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吭哧吭哧忙着抢美团15-15的大额券时,各大媒体都在推送同一条信息!

“出口转内销”的大招又要新变化了?

1

六部门: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

4月27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提及三方面内容:

推动离境退税商店增量扩容、丰富离境退税商品供给、提升离境退税服务水平。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至200元,上调现金退税限额至2万元。

境外旅客同日同店购买退税物品金额达到200元人民币,且符合其他相关规定的,可以申请办理离境退税;将现金退税限额从原来的1万元人民币上调至2万元人民币。

早在半个月前的4月8日,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的消息公布后,跨境免税板块应声躁动,免税龙头股中国中免4月8日-4月10日累计上涨24.11%。

第一权重股是中国中免的两只旅游ETF,毫无意外拿下期间涨幅第一(剔除QDIIETF),华夏旅游ETF、富国旅游ETF分别涨12.03%和11.62%。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从指数编制规则也很好理解,中证旅游指数选取涉及住宿、游览、购物、餐饮等旅游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前十大权重股分别是中国中免、宋城演艺、上海机场、锦江酒店、首旅酒店、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中国国航、春秋航空、海南机场。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市场为何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如此看好?

离境退税是指对境外游客在本国购买的商品退还增值税或消费税,以鼓励消费和促进旅游业。

国家税务总局4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办理离境退税的境外旅客数、退税商品销售额、退税额同比分别增长2.3倍、1.2倍、1.3倍。

而 “即买即退” 则是指游客在购买商品时立即获得退税,而不是像传统方式那样在离境时办理退税手续。

这相当于将退税环节从机场前置到商场,游客当场拿到退税后,有更大概率进行二次消费,形成了 “购物 – 退税 – 再消费” 的闭环。今年一季度,北京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2.7亿元,同比翻一番。

“即买即退” 能顺利实现与中国移动支付体系与跨境支付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

例如跨境来华游客只要在微信、支付宝上绑定包括VISA、Mastercard在内的七大国际品牌银行卡即可线上支付。

本次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同样提及:

推动退税代理机构与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加强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方式提供退税服务,更好满足境外旅客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

支付宝数据显示,4月前半月,来华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5倍,美国用户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倍。

入境游有望在五一假期迎来又一波爆发式增长。

携程发布的《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显示,网红博主“甲亢哥”《中国奇遇记》系列短视频在海外社媒实现裂变式传播,拉动五一期间入境酒店搜索指数同比激增200%。

深一层意义来看,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间接应对美国关税壁垒,美国消费者直接来华购买的总成本比本土更低。

这种 “反向代购” 趋势有望构建新型消费生态,推动中国从 “世界工厂” 向 “全球消费目的地” 转型。

2

南向资金新变化

本周,港股整体稳步上涨,恒生指数涨2.7%,恒生科技涨2%。涨幅较大的有行业有恒生创新药(+10.3%)、恒生汽车(+4.7%)。

这种情况下的南向资金,表现有点意思。

在4月2日以来的“对等关税”风波的影响下,南向资金逆风前行,4月9日爆买355.86亿港元,直接创下创历史最高纪录。

可美国4月22日刚放暖风,南向资金次日就狂卖181.07亿港元,创史上第二大单日净卖出纪录。

国泰君安国际回溯历史数据发现,南向资金有“逆势操作”的风格特点。

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与恒指对数收益率展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跌买涨卖”特点。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具体的配置方向上,国泰君安国际发现南向资金重心有所变化。

2024年上半年,南向资金投资风格以高分红行业为主,如能源、通讯运营商等;2025年年初至今,南向资金风格重心向科技成长倾斜。

2025Q1,公募在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方向持续加仓,加仓商贸零售、电子和传媒行业,降低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仓位。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本次特朗普超预期关税冲击期间,南向资金居然没有选择加大以高分红为代表避险板块的配置,而是继续向科技成长倾斜,整体呈现哑铃型”持仓。

4月2日-4月22日,南向资金净流入金融行业237.8亿港元,同时加大对科技成长风格的持仓,净流入规模最大的两个行业是非必需性消费(商贸零售)和资讯科技行业,分别净流入 494.8 亿港元和277.8 亿港元。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不禁令人好奇,今年频频“爆单”的南向资金背后,到底是何方神圣?

