过于铁血无情,不适合担当娃哈哈重任的讨论帖也层出不穷。

  关于宗庆后有私生子女的传闻,也间断地浮现。对大多数人来说,宗庆后有私生子女,这肯定是谣言。因为这么多年,大家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布鞋首富”的勤劳朴素和品德高尚。

  如此这些,断断续续,暗流一直未有停歇。

  直到今天,谣言成了真实,而且带有法院的背书。早在2024年12月,三名美国籍青年宗继昌(Jacky)、宗婕莉(Jessie)、宗继盛(Jerry)就已提起诉讼,他们作为宗庆后非婚生子女,主张要求冻结宗馥莉持有的18亿美元信托资产。

  受到影响的自然不只是宗馥莉个人,也更包括娃哈哈。

  尽管娃哈哈对外称“家族事务与公司无关”,但一个家族企业,家族内斗,怎能无关。至少,若三人胜诉,宗馥莉所代表的29.4%集团股权就可能遭到分割,最终也影响娃哈哈的权柄执掌。

  而据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信息显示,5月31日至6月1日,共计28笔娃哈哈实业公司股权集中上拍,涉及股数从5000股至10万股不等,起拍价跨度极大,由象征性的1元至150万元。

  按照已交易成功的成交额,折合每股12元,相比2024年11月同类股权的每股22.15元,几乎腰斩。

▲来源:红星新闻

  这些交易背后,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02家族裂痕】

  今天回看宗家和娃哈哈的这盘棋,裂痕或许早在宗庆后婚外子女出生时就已埋下。

  如今的网络上,疯传着各种宗馥莉是爽文大女主的网文和传说,这些内容皆为吃瓜群众臆想,但结合当年宗馥莉去美国读书,被“后妈”“监护”,以及宗馥莉入职娃哈哈的一系列经历,关于她如何隐忍、发狠和复仇的性格养成,恐怕也不完全是杜撰。

  当整个棋盘渐渐轮廓清晰,也就不难理解宗馥莉在过程中的一些反常,甚至极端行为。而从宗庆后直到去世都没有把董事长明确交出看,他对宗馥莉接班也是有保留或举棋不定的部分。

  一言以蔽之,在谁能继承娃哈哈这件事上,宗庆后和宗馥莉或许早就各怀心思了,只不过最近几年才由矛盾走进现实。

  除了家族内部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宗馥莉的经营管理作风,也与宗庆后大不相同,这恐怕也是宗庆后不能完全放心的原因。

  比如,宗庆后倾向家长式的威权管理,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他曾经直截了当的表示,自己不相信西方的那一套,MBA等等这些东西。对待员工,他要求忠诚,讲家文化。

  但宗馥莉就是从西方那一套成长起来的,她14岁就被送去美国留学,住寄宿学校,整个三观的养成都受资本主义的熏陶。

  两代人迥异的背景,经历和观念,最终导致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相互理解。

  比如,如何对待娃哈哈的旧臣,如何对待员工,即便没有家族内部利益派系斗争,不考虑站队和立场,仅仅从公司发展层面,宗庆后、宗馥莉的态度也都大相径庭。

  宗庆后很少辞退员工,只要忠诚,能力差一点也没关系,犯点错误也没关系,但宗馥莉没有那么多考虑,她是“犯了什么错误,就应该受到什么惩罚”。

  再比如对品牌的发展方向。

  宗庆后希望把娃哈哈做成一个兼具“国民刚需”渠道控制力、“民族符号”情感号召力、“社会担当”公信力的三位一体品牌。但宗馥莉却不认同,她直言“娃哈哈品牌老了,会更喜欢喜茶这样的品牌。”

  所以,她砍掉了王力宏的代言,说人家年纪大了,审美疲劳。创立新品牌KellyOne,与王一博合作推出无糖气泡水。

▲来源:KellyOne官方微博

  宗庆后显然很清楚这种差异,所以培养宗馥莉的另一边,他内心的纠结和担忧也似乎从来没断过,比如他不只一次地强调,女儿在美国时间太长,性格、文化颇受影响。

  这种冲突和矛盾,在宗庆后健在时,都被宗庆后消化了,比如宗馥莉开除老员工,宗庆后则默默将这些员工请回重新安置。

  宗庆后去世之后,宗馥莉彻底放飞自我,也的确导致了诸多问题,以至于宗庆后弟弟宗泽后也站出来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

  宗泽后用过刚易折形容侄女接班后做的一系列改革,甚至最后还略带个人情绪的补了一句,“如果(娃哈哈)全是你自己的股份,当然你可以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国有企业你就是个职业经理人,你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而宗泽后这句话里,也藏着决定宗家和娃哈哈命运的更关键因素,甚至更大的雷。

  【03沉默的关键人】

  作为中国饮料的龙头企业,娃哈哈有个问题一直被忽视或掩盖,但现在变得格外重要了。

  它到底是国有还是私有?它如何国有,又如何民营?

