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飞书不要叫醒酣睡的三弟

钉钉飞书不要叫醒酣睡的三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AI生成

多维表格,马上能打通钉钉。

昨天,谢欣在发布会上放出这张截图时,台下爆发出一阵意味深长的笑。不是因为好笑,是因为——大家都懂。

我立刻掏出手机,在小红书搜了关键词。不到15分钟,各种信息就扑面而来。

这两天你也一定刷到过钉钉AI表格的内容。表格正在成为一个应用平台、一张表就能干掉ERP系统……各种宣传话术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用我们,比对方更强。

回酒店的路上,隔壁有人打电话,突然冒出一句:也不知道一个破AI表格有什么可卷的。这句话一下戳中了我。

是啊,为什么钉钉和飞书,都在死磕老掉牙的表格?

01

别着急,先讲一个故事。你现在在一家企业上班,每天打开电脑最讨厌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相信应该是“找文档”。各种V1、V2、V3……谁改过?改了什么?最新版本在哪?几乎成了很多人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难题。

更头疼的是表格。 销售表、库存表、人事表、项目进度表……传来传去,格式不断在变,字段越加越多。一个月下来,一张表能被几十个人改得面目全非。

其实,这是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基础、也最真实的一个痛点;它不像ERP系统那样繁杂,也不像OA流程那样层层审批。它很轻,小到一个人可以创建,大到可以承载整个部门的数据。

所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转型中,很多人没意识到:表格是最小、也是最重要的嵌入单元,毕竟它无处不在,人人都会用,背后藏着企业最核心的东西:数据流转。

1985年,Excel诞生。它没有颠覆企业流程,也没有替代管理系统,但它让数字记录这件事变得更直观、更方便。

结果呢?它成了过去40年里,最成功的企业办公工具之一。因为它抓住了用户最熟悉的场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叠加功能、扩展边界。以至于它的江湖地位,一直稳如泰山。

但过去的表格也有痛点:不能协同、不够智能。怎么办?钉钉、飞书、企微都看到了这个缺口,于是都在想:怎么让老树发新芽?

钉钉说:表格就是应用,飞书说:表格是真正的业务系统。听起来像口号?其实它们都在回答一个问题:

如何用用户最熟悉、最好用的方式,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中最难、最小的那一环?

答案就是:从一张表开始。所以这张“老掉牙”的表格,突然成了AI时代企业服务的“战略高地”,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数据载体价值。

有了载体,数据有什么用?智远想到一个词:原油。

什么是原油?有了它,AI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像润滑剂一样,给企业加上飞轮。

比如,钉钉AI表格可以让仓管员拍照上传订单,AI自动校验库存;再比如,飞书多维表格能让泡泡玛特的门店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这就不是简单的“填表”了,是表格驱动业务流程。有了流程,还能革命什么?答案是:系统。

过去做一个系统,要程序员写代码,周期半年起,预算百万起步;而现在,一个普通业务人员,用钉钉、飞书的表格,两周就能搭出一个零代码系统。

这就是低代码的力量,一场“生产工具”的平权运动:说白了,每一个会填表的人,都可以用拖拉拽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小ERP”。

很多人说,表格太老了,用了几十年了,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恰恰是这种“老”,成了它的护城河。

Excel已经普及超过二十年,用户对“表格”的认知根深蒂固;与其从头教用户用新工具,不如直接在“表格”这个认知锚点上做升级。

它们都在试图告诉用户一句话:你熟悉的那张表,可以干很多事,这才是真正的“心智卡位”,在你已经习惯的地方,悄悄埋下未来的种子。

所以,表格的价值有三重身份:数据油田,沉淀企业最值钱的业务数据;生产线改造,低代码重构业务流程;用户习惯杠杆,借Excel的心智降低AI落地的阻力。

02

既然AI表格如此重要,飞书和钉钉到底有什么不同?智远认为,它们的技术路径、生态策略、用户争夺策略都不一样。

两家我都用过。

钉钉 AI 表格,每一个单元格都是一个 AI 入口。什么是“AI 入口”? 你在任何一个单元格里输入内容,它都可以自动触发 AI 工作流,比如生成文案、分析差评、匹配供应商……

它还把表格变成了一个可以承载非结构化数据的“文档容器”,单行记录可以拓展为一个独立页面,表格不仅能记录数据,还能承载业务流程、知识库内容。

如果你不太好理解这个概念,我可以举个例子:

还记得 Notion 吗?Notion 的厉害之处在于,每一个“块”都能切换成页面、笔记,甚至网站;而钉钉的 AI 表格,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朝着 Notion 的方向进化。

飞书 AI 表格走的是另一条路。

最新消息是:单表支持 1000 万“热行”(含动态计算值),10 万行数据的计算效率也非常高;这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在里面做 BI 分析、一键切片、销售仪表盘等功能,而且完全不需要 IT 部门介入,就能搭建起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

