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卖家血拼大促:GMV涨了,但利润没了

作者:无招,编辑:相青,出品:增长工场

跨境电商的年度大促战仍在持续。

硝烟弥漫中,“增长工场”留意到卖家的处境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头部卖家仍然有“爆单”的可能;但越来越多的中小卖家正陷入增长乏力、利润承压的困境。

增长还在,但越来越难赚到钱了。这已成为不少跨境卖家的共识。

对此,我们和两位深耕不同平台的中小卖家聊了聊,其中一位已深耕亚马逊7年,年销售额超300万美元,另一位入局Temu两年,目前月均销量超5000单。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一、利润下降,GMV微增,亚马逊越来越难

Allen,年销售额超300万美元,7年亚马逊

今年的PD首次拉长到四天,对我们来说,“冲刺赛”突然变成“马拉松”,策略上不得不调整。

节奏把控非常关键。我们在广告投放上更聚焦核心流量峰值,把重点词竞价提升100%~150%,其他时段预算果断下调50%~70%。秒杀注重错峰,首日引流款打开局面,第三天推利润款,最后一日清库存。

面对Temu等平台的低价冲击,硬拼价格只能是死路。所以我们守住价格线,强化价值点,利用Rufus标签精准突出产品卖点。不过说实话,Temu抢走的并非我们核心客群,影响有限。

但结果差点意思。基于去年20%的增长预期,我们备货增加了30%。第一天势头很猛,GMV同比涨了40%,但第二天就暴跌60%,最终整体GMV仅微增5%。

同时,利润同比下降10%,主要是广告CPC涨了15%,平台折扣加大,叠加普遍的消费降级氛围,几座大山都在施压。其实,从年初至今,我们同款客单价跌了14%。且按往年预估,大促后还有约8%的退货等着,所以目前谈GMV、销售额都是虚的。

关税变动虽未直接大幅增加成本,但客流很明显被分流。我们品类日常总销量同比下滑了12%。Temu的低价确实冲击了部分基础款产品。为了应对冲击,在基础标品上我们更换高性价比供应商;高客单价产品死守品质与精细化运营。

现在的亚马逊越来越难了,大家的痛点基本一致:比如分流常态化,年中大促平台林立,PD光环减弱,促销几乎被对手日常化;另外为了满足系统的动态折扣要求,从20%被迫调到30%,利润越压越薄。

亚马逊PD的“流量护城河”对我们中小卖家而言,确实在失效。如今的PD已从“躺赚”变成“苦战”,但离开亚马逊又难觅同等优质客源,这是现实困境。

这几年,跨境电商的风向真的变了。亚马逊不再是唯一霸主,卖家间的竞争也在升维,从拼运营技术到拼供应链效率与跨平台协同。

未来几年,在亚马逊上,我们会适当放弃低价市场,坚守高客单价阵地,多利用AI工具提高运营效率、深化场景化营销。

二、Temu低价护城河还在,但躺赚时代结束了

Gary,月均销量5000单,2年Temu

这次Temu的年中大促,我主攻7折活动,就是要抢占Deals专区的黄金流量位。说实话,专区流量确实超预期,首日店铺UV暴涨180%,这数字让人兴奋。但兴奋没持续太久,转化率却有点拉胯,不到15%。

现在复盘,有点后悔报7折了。用户在这个档位比价太疯狂,纯粹拼价格,我们优势不明显。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进7折区,得玩点差异化,比如捆绑些小赠品,避开赤裸裸的价格战。

大促还没完全结束,具体数据还在跑。但感觉今年Temu整体的增长势头似乎没之前那么猛了。粗略计算,GMV同比去年增长超30%,销售额涨了约60%。听起来不错?但利润空间真不大,估计是下跌的。

增长主要靠两点:一是我们产品线比去年丰富了;二是加拿大市场爆了,订单量翻了好几倍!而且预估加拿大的利润率会优于美国,反观美国,基本盘感觉被比价榨干了。

要说怎么在低价中保利润?我们是工厂直供标品,直接找东莞的工厂月结压价,靠走量保微利;部分设计款定价会稍高些,而且不降价。清库存我们只清周转超过90天的货,毕竟压3个月不如7折亏本清掉。清库存品毛利率是-5%,但新品毛利有22%,整体能拉平到8%。

多托管模式是Temu的王牌。这次大促就靠它避险增效,美国单走半托管Y1,用本土仓发货避关税;加拿大走Y2,从中国直发。“核价双轨制”让我们的同款产品在加拿大的核价比美国高20%。在亚马逊因“30天最低价”被砍折扣,但我在Temu加拿大淡定涨价。

虽然在Temu只做了两年,但心态变化很大。早期更像“供货傀儡”,现在熟练了可以开始琢磨“溢价”了。

不可否认的是,Temu的优势很明显,起量速度惊人,新品在亚马逊可能要熬个把月,在Temu基本就一周,而且Y1半托管模式也让我们的设计款找回了点毛利空间。

当然槽点也不少,平台规则越来越“割韭菜”,现在扣款名目越来越多了,竞价很“流氓”,不降价流量就归0。用户这块,感觉美国“羊毛党”比例高,复购率确实比其他市场低。

下一步计划把重心放到加拿大和欧洲市场,让产品实现小幅度溢价,也会重点运营半托管Y1模式。另外,新品类肯定要拓展,毕竟在Temu上,单一品类不好长久运营,最终还是得走多品类路线。

无论是亚马逊、Temu,抑或是其他平台,可以看到的是,大促竞争越来越热,但不再保持卖家们捷报频传的节奏,在这个分流时代,各平台卖家们需要更精细化地运营,尽可能寻找更多增长空间。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84503.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6506.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上午10:19
下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大佬的公关智囊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让雷军道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毕竟不管是开发布会时,还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只要网友们一句话,他都会立刻回应,连忙说:我做得不对,我们已经收集了大家的反馈,会积极改进。 但这次小米SU7的事情,为什么雷军三天之后才道歉? 1 昨天我还在朋友圈发出疑问:雷军现在为啥要道歉?人家只是一个造车的,车是你买…

    2025年4月3日
    7600
  • A股市值管理进入新阶段,“激励计划”驱动上市公司持续成长

    文丨李壮 编辑丨承承 编者按:近20年来,我国市值管理政策不断完善,由2004年“国九条”提出资本市场发展,到2014年“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再到2024年《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的正式落地,A股市值管理政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全面规范的发展历程。 最新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定…

    财经 2025年5月24日
    6500
  • 中国潮玩要逆天,快请中国制造来改命

    潮玩带动的谷子经济,正在井喷。 近日,名创优品和泡泡玛特陆续发布2024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和泡泡玛特的营收、利润等经营指标均超过市场预期,呈快速增长态势。 2024年TOP TOY全年营收9.8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4.71%. 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

    财经 2025年4月7日
    7200
  • 60亿美元“卖身”?谁会是星巴克中国的“意中人”

    高瓴、凯雷、美团谁能行? 作者 | 周昆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近日,星巴克中国区举办“反向管理层路演”,吸引了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 据媒体报道,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介于50亿至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至430亿元,由高盛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预计交易将持续到2026年。 图源:微博截图 按此估值,若交易成功或将成…

    财经 2025年6月26日
    3800
  • 护城河之战:外卖江湖的“三国演义”

    曹魏(美团)守土、蜀汉(京东)攻城、东吴(饿了么)突围。 作者:东坡 编辑:鹤翔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要求其遵守法规、落实责任、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商家、骑手权益。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并非“打压行业”,而是引导其从“效率优先”转向“效率与公平并…

    财经 2025年5月15日
    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