最新公布的公募一季度数据,或许可以提供一些蛛丝马迹。

今年一季度南下资金净买入4386.53亿港元,创下单季度新高,同比飙增2.29倍。

公募基金一季度持仓数据同样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同样大举加仓港股。港股市场的配置比例则由2023年末的8.66%,持续提升到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19.10%。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但在南下资金中公募基金的持仓占比口径中,民生证券统计发现,主动偏股基金、被动偏股基金的持仓占比在2025Q1虽然均有所提升,前者Q1持有港股规模占南下持仓的11.19%,后者是4.02%。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但两者的小幅提升比例显然撑不起2.29倍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本轮南下资金的主要力量可能依然来自于公募之外(险资、个人等)。

民生证券团队还提出一个观点,被动偏股基金可能正在成为近几年南下的“新势力”。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ETF“吸金”TOP30指数中,港股通相关指数占据6席位,其中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分别净流入145.78亿元、132.40亿元。

半个月后,再放大招?

3

金融工作者开始热衷考公

近期,证监会公示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共有287人拟被录用,其中28位来自券商,7位来自基金。

而此前上海市发布2024年度公务员考试拟录用人员名单中同样有证券从业者,包括14名来自券商,及1名私募基金从业者。

此外,多地税务局、财政部等机构也频繁出现券商员工“上岸”案例。

有人力资源机构统计,2024年证券行业主动离职率同比上升18%,其中转向体制内(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占比达35%,较2020年涨了一倍。

除公务员外,券商从业者还转向国企、上市公司董秘、私募基金等领域。

4月23日,华恒生物公告新聘任邓先河为该公司董秘,邓先河此前是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化工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

Choice数据显示,证券从业人员总数从2024年初的33.15万人降至2025年4月的32.61万人,减少约2.44万人。

这与金融行业薪酬吸引力下降及市场环境变化有关,例如IPO、再融资遇冷、公募降费改革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7888.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7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5年4月27日

相关推荐

  • DeepSeek加速美股AI软硬件分化,哪些领域业绩更具亮点?

    自20250120 DeepSeek-R1发布至今,全球市场关注美国科技股优势是否下降?本文重点回顾过去1个月美股科技股表现、资金流向来观察当前外资对于中美资产的态度。另外,我们梳理美股科技股在DeepSeek推出后的表现以及2024Q4的业绩盈利情况,来为当前国内科技股投资提供映射参考。 自DeepSeek推出至今,港股领涨全球股市,美股表现与A股总体相当…

    2025年3月25日
    2500
  • 贸易战新变数:被低估的加墨关税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命令对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但于2月3日同意推迟30天实施。为何特朗普针对“加墨”的关税政策反复调整?新一轮关税又将如何影响全球贸易?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1.加拿大与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 研究表明,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会促使企业通过其他国家/地区转运,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主要转运渠道。具体来看,Bown &am…

    2025年3月25日
    3300
  • 政府裁员如何影响美国就业?

    近期美国经济放缓预期发酵,就业放缓的信号隐现,对联邦裁员的担忧上升。截至2月中旬,上万名联邦雇员被解雇、7.5万人接受“买断”;美国国税局计划裁员4.5万人、退伍军人事务部计划裁员8万人……而联邦雇员“白领”特征,又导致私人部门对其吸纳能力或较弱。联邦裁员对就业数据的影响到底多大、何时显现?我们从三方面探讨。 联邦政府雇员的总规模?群体“画像”如何? 根据美…

    2025年3月25日
    2300
  • 郑永刚去世两年,杉杉艰难渡劫

    当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欢度春节时,浙商大佬郑永刚历经30多年,打造的庞大杉杉商业帝国,正在经历生死大考。 2023年的今天,郑永刚突然离世,仿佛也同时带走了这家600亿商业王国的精气神。 两年间,杉杉系经历过豪门内斗、业绩暴降、流动性危机……如今,杉杉集团已走到了重整的十字路口。 关关难关,关关都得过。 内斗 2023年2月10日,杉杉集团创始…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2300
  • AI进化论:GTC2025,从Agentic AI到Robotic AI

    AI技术已历经三代范式跃迁,从判别式AI到生成式AI、再到Agentic AI,产业形态持续升级;英伟达2025 GTC大会上,我们亦看到Robotic AI的崛起,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模型为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领域带来积极进展。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正受益于AI大模型在语言、视觉等方面的能力演进,助力机器人泛化能力提升和交互体…

    2025年3月26日
    2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