所以,如果说钉钉在做一个“智能文档”,那飞书更像在打造一个“高性能的数据工厂”。

再来看用户体验。

钉钉给我的感受是:自然语言交互能力非常强。你想算环比增长率,只要写一句“环比增长”,AI 就能自动生成复杂的函数公式。这降低了使用门槛,尤其对不会 Excel 函数的人非常友好。

而且它可以自动触发工作流程。比如设定库存预警条件后,AI 能自动下单采购,整个过程无人干预。这就是它的“自动化飞轮”。

对于飞书,智远的体感是:它并没有抛弃传统办公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是做了继承和升级。

它把 AI 功能做成了一种“捷径”:只要输入一个斜杠“/”,就能调出所有功能模块;这就像 Notion 的“/命令”,只不过飞书把它集成进了表格。

所以,从工具栏的角度看,它更像是一个“插件化的表格编辑器”。

除此以外,我们再看看生态。钉钉绑定阿里生态,打造了一个“生产力套件”,更服务于阿里体系内的行业客户,比如物流、制造业。因为它可以通过生态闭环锁住这些客户。

飞书更多服务的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像互联网公司、新消费品牌、科技企业等,这类企业本身就有较强的数字化意识,它们不需要太多外部推动,就能实现“自运行”。

有一个案例叫伊芙丽。

他们为什么选择飞书?智远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飞书用“轻量化”反击了钉钉,而钉钉则用行业解决方案反抢飞书客户。

所以你会发现:钉钉是“自上而下”的打法,靠行业方案+生态闭环;飞书是“自下而上”的渗透,靠产品力加用户心智卡位。

这场表格看似是功能之争,背后是战略选择的对决。

03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这些大厂,真能靠一张表赚到钱吗?智远的结论是:短期看,表格是一个战略性亏损产品;长期看,它是企业服务下一个十年的核心入口。

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商业模式:谁在买单?怎么收钱?钉钉策略是“免费+增值”。基础功能免费,吸引中小企业上手;高级功能比如自动化流程、数据看板、权限管理等则要收费。

而且它会绑定阿里生态,形成一个套件式的变现方式。

飞书这边走产品驱动加高客单价的路线。免费功能也很强大,但高级功能集中在协作和数据打通上,更适合中大型客户;价格不透明,通常是按人头年付,表格作为业务系统的一部分,直接打包进订阅里。

所以,钉钉是用表格敲开用户大门,而飞书是用表格把企业牢牢绑住;无论哪家,表格本身都不是直接的利润来源。

对钉钉来说,表格是通往智能办公平台的一把钥匙;对飞书来说,它是连接组织管理和知识协同的重要枢纽。

它们真正的赚钱路径是:钉钉通过表格沉淀数据,引导使用低代码平台(如宜搭),推送行业解决方案,提升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

飞书则是让表格成为企业的业务系统底座,拓展更多付费模块(如人事、审批、BI),提升客户的 LTV(生命周期价值)。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表格做得越深,客户越难迁移。这就是“锁客效应”带来的商业价值。

虽然表格作为一个战略意义的产品,它也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烧钱风险。

一方面,投入周期很长。像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化流程、数据治理这些能力背后都要不少功夫;表格底层架构的优化也要持续打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另一方面,回报节奏又比较慢。大多数用户还在试用阶段,真正转化为付费用户的并不多。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钉钉靠低价拉新,飞书靠体验留存,但都面临续费率的问题。

还有一点,智远观察到:很多公司只把表格当记录工具,还没走到“低代码搭建系统”的阶段。

如果不能让表格成为企业的核心数据流,那它就只是一个轻工具,难以带来高价值转化,整体的转化率也会偏低。

所以,表格更像一个战略性亏损产品,大家在抢入口。

从飞书大会上谢欣提出的 M1~M4 产品定义就能看出,两家都想占领高维,制定规则。

但关键矛盾在于:飞书需要证明“工具即服务”的长期价值,避免自己变成一个高级 Excel;钉钉则要解决生态开放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平衡问题,防止被自己的低价策略反噬,因此,他们目前都处在,疯狂跑马圈地的阶段。

04

既然这样,这场战争最后谁能赢?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三方杀出重围?

