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来之前,DeepSeek又放了个烟雾弹

R2来之前,DeepSeek又放了个烟雾弹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5月前后,DeepSeek的动作倒是频繁,却都不是大家期待的R2。不过,一系列前菜已经给R2做足了铺垫。

5月14日,一篇DeepSeek V3论文,揭示了梁文峰是如何做到“极致降本”的。这篇论文也让业界得以一窥这家以技术立身的公司,其“内功”究竟修炼到了何种火候。

与此前发布的V3技术报告不同,这篇论文详细阐述了DeepSeek如何做到在硬件资源的的“紧箍咒”下,通过精妙的“软硬一体”协同设计,将成本效益这笔账算到极致。(虎嗅注:DeepSeek-V3仅使用了2048块英伟达H800 GPU)

在AI大模型这条烧钱的赛道上,算力即权力,但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DeepSeek V3论文的核心,恰恰点出了一个行业痛点:如何让大模型不再是少数巨头的专属游戏?

论文中,DeepSeek毫不吝啬地分享了其“降本增效”的几大秘籍,这些技术细节,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现有硬件潜能的极致压榨,也预示着未来DeepSeek系列模型在性能与效率上的野心:

其一,是给模型的“记忆系统”瘦身。AI处理长文本、多轮对话时,需要记住海量的上下文信息,这部分“记忆”(即KV Cache)对显存的消耗极为惊人。DeepSeek V3祭出了“多头隐注意力机制”(MLA),好比给模型的记忆装上了一个高效压缩软件,能将冗长的信息浓缩成精华,大幅降低显存占用。这意味着,即便是处理越来越长的上下文,模型也能更加从容不迫,这对于解锁更多复杂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其二,是打造“专家各司其职”的团队。面对大模型天文数字般的参数量,传统的“一人生万物”模式难免力不从心。DeepSeek V3沿用并优化了“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项目被分解给一群各有所长的专家,遇到具体问题时,系统会自动“摇人”,只激活最相关的几位专家协同作战。这样一来,不仅运算效率提升,模型的“有效规模”也能在控制之下,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DeepSeek的优化,让这些“专家”间的沟通更顺畅,协作成本更低。

其三,是大胆拥抱“差不多就行”的数字精度。在AI训练中,数字的精确度并非越高越好。FP8,一种低精度数字格式,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算账,有时精确到“角”甚至“元”就已足够,不必非要到“分”。DeepSeek V3在训练中引入FP8混合精度,在对精度不那么敏感的环节“粗略”计算,直接效果就是计算量和内存占用大幅下降,训练速度更快、更省电。关键在于,论文证明了这种“偷懒”并不会明显牺牲模型的最终性能。

其四,是铺设更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大规模训练离不开GPU集群的协同作战,GPU之间的数据交换效率,直接决定了训练的整体速度。DeepSeek V3采用了“多平面网络拓扑结构”,优化了集群内部的数据传输路径,减少了拥堵和瓶颈,确保信息流转如丝般顺滑。

可以说,DeepSeek V3的最新论文,更像是一次技术自信的展示。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即便没有最顶级的硬件配置,通过极致的工程优化和算法创新,依然可以打造出具备行业领先潜力的大模型。这无疑为那些在算力焦虑中挣扎的追赶者们,提供了一条更具可行性的攀登路径。

实际上,4月30日,DeepSeek还上了另一道“前菜”。

当时,DeepSeek Prover V2以671B的参数重磅亮相,要知道,DeepSeek上一次发布V2模型的时候仅有7B。对于DeepSeek Prover V2,行业观察者们普遍认为,这是AI在辅助科学发现,特别是挑战人类智力极限的数学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而DeepSeek近期的系列动作,放置于当前AI大模型产业的宏观背景下,更耐人寻味。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头部厂商在模型参数、多模态能力、应用生态上的全方位“内卷”,技术迭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资本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但另一方面,算力成本的持续攀升、商业化路径的尚不清晰、以及“智能涌现”之后如何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这些都是悬在所有从业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样的背景下,DeepSeek V3论文所强调的“成本效益”和“软硬件协同”,以及Prover V2所代表的在特定高壁垒领域的深耕,似乎在传递一种不同的信号:在追求更大、更强的同时,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和对特定价值场景的深度挖掘,可能成为AI下半场竞争的关键变量。

当“大力出奇迹”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当市场开始从对技术本身的狂热转向对实际应用价值的考量,那些能够更聪明地利用现有资源、更精准地切入真实需求、更深入地理解并解决复杂问题的玩家,或许才能在喧嚣过后,笑到最后。

DeepSeek的这些“前菜”,无疑吊足了市场的胃口。人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个性能更强的R2模型,更是一个能够为行业带来新思路、新变量的DeepSeek。在AI的牌桌上,这家以技术为底色的公司,显然还想打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牌。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52471.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234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6日 上午10:22
下一篇 2025年5月16日

相关推荐

  • 内网重连,“阿里味儿”还回得来吗?

    许多重大事件的讨论和举报都始于内网。一位高管曾形容内网像“动物园”,这意味着公司内部就有充分的批评声音,不需要等待外部批评。 阿里的内网叫“阿里味儿”,这里曾是最能体现阿里集团组织活力的地方。 和其他公司一样,员工可以在这里租房、拼车、交友,找吃喝玩乐的“搭子”;也可以在这里提出一些对其他业务的“挑战”——比如一个菜鸟的员工可以吐槽双11凑单难;淘宝的员工可…

    财经 2025年5月13日
    1600
  • 从杂货铺到千亿巨头,三得利做对了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渔策划张超,作者:大渔策划张超,原文标题:《万字讲透三得利:从杂货铺到千亿威士忌巨头,三得利的做对了什么?》,题图来自:AI生成 三得利2024年营收超过1600亿人民币,稳居全球饮料行业前三,是农夫山泉的4倍,娃哈哈的2倍,创业初期推出的“赤玉波特酒”曾打破欧美对葡萄酒市场的垄断,穿越百年仍然畅销,成为日本葡萄酒工业的里程碑式产品。山…

    2025年5月11日
    3400
  •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一场规划好的“技术攻势”,关键的句号却留下了个“小遗憾”。 过去两个月里,比亚迪掀起了一波波“开年攻势”,也在前几个节点上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传播。 以微信指数为例,可以明确看到“比亚迪”关键词在2025年“刷”出了三个小峰值,分别对应“智驾平权”、“灵鸢无人机”、“兆瓦闪充”三个关键技术发布会。但很可惜,第四个小箭…

    2025年4月14日
    2200
  • 创始人“硬控”甲亢哥,文和友急了?

    ‍‍ 作者|吴嗯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谁能想到,一向深谙流量密码的文和友,竟然会被流量反噬。 近日,美国网红“甲亢哥”的中国行直播活动抵达长沙。这场携全球流量汹涌而至的欢乐之旅,本应展示长沙的城市文化与美景美食,但文和友作为长沙本地“网红”餐饮品牌,不仅没能吃到红利,反而意外“翻车”。 直播中,文和友联合创始人…

    财经 2025年4月11日
    2300
  • 跑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

    朱啸虎有关人形机器人的悲观看法依然还言犹在耳,但这丝毫抵不住玩家们对于人形机器人追逐的脚步。 在马拉松比赛在各大城市轮番上演的时候,一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角的半程马拉松同样开始上演。 据有关报道显示,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开跑。 单单从传出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的视频来看,人形机器人的确距离朱啸虎所…

    财经 2025年4月22日
    4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