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突破5000万,从“扭亏”到“破局”,平安好医生发出逆袭信号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医疗科技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已经达到2815亿元。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不仅交出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答卷,更通过“保险+医疗”生态创新,为行业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增长路径。

营收同比增25.8%,盈利拐点背后的增长逻辑​

财报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0.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44亿元增长25.8%。

平安好医生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为3319万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778万元;调整后净利为5786万元,上年同期的调整后净亏损为1884万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平安好医生的业绩异军突起得益于其F端(企业端)和B端(商业端)的企康业务,报告期内实现了43%的同比增长。

这一增长的驱动力源于公司对“医疗+保险”协同模式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其中包括保险与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等一系列创新业务模式的推出。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F端收入的快速增长,还使平安好医生在企业健康服务领域的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同时,公司创新探索「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产品,加速拓展企业客户。

而且,过去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普遍依赖C端药品销售,但平安好医生因缺乏电商基因,难以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竞争。自2020年战略调整后,平安好医生逐步剥离低毛利业务,聚焦企业健康管理、保险客户服务等高协同性领域,也取得明显成效。

在企业客户的拓展方面,平安好医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报告期内,累计服务的企业客户数超2,100家,B端付费用户数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超45%。这充分展现了平安好医生在企业级健康服务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平安好医生盈利能力的质变,标志着其“生态驱动”模式跑通。正如数字医疗行业达成的共识——“医疗健康服务的终极目标不是流量变现,而是构建可持续的价值闭环。”

数字人医生落地多场景,技术红利如何兑现商业价值​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北京下,平安好医生推出了名医AI助理服务「平安芯医」。

依托数字人技术和医学大数据支撑下的AI大模型,作为真实医生的数字分身,「平安芯医」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线下就医协助、报告与化验单辅助解读、用药提醒等多元化服务,已覆盖20余个真实医疗场景。也标志着行业进入“服务智能化”新阶段。

具体来看,该产品有三大核心价值。一是效率革命。其通过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医疗文书识别等前沿技术,AI医生可处理大量常见病问诊,辅助医生日均接诊量显著提升。

二是场景穿透。目前“平安芯医”能够全天候为用户提供线上咨询、线下就医协助、报告与化验单辅助解读、用药提醒等多元化服务。 用户只需在平安健康APP搜索“名医AI助理”,或直接进入名医专家专区,即可轻松体验这一便捷服务。

三是成本重构。相较而言,单个AI医生年服务成本较人工医生明显更低,而这将推动基础医疗服务价格下探,扩大市场覆盖。

全盘来看,这是一种中国式HMO模式的探索。HMO(健康维护组织)模式通过整合保险支付与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平安好医生自2021年起推动“家庭医生会员制”即“1个家庭医生+5大专业服务+1个会员健康档案”,结合平安集团的保险资源,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流程管理。

只是,尽管模式创新显著,但HMO的落地需庞大资源整合能力。当前,仅联合健康等国际巨头成功验证该模式,国内企业仍面临标准化不足、医疗资源分散等难题。

行业洗牌加速,平安健康的“护城河”在哪里?

尽管平安好医生实现阶段性盈利,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竞争远未结束。

巨头挤压与市场分化仍在持续进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凭借流量与供应链优势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横向对比来看,京东健康坐拥1.83亿活跃用户(截至2024年底),阿里健康背靠支付宝生态,平安好医生需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找突破。

此外,美团、抖音等平台跨界布局医药零售,加剧行业“内卷”。

而银发经济与AI渗透带来的机遇也在考验着全行业。随着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2.9亿(截至2023年末),这一领域潜力巨大。

同时,“平安芯医”AI助理的推出,标志着公司试图通过技术降本提效,但其技术深度仍与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大模型形成正面较量,孰强孰弱还未可知。

再是估值与资本市场的考验。截至2025年4月,平安好医生市值约153亿港元,远低于京东健康(1137亿港元)和阿里健康(740亿港元)。尽管通过“以股代息”增强平安集团控制权,但投资者对其盈利持续性仍存疑虑。

整体来看,平安好医生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印证了其战略转型的成功——通过剥离低毛利业务、聚焦“医疗+保险”生态,公司实现了盈利能力的质变。而“平安芯医”的落地则标志着技术正从效率工具升级为商业模式的核心驱动力。

然而,行业竞争格局依然胶着。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凭借流量与供应链优势占据用户规模高地,美团、抖音等跨界者加剧市场内卷,平安好医生需持续夯实“保险协同+垂直深耕”的差异化壁垒。

长期来看,老龄化社会与AI技术红利为其提供了增量空间,但HMO模式的本土化挑战、技术深度与资本估值的错配,仍是其通往“中国式联合健康”道路上的必答题。未来能否将阶段性盈利转化为持续增长动能,取决于生态协同的深化与技术变现能力的突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721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

  • 苹果产业链2024年保持增长,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领衔

    文丨李壮 编辑丨承承 苹果产业链2024年业绩整体稳健,部分公司业绩增幅实现翻倍。 随着年报季的到来,苹果产业链公司密集发布2024年度报告或业绩快报。据Wind统计,苹果产业链中的7家消费电子行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0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89%。 在7家消费电子公司中,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的业绩增幅高居同业公司以及苹果产业链公司的前列…

    财经 2025年4月4日
    2200
  • 广州,稳住了!

    01 广州一季度数据出炉 最近各大城市一季度数据出炉,广州也适时发布了成绩单。 说实话有点超出预期,原本以为增速不及去年四季度,但这回还是稳住了。 2025年一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532.51亿元,同比增长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0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04.94亿元,同比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578…

    财经 2025年4月30日
    1900
  • 互联网大厂集体告别大小周:小红书引领职场自由浪潮

    最近,小红书一纸全员信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宣布自5月1日起正式取消“大小周”工作制度,同步解除员工的竞业限制。 原制度为单周工作6天(仅休1天)、双周工作5天(休2天),取消后将统一为双休,特殊岗位加班需提前申请审批,同步取消现金及期权竞业限制,允许离职员工申请期权回购,进一步优化劳动权益保障。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支持,相关话题更是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从表面看,…

    财经 2025年4月26日
    1400
  • 英特尔正在成为一种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作者:杨知潮,编辑:原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多个层面来看,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Intel Factory Service 下简称IFS),都是一个负价值的存在。 糟糕的收入增速,大量亏损,都指向英特尔的代工能力不够优秀。如果英特尔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其他和它传出合作消息的公司,股价都有可能下跌。也许他们还会赶快发布公告:本公…

    2025年3月26日
    3000
  • 竖屏“杀疯了”,影视行业正被全面“偷家”?

    拇指经济倒逼内容升级 撰文/孟会缘 编辑/陈邓新 排版/Annalee 在你的印象里,竖屏内容还是只有霸总短剧这一种表现形式吗? 事实上,竖屏广告、竖屏综艺、竖屏番外……竖屏内容正在加速升级为影视行业一大新的增长点。 从TVB与抖音合作打造竖屏直播综艺,利用港星IP与内地平台流量形成互补;到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由“长视频主导”转向“横竖屏双线布局”,争夺用户…

    财经 2025年4月12日
    1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