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水饺皇后》本人,她的人生比电影更精彩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文 | 华商韬略 王中美

  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正在热映,其人物故事原型,就是“湾仔码头”创始人、已于2019年离世的臧健和。

  【香港外来妹】

  臧健和的人生在1977年被切成两段。

  上一段,她在山东一个县医院做护工,与泰国丈夫组建了幸福的四口之家。

  下一段,她和两个女儿流落香港街头,在当地人的歧视中踏上逆袭之路。

  这不幸人生的切割手,是她的丈夫。

  由于臧健和生了两个女儿,传统观念深重的泰国丈夫另组妻室。

  臧健和一气之下离开泰国,带着两个女儿落脚香港。

  为了生计,臧健和同时兼职做着三份当地人不愿做的粗活。

  在一家酒楼做杂工时,因腰部意外受伤,她被炒鱿鱼。

  即便面临没米下锅的困境,臧健和仍然拒绝了香港福利机构的公援金。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命运之神为不屈服的她,送去了挺直腰杆的机会。

  养病中,一位好友前去探望。臧健和为表谢意,亲手为朋友做了自己的拿手饺子。

  一口下肚,朋友赞不绝口:“你做的饺子这么好吃,去外面卖一定赚钱。”  无心之言,臧健和听后,心中却激起了波澜——身体还需调养,被查出的糖尿病又不能过劳,如果自己出摊不再打工,身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经过细心考察,臧健和选择了湾仔码头。

  那时的香港,没有地铁,人们往返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主要靠轮渡。湾仔码头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人流不断,各种小摊贩也应运而生。

  一派繁忙中,臧健和看到了生的希望。

  【码头最忙一姐】

  码头上的杂卖区是底层人谋生的舞台,也是个凭真本事立足的竞技场。做吃食的手艺,单从客流就看得一清二楚,有的摊主忙得满头大汗,有的只能看热闹。

  要强的臧健和,只想做其中最忙碌的那个。她相信,包饺子,不是高科技,

  只要功夫到了,抓住更多人的胃不是难事。

  对于卖饺子,她给自己定下三个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馅料,她总是挑选最新鲜、最入眼的;所有餐厨用品,以医院标准保持卫生,每天用消毒水清洗;多观察顾客举动、询问意见、及时改进;为了让饺子皮变薄又筋道,她曾连续数夜起床试验。  寒来暑往,臧健和的饺子由北方的咸、香、腻,变成港粤人喜欢的清淡、皮薄、鲜香爽滑。

  臧健和的摊位前,顾客越来越多,回头客络绎不绝。她的水饺还进了写字楼、酒店。

  顾客中,有一人是《文汇报》专栏记者,他偷偷观察母女三人,并将她们的故事在报端发表。

  此后,臧健和“街头水饺皇后”的大名传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

  有人甚至专程从澳门赶来,只为能吃上一口“水饺皇后”做的水饺。

  吃的人多了,有人建议这饺子该有个自己的名字。臧健和想到了让她走出绝境的这个码头,“湾仔码头”水饺由此诞生。

  【喜从天降】

  与日俱增的名气为臧健和带来可观的收入。她创下了湾仔码头摊贩中6小时卖1000份的最高纪录。

  对于事业刚起步的臧健和来说,这已相当难得。

  没想到,随后更大的惊喜从天而降——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老板要跟她谈合作。

  当时,这位老板12岁的女儿重度挑食,唯独对湾仔码头水饺情有独钟,一口气吃了20多个。

  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国内外开有数十家连锁店,在香港也已经营了20多年。

  女儿的表现让商业嗅觉敏锐的父亲看到了湾仔码头水饺的市场潜力,他准备让水饺进超市。  不过,双方的进展并不算顺利。

  最初得知湾仔码头水饺出自流动摊贩之手,日商决定放弃合作。

  但商机令其忍不住杀了回马枪,以“为臧健和提供日本公司牌照”为条件,让她在大丸公司的工厂里生产,用日式包装,以大丸公司产品名义出售,即贴牌生产。

  这遭到了臧健和的断然拒绝。

  “进商场可以,但要体现出湾仔码头的价值。”

