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一场规划好的“技术攻势”,关键的句号却留下了个“小遗憾”。

过去两个月里,比亚迪掀起了一波波“开年攻势”,也在前几个节点上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传播。

以微信指数为例,可以明确看到“比亚迪”关键词在2025年“刷”出了三个小峰值,分别对应“智驾平权”、“灵鸢无人机”、“兆瓦闪充”三个关键技术发布会。但很可惜,第四个小箭头对应的、上周举办的、作为这波攻势“收官战”的“汉L、唐L发布会”却没有获得前几次重点技术发布会类似的热度。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近一年的比亚迪的微信指数走势,四个箭头分别对应比亚迪“开年攻势”的四个关键节点

究其原因,“不火”主要归结于两方面:关税战转移了公众的关注焦点;此前的其他品牌智驾事故对比亚迪此前积累的市场声势造成了负面影响。

传播哑火是一时的,如何让这两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新品真正获得市场认可并取得佳绩,更长久地挑战着比亚迪。

汉L、唐L:专门打造的“关键产品”

之所以将“汉L”和“唐L”定位为“关键产品”,第一层原因在于它们承担着比亚迪主品牌强力冲击中高端市场、发起新一轮攻势的重要使命。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在此前对于比亚迪2024年财报的分析中,虎嗅汽车曾从单车业绩视角分析了其发展状态。得益于主品牌的平均售价的上移,比亚迪在第四季度高端化进展不算突出的情况下(腾势+仰望+方程豹四季度占比提升0.3%,来到4.2%),整体单车收入还是增长了5000元,毛利润还进一步增长了1000元。不仅“抵御”了行业激烈的竞争,还进一步提升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但从2024年中开始,比亚迪的产能扩张策略正在发生显着调整。在国内市场,产能建设的步伐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比亚迪将未来的产能扩张重点转向海外。调整背后的含义也很明确,比亚迪目前国内产能继续扩张产能的“风险”即将大于“收益”。

既然蛋糕无法继续“做大”了,那最好的发展思路自然是把“蛋糕”做得更高端一些。

严格来说,比亚迪过去几年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最明显的莫过于“腾势”、“仰望”、“方程豹”三个子品牌的产品打造和宣传。最贵超过100万的仰望品牌,在2024年全年,凭借U8、U9两款在售车型也交付了7000辆。但这个成绩对于年销已经400万辆的比亚迪来说,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腾势和方程豹同理可得,2024年销量分别为12.6万和5.6万)。

如何让主品牌的平均售价进一步提升?而且是有大销量的提升?答案其实在提问的过程中,就已经浮出水面——打造高端主流市场爆款(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初的理想)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既然限定为主流市场,那么产品类型自然限制为轿车和SUV;既然是主流市场,那么价位自然不能那么高;既然是比亚迪,那么卖点一定要更技术一点……一系列自然而然的逻辑推理下来,比亚迪自然而然地拿出了“汉L”和“唐L”。

就拿核心技术来说,汉L和唐L就身兼三个“首先”:

  • 首先全系列搭载带有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城市NOA智能驾驶的中阶智驾能力“天神之眼B”(宋L只有高配车型具备);

  • 首先在全电车型上应用比亚迪今年新发布的、基于千伏架构、能实现兆瓦闪充的“超级e平台”;

  • 首先在高性能混动(DM-p)车型上应用此次新发布的、带有解耦智能电四驱技术的“王者混动”。

“天神之眼B”和“兆瓦闪充”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了深入的解析报道,前者让智驾不再是比亚迪产品能力的最短板;后者让纯电产品的补能效率直追燃油车。

比亚迪似乎是仍嫌技术加成不够,在上周的发布会上,又给“唐L”加上了全新的“王者混动”。这项新技术解释起来也不复杂,就是让四驱插混动力系统,能够随时主动降级为两驱模式,实现动力和低油耗的“兼得”。以唐L DM为例,唐L DM零百加速最快4.3s,亏电油耗最低仅4.9L/100km,综合续航更是能够达到1430公里。最终实现“跑车的加速度,飞度的耗油量,和带上额外油箱级别的续航能力”。

再加上纯电入门版本也具备的1000V、580kW、最高转速超过三万的电机,让车辆的后段加速更出色;配备对路面情况探测能力,实时调整避震软硬的云辇C底盘等等,让汉L和唐L在技术维度叠满了加成。