智远认为,钉钉的优势在于用户基数大、覆盖面广。目前已有3000万+企业在使用,尤其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很高。政务和教育领域更是渗透率超过80%。

它还有一个明显优势:价格低。相比飞书便宜了30%到50%。这让很多对价格敏感的企业,比如百世快递,都愿意选择钉钉。

飞书优势在于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它的800万客户中,有65%以上是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像蔚来、小米等都在用。

它的客单价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说明客户愿意为高质量服务买单,而且飞书还有专门的客户成功团队全程陪跑。像胖东来这样的企业,就是因为飞书的服务体验好,才完成了系统迁移。

所以,可以说,钉钉靠规模摊薄成本,飞书则靠服务获取议价权。

钉钉目前更注重生态开放,它通过低代码加ERP绑定制造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它还用“三免政策”吸引开发者——免佣金、免算力,降低开发者的进入门槛。

而飞书更偏向行业深耕,更像是一个“数字化咨询师”,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因此我的预判是:钉钉的开放生态更适合普惠型数字化(如县域工厂、中小制造);飞书的产品深度与服务黏性,则更能抓住高知识密度型企业。

再来看看第三方的机会。

企业微信虽然没有独立的AI表格产品,但它有腾讯文档作为基础协同工具,如果未来能在文档基础上叠加AI能力,也有可能成为搅局者。

石墨文档,这类办公协作工具,也在尝试接入AI字段、智能联动等功能,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低代码体系,但如果AI发展加速,它们也可能借势突围。

国外的Notion、Airtable也在探索AI驱动的表格协作场景,短期内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一旦出现跨境办公工具融合的趋势,国内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华为Welink依靠硬件绑定政企客户,金山办公则用WPS+AI表格+轻文档的组合,凭借本土化体验收割中小企业,这些力量都在悄然蚕食市场份额。

那谁最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智远觉得,钉钉赢面在于:它能打通“阿里云-电商-金融”闭环,成为“制造业数字基座”,就能真正释放平台效应。

飞书若能把“客户成功方法论”复制到传统行业,突破互联网圈层,也能打开更大空间。

但问题也很清楚:如果飞书始终局限在“精英圈层”,钉钉无法解决“生态封闭”的问题,双方都无法实现真正的通吃。

归根结底,胜负的关键在于:

谁先完成从“工具”到“平台”的跃迁?谁先构建起围绕表格的生态闭环?这才是决定最终归属的根本。

不过,二者竞争的过程中,千万别叫醒酣睡的三弟(腾讯)。毕竟三人行,没有我师,最危险的对手,往往看起来还没开始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63235.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512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上午10:19
下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滴滴将在巴西重启外卖业务

    4月5日,滴滴宣布近期将以“99 Food”的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通过协同巴西本地出行和支付等多元化服务,持续提升用户“一站式“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据悉, 滴滴于2018年通过收购出行平台99进入巴西市场,经过7年的发展,滴滴目前在巴西拥有5000万活跃用户、约70万活跃骑手,覆盖了巴西3300多个大小城镇。

    财经 2025年4月6日
    4500
  • 演唱会抢不到票,罪魁祸首竟是大麦?

    占尽优势的平台,卑微渺小的用户。 抢演唱会门票时,最怕出现什么事儿?答:被人打扰。 但是,如果这种打扰来自平台官方,很多小伙伴虽然感到愤怒,但往往不敢有一点脾气。 如今,一些用户在大麦网抢票时,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验证;同时,提交订单时的某些提示,也被认为是“被盾了”的象征。 用户好端端地抢票,平台为何出手阻挠?这似乎与抢票设备可能开启外挂,以及过往表现对大麦…

    财经 2025年6月1日
    5000
  • 2025,属于新一代劳动者的“魔法时刻”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豆花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16岁那年,初中学历的杨艳萍在贵州的一家超市里做促销员。她的梦想很简单:一年内晋升科长,三年内成为经理,五年内当上店长。 那是2006年,900元的月薪在贵州算不上高。但她刚从杭州打工回来,对比那边3000-4000元的收入,她知道自己必须拼命。 转眼14年过去,这个来自贵…

    财经 2025年5月1日
    6200
  • 出口大涨30.6%,广州外贸爆火!

    01 广州出口暴涨30.6% 看最近广交会的爆火,就能知道广州的外贸稳了。 不久前,第137届春季广交会开幕。美国加征关税后,很多人第一直觉是外商采购肯定会比以前少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届广交会的人流量和订单竟然双双爆了!据广交会的统计数据,广交会首日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参会64530人。 境外采购商同比增长8.9%,到会人数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现场很多…

    财经 2025年4月28日
    8900
  • 中国需不需要更多的“朱啸虎”?

    新眸原创·作者 | 李小东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退出大师”,朱啸虎的投资哲学始终围绕着“算账”展开。 从ofo到滴滴,他的每一次离场都印证了“买在分歧,卖在一致”的策略。如今在具身智能领域,他延续了这一风格:当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在政策催化下飙升时,公开质疑“谁会花十几万买机器人干活”,并在完成星海图、松延动力两家项目的退出后,将其归为“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财经 2025年4月2日
    5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