  过去多年,娃哈哈一直被认为是民营甚至家族企业,宗庆后也长期是民营企业家标杆,而且坐上过首富宝座。

  但事实上,大家所认知的娃哈哈集团其实并非宗家的企业,其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校办企业经销部,最初由上城区政府百分百持股,1996年之前,娃哈哈集团都是标准的国有企业。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直到90年代末,娃哈哈集团上报职工持股方案并获得上城区政府批复完成改制,宗庆后才真正从法律意义上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且也只是主人之一。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当时,改制后的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为: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持股51%,宗庆后持股29.4%,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19.6%。

  后来经过二次调整,上城区国资局将5%的股权转让给职工持股会,最终形成了杭州上城区国资委通过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娃哈哈集团46%,宗氏家族持股29.4%,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24.6%的格局。

  由此,基本形成了国有资本、个人资本和员工集体所有制相互结合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在这个结构里,宗庆后虽已成为娃哈哈最大个人股东,但仍未获得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娃哈哈却和当初的娃哈哈集团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某种程度说,如今的娃哈哈集团,就像宗馥莉一样,在相当多不了解内情的公众眼里,她是国有和民营混合所有的“独女”,但事实上,她早已有一堆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妹妹。

  这些“弟弟妹妹”,就是宗庆后家族在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之外发展的,跟娃哈哈有关,甚至也有娃哈哈之名,但完全属于宗家控制,跟国资无关的真正的私营企业。

  早在2002年前后,宗庆后就在国资娃哈哈集团之外成立了一系列的公司,其中最关键的是2003年成立的宏胜饮料集团。

  虽然不直接隶属娃哈哈集团,但这家由英属维尔京群岛离岸公司控股,后来由宗馥莉全权掌控的企业,长期承接娃哈哈OEM业务,并为娃哈哈集团生产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产品。

  换言之就是,国有的娃哈哈集团长期“支持”着私有的宏胜,当然也可以说,私有的宏胜长期“支持”着国有的娃哈哈集团。

▲来源:宏胜饮料集团官网

  通过宏胜集团类似的途径,宗氏家族在娃哈哈集团之外建立了庞大的产业帝国,包括在全国拥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条生产线,与娃哈哈集团形成平行宇宙,且其控制人多为境外注册公司,但最终穿透到宗家自然人。

  《经济参考报》曾报道,截至2022年底,娃哈哈集团资产占整个娃哈哈系总资产的比重已仅剩15.67%。

  国资疑云的另一边,当初改制时持股24.6%的职工群体利益,也是另一个雷区。

▲内容来源:企查查

  娃哈哈2018年就启动了针对员工持股的购买计划,要求员工以每股3元出售所持股份,但因诸如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不知道股权最终卖给了谁,过程是否合法等等,未能大规模执行。

  宗馥莉上任后,也进一步要求员工重新签署劳动合同、低价回收股权,但同样进展不顺,甚至引发员工发起集体诉讼维权。

  国资、职工持股、宗家围绕娃哈哈的权益,如同宗馥莉和弟弟妹妹关于宗家的权益,在有人能稳得住局面之时,它即便有冲突和矛盾,也能稳定压倒一切,让冲突和矛盾可以拖,可以等待时机再解决,但若大局不稳需要洗牌重构,那矛盾就会被集中爆发。

  如今,它也是压在宗馥莉和娃哈哈头上的两座大山。

  据报道,宗庆后另外三个子女的母亲,娃哈哈集团原党委书记杜建英,早就在谋求收购国资及员工持股,但也并未取得实质进展。

  而如今,伴随家族内部争产战争必然会涉及到股权和产业,娃哈哈的所有这些,无论是家族内部的,还是家族之外的,积累了若干年,拖了若干年的问题,似乎也都到了要清账、买单的时刻。

  【参考资料】

  [1]《娃哈哈集团或成“空壳”,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当查清》新浪财经

  [2]《曝国资和员工利益受损,娃哈哈股改为何这么难?》新浪财经

  [3]《温和鹰派宗庆后》中国企业家杂志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664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7日

相关推荐

  • 新茶饮第一股,“换装”自救?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李佳琪 编辑|苗正卿 题图|奈雪官方微博 奈雪的茶又“换装”了。 2025年5月,奈雪的茶借“十周年国际化战略升级”之机,更换了品牌LOGO,名称也从“奈雪的茶”简化为“奈雪”,英文标识从拼音“NAIXUE”改为混合风格的“Naìsnow”。这一新名称被官方解读为:“Naì”强化了中国基因与记忆点的同时,融合了“N自然、A艺术、I…

    2025年5月13日
    6100
  • 国产长剧,为何越来越短?

    越来越短,并不一定非要成短剧。 在几年后回望, 2024年,对于传统的剧集制作出品公司来说,或许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进入4月下旬,国内各大影视公司陆续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 剧集市场,特别是对传统的长剧制作出品公司来说,头部的几家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入下滑。 其中,华策影视2024年营收为19.39亿元,同比减少14.48%;慈文传媒营业收入为3.…

    财经 2025年4月25日
    7500
  • 三只松鼠“三生万物”:章燎原开打“品类无限战争”

    文:向善财经 这几天跟不同行业的朋友聊,大家都感慨:世界变化更快了。 上半年一夜之间全球掀起关税大战,然后在瑞士一谈,关税暂停了。短短一个月外贸生意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科技领域的变化也让人出乎意料。梁文锋搞出了DeepSeek,王兴兴带火了机器人赛道,互联网商业几乎“绝迹”的补贴大战再次开打,一众网友惊呼:梦回2015年! 十年之后再回头,2025年可能是一…

    财经 2025年5月26日
    5700
  • 高调配售2.5亿美元,800亿港元科伦博泰驶向何方?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张珏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6月5日,科伦博泰宣布进行新一轮港股配售。 具体而言,此次配售价格为331.8港元/股,因簿记需求强劲,交易规模从最初设定的2亿美元上调至2.5亿美元,成为过去12个月以来港股市场生物医药行业最大规模的新股增发交易。 6月12日,公司宣布配售事项完成,募资净额约19.43亿…

    财经 2025年6月20日
    5300
  • 马斯克想从“泥沼”脱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作者:何伊然,编辑:刘宇翔,题图来自:AI生成 对于马斯克来说,最近有一个好消息,以及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Grok 3.5早期测试版下周将向SuperGrok订阅者发布,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它是第一个能够准确回答有关火箭发动机或电化学技术问题的AI,“能从第一原理推理并得出互联网上还根本不存在的答案。” 坏消…

    2025年4月30日
    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