舒适性方面也没有缺席,各种HUD、真皮座椅、前排座椅腿托、后排座椅通风按摩、16扬声器、冰箱这些都被塞进了中配和顶配之中。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全新设计的外观、众多新技术的加成、补齐之后的智驾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舒适性属性,最终只换来了让所有人惊讶的上市价格:汉L EV 21.98万元起;汉L DM 20.98万元起;唐L EV 23.98万元起;唐L DM 22.89万元起;所有顶配甚至都没超过30万元(不算带无人机的超顶配选装版本)。考虑到当前的消费者基本以换购为主,官方更是在发布会上就宣布了对于其他品牌和比亚迪品牌的大额换购优惠。

两款产品的上市最终达成了“技术堆得比所有人想得都多,综合产品力比所有人想得都强,最终价格还比所有人想得都低”。

早在上市发布会举办之前,一位比亚迪华南区的大销售就曾向虎嗅透露:“汉L和唐L是他担任比亚迪销售这几年来遇到过的,厂商提前铺量到经销商最多的车型”(很多门店第一批铺货20辆以上)。这种明确的“保第一批交付”动作,也从侧面透露出了比亚迪将这两款车一次性打爆的信心。

能卖爆吗?

各个方面都拉满的两款产品,通过三轮发布会的声量加成,本大概率能够实现上市初期的热销目标。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20万元以上仍然是合资的优势战场

随后,售价刚刚超过20万元的“汉L”和“唐L”,就能顺手完成另外两重战略使命:改写20万元到30万元的高端主流市场格局,将合资车企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击破;提前布局,加速自主车企在这一区间的竞争。

但可惜,以上完美的构想,很“不幸”地先后遇到了其他品牌智驾事故(智驾这方面不能说100%不幸)和关税战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比亚迪自身的局限。

从比亚迪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单车均价的变化趋势清晰地反映出其规模扩张的路径:在2022年至2024年间,单车均价持续走低,显示出比亚迪在低端市场的深耕策略。这种“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使得比亚迪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成功斩获了20万元以下市场绝大多数的销量冠军。

然而,这种发展策略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虽然销量的持续增长能够带来品牌声量的提升,但却难以直接推动品牌档次的实质性跨越。

比亚迪这一枪,有些“哑火”
图自:杰兰路

以第三方咨询机构杰兰路发布的《2024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数据为例,比亚迪的品牌提及度表现优异,但在“青睐指数”、“净推荐值”、“品牌档次”等方面则表现平平或一般。

如何在日趋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探索出一条见效更快、更符合比亚迪品牌发展逻辑的提升路径,正在成为2025年比亚迪面临的核心课题。

汉L和唐L这两款关键产品,如能卖爆,则意味着比亚迪在解这道题上进了一大台阶。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19172.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85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0:53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0:55

相关推荐

  • 两年亏损超7亿,国产芯片巨头纳芯微日子不好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今年4月初,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下发一则《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 这则通知中明确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芯片的“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这意味着,在全球关税贸易争端四起的情况下,全球半导体企业的命运也随之…

    财经 2025年6月7日
    6600
  • 这次,辛巴踩中“雷区”了

    出品|虎嗅黄青春频道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这次,辛巴算是踩中“雷区”了。 上周,网红辛巴因自创卫生巾品牌“棉密码”被质疑致癌在微博热搜挂了三天,争议随着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逐级上报、拟进一步调查暂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卫生巾信任危机却愈演愈烈。 毕竟,6月末,黄子韬自创卫生巾品牌“朵薇”才因含不明黑色异物被推上热搜;再往前,市面上销…

    2025年7月29日
    3400
  • 好想你,吃老本

    斑马消费 沈庹 连年亏损,还能连年大手笔分红,好想你的老底子,还真是厚实。 2024年,公司经营继续承压,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红枣第一股”怎样才能业绩大翻身? 找准渠道,或许是唯一高效的打法。通过投资入股,公司已和蜜雪冰城、鸣鸣很忙达成合作,押中这两大高势能渠道,会让公司迎来一线转机吗? 边亏损,边分红 卖掉百草味之后,好想你(002582.SZ)已经好几…

    财经 2025年4月25日
    7700
  • 娇牛马的新饲料:领导喂的炼乳小馒头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阿珂可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个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当职场人开始挑食,不乐意吃画的饼。于是便开始幻想总裁亲自喂我吃炼乳小馒头。 社畜们被廉价的香甜饲料蛊惑,欣喜异常。但什么都不会变的,第二天还得照常在工位上拉磨。 谁都知道…

    2025年6月1日
    8900
  • 国产长剧,为何越来越短?

    越来越短,并不一定非要成短剧。 在几年后回望, 2024年,对于传统的剧集制作出品公司来说,或许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进入4月下旬,国内各大影视公司陆续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 剧集市场,特别是对传统的长剧制作出品公司来说,头部的几家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入下滑。 其中,华策影视2024年营收为19.39亿元,同比减少14.48%;慈文传媒营业收入为3.…

    财经 2025年4月25日
    9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