  臧健和虽没做过大生意,但道理想得通。

  按日商的精明打算,臧健和等于把自己苦心创造的品牌和技术都拱手于他,自己随时可能被踢出局,以后再想吃这碗饭也吃不成了。

  日商考量再三,最终做出让步,同意打出“湾仔码头”的名字。

  随后的“湾仔码头”,由一台木车变成了一间小木屋,又从小木屋变成了厂房。

  合作的商场也越来越多,八佰伴、华润、吉之岛、百佳等大型卖场都陆续找上门。仅八佰伴香港店开业第一天,湾仔码头就卖出4万元。

  借此,湾仔码头水饺占领了香港大部分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道是无情却有情】

  生意越做越大,臧健和对“有品质,讲卫生,听意见”三原则的坚守却丝毫不敢松懈。有员工形容她很“无情”。

  那是在1986年春,一个厨师发现面粉不够,便直接掺水,被发现后还一肚子歪理:“凭老板的名气,做成什么味道都能卖出去,随便做做就行了。”

  臧健和不寒而栗——味道在,品牌才在;味道变了,还会是湾仔码头吗?

  那次,她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火,全厂人都听到了她的声音:“顾客永远都不能得罪。你是我湾仔码头第一个讲随便做的人,也是最后一个讲随便做的人!”

  此后,再也没人敢在品质上有丝毫怠慢。凡品质出现问题,人员一律处罚,饺子全部毁掉。  不敢得罪顾客,是臧健和做流动摊贩时落下的“病”。

  自打第一次出摊,焦灼中有人买她第一碗饺子的时候,她就深刻体会到:顾客愿意吃你的东西,你自己才有的吃;顾客不愿意吃,你求都没用;掏钱的人都是自己的恩人,理应得到更好的尊重和爱惜。

  也因此,从第一天卖饺子开始,臧健和不敢忽略每一个反馈,这也推动了湾仔码头的质量管理进程。

  有一位顾客在饺子皮里吃出面粉袋子的残线,他写了封信:“不知道你的饺子什么时候长线了,下次要再长针就麻烦了。”

  臧健和这才意识到,面粉不能开袋就用,应该先过一遍筛子。

  从此,湾仔码头的水饺制作多了一道筛箩工序,保证面粉的品质。

  臧健和在管理上不留情,但并不冷血,而是拿捏着情和理的尺度。更多时候,她宁愿用宽容唤起员工的自觉和归属感,让员工主动升起责任心。

  曾有一位女工,因操作失误触碰了管理红线,厂长决定按公司制度将其开除。

  臧健和得知这个女工刚没了丈夫,独自带孩子来香港闯荡,深知其不易。素来不插手厂长工作的她,破例向厂长说情,并向厂长保证女工下次不会犯错。

  女工保住了工作,将感激全部化作工作动力,此后表现相当出色。

  【真正的贵人】

  1996年,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已家喻户晓,以臧健和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水饺皇后》的播出,更让她成了风云人物,引起诸多商业大佬的关注,找臧健和谈合资合作的电话不断。

  其中就有哈根达斯的母公司——拥有120多年历史的美国品食乐(pillsbury)食品公司。

  此时,臧健和也发现,工厂的效率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的节奏。她需要找老师、找“高人”了,而且,这个老师必须很会做饺子。

  “可是,美国人不吃饺子,也不做饺子,怎么可能当我的老师呢?”

  遭到拒绝的品食乐并未放弃,又接二连三盛情邀请其前往美国工厂参观,臧健和被其诚意打动。

  在品食乐工厂,臧健和目睹了现代化的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先进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操作工人严谨用心的工作态度。

  更让她惊叹的是,仅研发部门就比一些香港企业的工厂都要大,每年的研发基金有一亿美金。

  臧健和庆幸,老师找到了。还没等参观结束,她就拍板决定合作。

  最终,品食乐“连名带姓”买下湾仔码头七成股份。

  在其强力运作下,“湾仔码头”快速在上海、广州建起现代化工厂,进军国内市场,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馄饨、汤圆、云吞等新产品。

  1999年,“湾仔码头”水饺销售额达5亿元,牢牢占据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次年,臧建和获得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殊荣。在40位获奖者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中文发言的女企业家。

  2001年,湾仔码头又“意外”迎来再上台阶的机会——全球第六大食品企业,美国通用磨坊收购了品食乐,其超强的资金能力和冷链优势,帮助湾仔码头实现了更高速的全国扩张。  彼时,中国商超体系以及冷链物流设施尚不完备,通用磨坊以向商超赠送冷柜的方式,使湾仔码头得以在全国迅速铺货。

  同时,通用磨坊利用产品研发和渠道能力,帮助湾仔码头开发出适合美国人的炒面、炒饭系列产品,并顺利进入美国商超。

  鼎盛时,湾仔码头在国内外拥有15家大型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北美、欧洲多个国家;在国内则与思念、三全形成冷冻面点三足鼎立之势,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从天涯沦落人到数十亿身家的杰出企业家,有人说臧健和很有运气——

  没做任何广告,却有无数媒体帮她免费宣传;没有自己的销售,却把饺子卖到了世界各地;一步步误打误撞,总像有贵人帮忙。

  其实,臧健和真正的贵人是她自己——对人生品格的坚守,对产品品质的坚守。

  【离开媒体视线】

  卖出后的湾仔码头变得十分低调,很少受到媒体关注,近几年来更是鲜见报道。

  随着年纪的增长和心脏病的压力,臧健和对产品的生产参与也日益减少。

  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8年4月,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举行的“臧建和堂”命名仪式。当时的她,坐着轮椅。  如今,湾仔码头仍是这个春节里中国人的餐桌主角,而臧健和已不在。

  她的离开,结束了“水饺皇后”时代,但她的励志传奇,仍会随一袋袋湾仔码头传扬于世。

  一位中国台湾网友在缅怀臧健和时说:“湾仔码头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吃饺子并不是南方人的习俗。(湾仔码头)将两岸三地串成完整的大中华区,这种感觉很亲近。”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921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3日

相关推荐

  • 平民神表卡西欧,如今要靠电子宠物续命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哈尼,编辑:Benjamin 一、卡西欧陷入了智能时代的电子困局 卡西欧的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了。 当中国网友因为CCD相机的突然爆火,在小红书上纷纷晒出自己古早的卡西欧CCD及它拍出的千禧年质感照片时,当卡西欧G-SHOCK手表的死忠们依旧在晒着图,津津乐道于它是所有智能手表的爸爸时,财经新闻里的几则财报,悄无声…

    2025年3月25日
    2500
  • 被国补盘活,中端手机市场才是必争之地?

    图源:小米之家官方微博 一场围绕产品生态展开的终极竞赛 撰文/孟会缘 编辑/黎文婕 排版/Annalee 在外界将国产手机赛道的关注焦点,长期放在品牌冲高的宏大叙事下时,其实在中端机市场上,也正进行着一场更加激烈的内卷。 对于国产品牌的高端旗舰机,消费者通常很难说出其身上某一个具体的优点,因为“旗舰机”这个称呼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款将现阶段各方面性能都拉满了…

    财经 2025年4月29日
    1500
  • 当“朋克养生”遇上新国潮,千万级爆款单品密码

    “朋克养生”消费观正重塑中式养生市场。 炸鸡配参茶、精酿加枸杞、熬夜敷面膜、蹦迪戴护膝,当00后将养生玩成了行为艺术,传统中医药养生市场正掀起一场颠覆式的变革。 据《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显示,食疗滋补人群中35岁以下年龄段占比达到35.9%;小红书从2024年Q2开始,中式养生关联笔记大幅增加,同比超300%,相关话题浏览量超150亿;中国青年报社社…

    财经 2025年4月7日
    1900
  • OTA赛道需要更多的“甲亢哥”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甲亢哥speed带着流量来了,宝藏中国被世界看到了。 这事儿本质上,是短视频时代,信息屏障越来越少,地球更像一个村了。世界人民互相之间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美好的中国已经去掉了过去BBC们的滤镜,正在被西方世界的老百姓重新认识。 与此同时,国家免签政策也很配合,免签政策也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 旅游行业似乎也看到了来自海外的增量…

    财经 2025年4月10日
    2400
  • 为什么说不能拿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来推演中国消费趋势?

    自中国2020年步入缓增长周期以来,“中国是否会步入日本式停滞”成为市场热议的高频话题。从资产价格回调、消费信心下滑,到年轻人佛系心态蔓延、低欲望生活成为潮流——表面现象似曾相识。然而,在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当作未来参照系时,许多判断忽略了本质上的时代断层与路径差异。 日本的停滞,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初期、数字化尚未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而中国此刻正处于数…

    2025年4月9日
    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